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肝炎按照HBeAg是否阳性分为大三阳与小三阳。
对于男性患者来讲,如果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停用干扰素半年后再生育小孩。目前乙肝存在父婴传播,估计与日后生活中亲密接触相关。
对于女性患者来讲,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正常,病毒定量低于可检测值下限,那这种情况当中,在整个全孕期建议定期复查,如果病情稳定,可以不干预,在孩子分娩以后要求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进行HBV母婴阻断;如果是小三阳,但病毒是是复制活跃的,如果HBV-DNA大于10的5次方IU/mL,建议在妊娠后期24-28周之间,服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定量,而在胎儿分娩以后,最短时间内进行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阻断,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降低HBV母婴传播。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相关阅读
不能做羊膜腔穿刺的乙肝妈妈怎么办
孕妇在妊娠第15~20周,医生常常会建议取血做个“唐氏筛查”。这个检查的目的是防止孕妇生出一种被称为“唐氏综合征”的先天性异常孩子。这种唐氏综合征患儿被称为“唐氏儿”,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家人长期照顾,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偶发性疾病,每一个怀孕的妇女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儿”。生“唐氏儿”的风险会随着孕妇年龄的递增而升高,例如:25岁以下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风险为1/1185,而35岁时则高达1/335。
唐氏筛查虽然可以筛检出60%~70%的唐氏症患儿,但并不是非常准确。唐氏筛查高危的妈妈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低危的妈妈生出“唐氏儿”的可能性小一些,但也有生“唐氏儿”的可能。在全部孕妇中约有1/10的孕妇唐氏筛查是“高危”,在筛查高危的妈妈中有1~2/100人怀的是“唐氏儿”。
因此,筛出唐氏高危的妈妈也不一定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只是有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要确定是否真的有问题,还需要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检验细胞染色体。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细胞的成功率为98%,检验细胞染色体有无异常的准确率为100%。
但是,羊膜腔穿刺可能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为羊膜腔穿刺会破坏孕妇的胎盘屏障,使乙肝病毒有机会钻进子宫感染胎儿。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
不能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的乙肝妈妈也不用担心,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也被称为“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技术”。这种检查手段比羊膜腔穿刺检查安全,不用刺破子宫,只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
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出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三大染色体疾病。
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没有说HBV感染的孕妇不应做唐氏筛查,只是建议“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但有关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请教有关专家后得知:在2005年第一次编写《指南》时,因为没有找到太多的临床研究证据,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的建议:“应避免羊膜穿刺术。”在2010年重新修订指南时,专家们再次检索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现这条建议仍然未变,故在更新的《指南》中也未加改变。
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早在1994年,台湾和荷兰的医生就均发表了自己有关乙肝孕妇羊膜腔穿刺对母婴传播影响的研究。两项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羊膜腔穿刺没有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1999年,美国一位医生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观察了认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
因此,2003年加拿大在一篇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妇女羊膜腔穿刺指导意见时提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但e抗原阳性的孕妇应慎重考虑。2009年和2010年,法国和西班牙的指导意见也重申了加拿大的这一主张。
综合上述意见:我认为,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应先进行唐氏筛查,谨慎进行羊膜腔穿刺。经唐氏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若HBV DNA低复制或检测不出,在知情同意后可以考虑进行羊膜腔穿刺;若HBV DNA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
乙肝五项指标都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颗粒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是直径42 nm (纳米)的球形,病毒的外膜厚7 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直径约28 nm,为病毒的核心,其中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DNA)和DNA聚合酶,病毒基因组中的核酸长度约3200个碱基对(3.2kb)。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和抗-HBe。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项指标(即: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表面抗体——抗-HBs属于“中和抗体”,能“中和”并清除乙肝病毒,是机体免疫功能战胜乙肝病毒的主要“武器”。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某一片段为抗原可制出乙肝疫苗,预防人类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e抗原有促进病毒成熟的作用,常表示体内有完整的病毒颗粒(Dane颗粒)存在,具有传染性。同时,e抗原又是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因此,血清中有e抗原存在也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乙肝病毒的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复制”,这一过程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乙肝病毒感染了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利用肝细胞的能量和物质,将病毒的各个部件分别复制,然后再进行装配。