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主要在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生活的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是指慢性HBV感染孕妇怀孕及分娩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新生儿。
血液传播是指正常人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慢性HBV感染者血后感染HBV。夫妻或性伴侣之间也可传播HBV。而与慢性HBV感染者平时生活在一起,通过饮食传播的途径是比较少的。与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频繁接触后,尤其是共用碗筷,免疫功能低下的时候,也有很小可能会传播,这也可能是家庭聚集HBV传播的一个途径。但是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慢性HBV感染者,一般不会通过唾液传染,因为乙肝病毒主要还是在于血液传播。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相关阅读
乙肝五项3个抗体阳性是乙肝恢复期吗
乙肝表面抗体属于“中和抗体”,可以直接将病毒抗原“中和”掉,使乙肝病毒抗原失去侵入肝细胞的能力,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感染过乙肝病毒两种途径都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表面抗体。
但两种途径产生的抗体有所不同。因为乙肝疫苗的成分中只含有表面抗原基因中的某些成分,所以只能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而不会出现乙肝病毒的e抗体或/和核心抗体;而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是由侵入体内乙肝病毒的3种抗原成分同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
那么,体内检测出3种抗体或其中的一两种,就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乙肝病毒感染是正确的,但不能确实是否为“恢复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用流行性腮腺炎这个病来举例吧!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大约有1/3的孩子不得病,只是隐性感染了一下,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所有被感染的孩子体内都能检测得到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对于出现腮腺肿大、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孩子,产生抗体后疾病逐渐好转,我们说他处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恢复期,对吧!对于那1/3没有任何症状的孩子,因为抵抗力强,虽然体内由于暂时性感染,也产生了抗体,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我们肯定不能说他得了病,对吧!没病,就无从说是“恢复期”。
乙肝病毒感染的道理也是同样的。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然后肝功能恢复,产生抗体,我们可以说是恢复期。如果感染了病毒,或因被感染者有抗体或打过疫苗,或因抵抗力强,虽然被病毒感染,但病毒连肝脏的边都没沾着,刚刚入血就被消灭,产生了3种抗体或其中的一两种,肝脏根本没病,从何来“恢复”呢?
所以,接种过或没有接种过疫苗者,如果除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以外,又检测到乙肝病毒的e抗体或/和核心抗体,只能说是被乙肝病毒感染。如果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则可以说是恢复期;如果根本没有症状,也没有肝功能异常,那就像隐性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一样,只是隐性感染,和打了一次疫苗一样,根本没有得过病,也不能算什么恢复期。
因此,只对着网上贴着的乙肝五项大表来评估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往往是错误的,还需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等结果,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评估。
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因素有哪些
许多因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有关。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有下列因素者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①治疗前ALT水平较高;
②HBV DNA<2′108 拷贝/ml;(<4′107 IU/mL);
③女性;病程短;非母婴传播;
④肝组织炎症坏死较重,纤维化程度轻;
⑤对治疗的依从性好;
⑥无HCV、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
⑦HBV基因A型;
⑧治疗12或24周时,血清HBV DNA不能检出。其中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和HBV基因型,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水平或HBeAg水平对治疗应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在用干扰素治疗前,可以估计一下自己有利于疗效的因素多,还是不利于疗效的因素多。如果不利于疗效的因素较多,预测一下干扰素的疗效,再决定是否选择干扰素治疗。
在这些因素中,尽管年龄、性别、感染方式、病毒水平和病毒基因型等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有一些因素是可以人为改善的。我们可以采取尽早治疗、不饮酒、增加治疗的依从性、预防重叠感染其他病毒和脂肪肝等积极措施改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预后。
另外,在干扰素治疗期间观察HBV DNA、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在治疗3~6个月时,HBV DNA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HBsAg和HBeAg水平逐渐下降者疗效较好。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如何治疗
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属于免疫耐受期,绝大多数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肝脏组织学损害极小,肝病进展的风险也很低,而且治疗效果差且长期治疗存在耐药的风险,因此大多不主张过早开始治疗。
