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

2020-07-14

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
  乙肝携带者只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没有出现肝功能的异常等的变化。乙肝携带者只需要定期的复查,大约3到4个月复查一次。乙肝携带者的饮食也要注意,注意饮食要规律,少吃太多的高蛋白,少吃油腻的口味重的食物,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发霉的食物和污染了的饮用水,不要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例如海产品,海鲜,蟹子等,少吃咸菜,腌菜,酸菜等含亚硝酸胺类的食物,容易诱发肝癌,少吃油炸煎烤的食物。
  最好不要用人参党参等补品滋补,要吃包含着淀粉,奶蛋等的早餐,还要加上蔬菜水果。中午饭要吃好吃饱,不要吃的太辛辣油腻食物,晚饭吃的要少,尽量的少吃以素食为主。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不要抽烟。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相关阅读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最近有一位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尽管HBV DNA已经下降得较低的水平,但仍未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他很犹豫是否要停用干扰素,来信问我:是不是停用干扰素就得长期服药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女病人。

这位女病人在我院参加干扰素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在治疗8个月时出现了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无法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她的e抗原水平已经很低,距离血清转换仅一步之遥。是停用干扰素还是继续治疗呢?我建议她停用干扰素。因为她继续治疗后很可能加重她的甲状腺疾病。她很犹豫,但也十分害怕甲状腺疾病加重。这时,我告诉她干扰素有时还会有“后续作用”。

于是,她停止了干扰素的治疗。我继续在门诊对她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停药后不仅HBV DNA没有反弹,而且还发生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继续随访2年,这位病人一直保持乙肝没有复发。

那么,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干扰素停药后,一些在治疗期间未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还可能继续发生血清学转换,甚至有3%~5%的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真正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这就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不过,这种“后续作用”一般都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或/和表面抗原定量低于1000 IU/ml患者的身上,对于治疗期间HBV DNA没有下降的患者或表面抗原较高的患者,在干扰素无效停药后,还得依靠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控制疾病的进展。

最近向我提问这位病人是否停药,主要取决他对干扰素的耐受情况。如果干扰素对他的副作用或伤害较大,难以耐受,可以停药观察。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可以继续治疗3-6个月。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如何定期监测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经常到医院检查,监测疾病和药物治疗的情况,防止疾病进展和肝癌的发生。不过,不同状况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监测的重点不同。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治疗前监测、治疗期间的监测和治疗结束后监测3个部分。

治疗前的监测

治疗前监测主要指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监测。其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及时把握治疗时机。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其体内病毒复制的情况如何,都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尽管目前的《乙肝指南》都不建议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过早治疗,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是乙型肝炎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生育、劳累、药物治疗等),有可能出现肝病活动。肝病进展有时悄无声息,不易被人察觉;有时又是一触即发,突然加重。如果不定期监测,常常延误治疗。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

尽管大多数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预后良好,很少发生肝病进展,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时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但是,乙肝病毒并没有被清除,它们只是受到了免疫系统的抑制,在肝细胞内“装死”或“冬眠”,只要遇到时机,它们就会“反扑”,再次在肝脏内发动“战争”,导致乙型肝炎再活动。即使病毒未“反扑”,但它们以前在肝脏内导致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癌变,发生肝细胞癌。因此也需要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的监测

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随访和监测,这一阶段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耐药和不良反应。

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请医生判断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耐药和不良反应。患者在与医生的沟通中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乙型肝炎科普知识和治疗进展,提高治疗依从性,取得更佳的疗效。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期间检查频度较高,尤其是治疗初期,每1~2周就需要检查一下血常规,每月检测肝功能。少数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初期肝病可能突然加重,那就需要随时对肝功能进行监测。另外,干扰素有导致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间质性肾炎等副作用,每3个月应该对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肾功能进行监测。

核苷(酸)类药物相对比较安全,监测的频度一般每3~6个月1次。但治疗是长期的,天长日久容易被病人忽视,放松了监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必须要求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不能随便漏服,否则容易产生耐药。除了每3~6个月对乙肝病毒学、肝功能进行监测外,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CK,必要时进行肌红蛋白、乳酸、肌电图等检查,防止替比夫定相关性肌病和周围神经病。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必要时做骨密度检查,防止肾小管损害和骨质疏松。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但无法完全阻止。因此,治疗期间仍需要监测肝癌。

 治疗结束后监测

治疗结束后对停药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的目的在于能够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

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成功达到了停药标准,停药后仍有可能发生HBV DNA反弹,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因此,在结束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还要经常到医院去检查,监测肝功能、HBV DNA和其他与乙型肝炎疾病进展有关的指标,防止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

在停药后3个月内应每月检测1次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至少随访1年时间,以便及时发现肝炎复发及肝脏功能恶化。此后,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者,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HBV DNA、肝功能、AFP和超声影像检查。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6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ALT,AFP和超声影像检查。

停药后的随访除了监测乙型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外,还需要监测肝细胞癌的发生。一些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即使HBsAg消失,仍有可能发生肝细胞癌,因此仍需要定期监测,长期随访。对于肝硬化患者,应每3个月检测AFP和腹部超声显像,必要时做CT或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对肝硬化患者还应每l~2年进行胃镜检查,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

乙肝的“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

看到网上还有人宣传乙肝的父婴传播,说有乙肝的父亲给孩子喂饭,亲亲孩子都能让孩子感染上乙肝,在此告诉大家:乙肝的“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

乙型肝炎早已有了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并且已经纳入我国儿童的计划免疫,所有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都要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1个月和6个月完成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10mIU/ml)为16%~40%;接种第2针后,阳性率升高到80%~95%,接种第3针后,98%~100%的孩子都产生了10 mIU/ml以上的抗体量。孩子有了抗体,无论乙肝父亲病毒复制与否,都不会被感染。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父亲给孩子喂饭、亲吻孩子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确实有乙肝“父婴传播”,乙肝父亲把病毒传播给孩子的主要途径是生活中的微创伤。接种疫苗后,孩子有了抗体,生活中的微创伤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了。

大家可以去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看一看,“父婴传播”从来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在2012年以前的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乙肝的传播途径有4条: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而2012年以后的网站上,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则被删除。

现在,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及世界全中国的乙肝管理指南,均建议乙肝妈妈喂奶。乙肝妈妈都可以喂奶了,乙肝爸爸亲吻孩子,给孩子喂饭都不行吗?

精子更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下一代!如果精子给造成乙肝的“父婴传播”,那么,早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期,胚胎就已经被感染。如果这样,则乙肝父亲的后代必无一幸免。有研究显示,乙肝病毒有高度的嗜肝性,在精子等其他细胞内无法复制、生存,所以,精子造成“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研究显示,乙肝病毒通过精子携带感染孩子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已经实施乙肝疫苗常规接种的地区。精子不会携带乙肝病毒,但精液则有可能携带病毒。

精液携带病毒只会引起乙肝的性传播,因为精液不会跟随精子与卵子结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后生育,抗体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可因此获得乙肝的先天性免疫,孩子一出生体内就存在乙肝抗体,根本不怕乙肝父亲!

乙肝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资讯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乙肝患者能不能生孩子,要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最近出版的2019年我国...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乙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