它的复制过程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过多的病毒外膜(HBsAg)。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爱做“衣服”的病毒。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13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肝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并有传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有时,病毒也会发生一些变异,只产生表面抗原和病毒的其他物质,不产生e抗原。所以,有些病人的血清中仅可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e抗原和病毒DNA为阴性。
在这五项指标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如果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小三阳”感染者。
这就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五项指标。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病毒,感染了全世界近20亿人口,并使得2.4亿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什么是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的异质体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其异质体是诊断肝细胞癌的重要指标。”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常明显升高,超过350 ng/ml(放射免疫定量法),甚至达1000 ng/ml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修复和肝细胞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甲胎蛋白,使血清AFP升高。
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后,也可出现AFP升高。因此,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消长关系,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长期处于高水平,居高不下,甚至进行性升高,则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为了鉴别血清AFP是良性升高还是肝癌所致,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检测甲胎蛋白的异质体(AFP-L3)。科学家发现,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肝细胞良性增生时产生的甲胎蛋白不同。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小扁豆凝集素有很强的结合力,如果检测到这种甲胎蛋白的异质体在甲胎蛋白中的比值升高(>10%),高度怀疑与肝细胞癌相关。
除了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的异质体的检测外,还可以进行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又名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检测。
乙肝病毒感染者长吃五味子好吗
五味子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医生早就观察到五味子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水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许多治疗慢性肝炎的中成药中都含有五味子或五味子中提炼出现的成分,如五脂胶囊、五仁酯等。
就连西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也都是受五味子的启发,化学合成的和五味子结构类似的药物。也确有动物实验发现五味子对药物性肝损害有保护使用。但早在1979年,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五味子对转氨酶无明显的直接灭活作用,未能减少肝细胞对转氨酶的通透性作用,没有明显地加速转氨酶的清除作用”认为五味子很可能只是一种转氨酶的抑制剂,减少的肝细胞中转氨酶的产生。这样看来,五味子只是起到一个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抑制的乙肝病毒的复制,转氨酶自然就会下降到正常。在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长期服用五味子。不要认为中药就没有副作用,我今天对五味子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检索,也检索到一些与五味子相关的副作用。
五味子属于酸性,剂量较大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伴有反酸、烧心不适等症状。而且中医临床治疗中还发现,五味子降酶作用对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单项转氨酶升高者降酶的效果较好。但对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兼有淤症、黄疸、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较差。
后者用药期间虽能降酶,但停药或减量时,常可使转氨酶反跳,其反跳率可达50%以上[9]。最后强调的一点是五味子降低转氨酶的有效的成分存在于果实的核仁内,且为脂溶性成分,整吞五味子效果甚微,而且可能有副作用。
总之,无论中药、西药,都不能乱吃。吃西药要符合适应证,吃中药须辨证施治。乱吃药很可能治不了病反而致病。
相关方剂
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活血消肿。
相关资讯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乙肝小三阳患者可以生孩子,但是具体...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肝炎按照HBeAg是否阳性分为大三阳与小三阳。 ...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乙肝小三阳患者可以生孩子,但是具体...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肝炎按照HBeAg是否阳性分为大三阳与小三阳。 ...
脂肪肝能治愈吗: 脂肪肝,也算得上是当今一种“时髦”病,全球每100个成年人中就...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什么是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者多种病因长...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 乙肝小三阳能生孩子吗?乙肝小三阳患者可以生孩子,但是具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检查: 如果患者怀疑患丙型病毒性肝炎到门诊就诊,首先检查丙肝抗...
酒精性肝病怎么检查: 酒精性肝病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项目、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病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