但是,少数儿童,尤其是有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可能较早地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进展,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以往,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在儿童中获得了一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与成人相似。但不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干扰素治疗;而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容易耐药。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替诺福韦用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恩替卡韦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岁以上需要治疗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恩替卡韦治疗。
12岁以上的青少年体重在35 kg以上者,替诺福韦的用量与成人一样,为每日300 mg。2岁以上的儿童体重在30 kg以上者,恩替卡韦的用量与成人一样,为每天0.5mg。
在国外,恩替卡韦口服液已经上市,10 ml的剂量为0.5 mg。而我国还没有恩替卡韦口服液,只能用成人服用的片剂。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发生耐药
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与患者的感染状态、病毒复制水平及其抵抗力、药物的选择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在人们免疫功能还不能认识它们时“乘虚而入”,与免疫系统“和平共处”。
在没有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深深隐藏在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cccDNA很难清除,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差,容易发生耐药。因此,目前对于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肝纤维化证据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暂不建议治疗,以免长期治疗后的病毒耐药。
在乙肝病毒复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聚合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缺乏校正能力,且错配率较高,发生变异。病毒复制水平越高的患者药物很难将它们“一网打尽”,没有被药物彻底抑制的病毒在药物的“压力”下更容易发生氨基酸配置错误,导致病毒耐药性变异。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复制水平往往较高,容易发生耐药。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与乙肝病毒的“准种”相关。乙肝病毒也和人一样,形态各异,“秉性”不同。医生们把一些“长得”相似的病毒称为一个“准种”,其中一些“准种”先天性就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医生们的研究发现,这些抵抗力较强的病毒“准种”在治疗前就“预存”在感染者体内。好在这样的病毒“准种”较少,不占“优势”,因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大多数病人是有效的。
但是,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那些抵抗力较弱的病毒“准种”被抑制住了,而少数抵抗力较强的病毒“准种”不仅没有被抑制住,反而因长期与药物接触,发生了变异,锻炼得不怕药物攻击了,就成了“耐药株”。医生们的研究还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预存”的病毒“准种”最复杂。所以,肝硬化患者也更容易发生耐药。
医生们把抗病毒药物比喻成为乙肝病毒设置的“屏障”。尽管药物不能清除乙肝病毒,但在这个“屏障”的阻碍下,病毒难以越过“屏障”复制后代。如果病毒发生了变异,“长了本事”,“跨越”过药物“屏障”,即是发生了耐药。因此,医生们也把这种“屏障”称为“耐药基因屏障”。不同的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屏障”有高有低。
拉米夫定的“耐药基因屏障”最低,病毒很容易“跨越”,耐药的发生率较高。治疗第1年,24%的患者发生耐药,第4年的耐药发生率高达67%,5年以后70%以上的患者都发生了耐药。其次是替比夫定,治疗2年的耐药发生率与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耐药率相差无几,3年后其耐药率紧紧追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的耐药率算中等的,在临床试验中5年的耐药率大约29%。
但一些国产仿制品耐药率可能高于原研产品。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为乙肝病毒设置的“耐药基因屏障”最高。这两种药物不仅对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很少发生耐药。恩替卡韦对于核苷(酸)类药物初治的患者,3年的耐药发生率仅1.7%;替诺福韦酯在国外的临床试验中,8年未检测出耐药相关的病毒变异。因此,被医生们称为“高效/低耐药”的药物,在我国2015年版《乙肝指南》中被推荐为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
我们在治疗的开始就应该注意预防耐药的发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高效/低耐药的药物,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定期监测,发现耐药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成功。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相关方剂
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活血消肿。
相关资讯
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检查: 如果患者怀疑患丙型病毒性肝炎到门诊就诊,首先检查丙肝抗...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什么是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者多种病因长...
脂肪肝能治愈吗: 脂肪肝,也算得上是当今一种“时髦”病,全球每100个成年人中就...
酒精性肝病怎么检查: 酒精性肝病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项目、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病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