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和舍曲林的区别

2020-07-14

虽然说舍曲林和氟西汀在某些方面具备着类似的疗效,但是其具体的药效还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而且,这两种药物给人们的身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一样,相对而言氟西汀带来的,不良反应要更加严重一些,除此以外,舍曲林本身的消除半衰期要比氟西汀短很多。

因为每一种药物都具备着其不同的特点和疗效,所以大家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选择,药物要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药物才能够让自己的疾病早日康复,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因为部分药物某些疗效有些类似,所以导致它相对于这些药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比如说氟西汀和舍曲林,那氟西汀和舍曲林的区别在哪里呢?
  一、药效不同
  氟西汀和舍曲林虽然在某些药效方面存在着类似的效果,但是其具体起到的药效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的,舍曲林主要是用来治疗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等心理病症的相关症状,其中还包括躁狂症以及强迫症等等。而氟西汀主要是用来治疗抑郁发作以及强迫症等疾病,对于焦虑症以及躁狂症等心理疾病的疗效并不是很好。
  二、不良反应不同
  氟西汀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体的情感状态,从而起到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的作用,但是因为氟西汀本身的半衰期比较长,所以会给大家的身体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浑身无力以及恶心和呕吐等等,甚至患者还会出现皮疹以及发热的状况,但是舍曲林在临床上给大家所带来的副作用相对而言比较少,而且安全性更高,耐受性更强,是目前治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症的首选药物。所以相对而言,氟西汀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且更多一些。
  三、其他区别
  相比较而言,舍曲林对人体的耐受性更强,而且舍曲林的消除半衰期比氟西汀要短很多,大约只需要几小时就够了,每次患者所需要的调整时间间隔不会短于一周再服药,7日内就能够见到完全的疗效。虽然说舍曲林和氟西汀在某些方面具备着类似的疗效,但是其具体的药效还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而且,这两种药物给人们的身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一样,相对而言氟西汀带来的,不良反应要更加严重一些,除此以外,舍曲林本身的消除半衰期要比氟西汀短很多。



氟西汀和舍曲林的区别相关阅读


抑郁症头痛怎么办

头痛是令每个人都困扰的事情,尤其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头痛是抑郁症常见症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理治疗,其中利用食物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调理减轻抑郁症患者的头痛症状颇为有效,但并非任何食物对抑郁症头痛都起到“正面”作用,有一些食物不仅不利于抑郁症的病情,反而会造成严重恶化,所以患者要科学管理饮食。


  食用时要进行筛选,对某些食物,禁忌处理。
  味精:味精是家喻户晓的菜品调味剂,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在某项研究中就已经发现,饮食中味精含量较高的菜品和人的头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的谷氨酸钠元素越高越会令人产生头痛、头晕的症状。日常菜品中要注意味精的食用,防止抑郁症头痛加重。
  乳酪:抑郁症患者为了治疗抑郁症都会服用一些抗抑郁症的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会抑制肠胃对乳酪中的酪胺酸的吸收,使酪胺酸刺激血管,造成血压增高,导致头晕、头痛。所以抑郁症患者除了禁食乳酪外,还需格外小心一些不新鲜的食物及酒类。
  酒精:许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受到医生的格外叮嘱,对酒精要严厉禁止。无论你饮用的是啤酒还是红酒或者是其他酒品,都会造成剧烈的头痛,因为酒精中促使你头痛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如:酪氨酸、亚硫酸盐、组胺、单宁。抑郁症患者要格外小心,切记医嘱。

走出抑郁,远离肿瘤

如何远离抑郁,从而降低肿瘤发病的机会呢?

1.换一种方法思考

城市里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长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以致不堪重负,终致生病。我们认为有许多压力是自己加上去的,卸下压力是第一步,而卸压的关键是“换一种方法思考”。

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非常重要或紧迫的;15%~25%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因此,换一种方法思考,改变认知、态度与自身行为(心理学称其为“认知疗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不做无谓的联想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类错误的思维方式——喜欢或习惯于自我联想,且常常以错误的方式自由联想。常见的如“如果” 怎样,“结果”一定“怎样!”。比如:如果某项指标“升高”,某处有所不适,一定是癌症复发或转移了!肯定需要化疗放疗了,其后果一定不好!结果一定没救了!我及我全家一定完了!这就是错误联想的恶果。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所以说“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3.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好较真常是这类患者的思维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压抑甚或抑郁、焦虑状态的关键。因此,过分较真是防癌和走向康复的大敌。我们非常推崇郑板桥的“糊涂”说,对肿瘤患者来说,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阿Q”尽管是个负面人物,但这类人患癌率很低,鉴此,有时自我“阿Q”“ 阿Q”亦未尚不可!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情绪。

4.承认和面对现实

许多患者耿耿于怀,自己为人做事都很在理,为什么会生这病?上帝对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后悔埋怨于某些人或某些往事!其实,大可不必!现代研究表明:对所有人来说,生癌只是早晚的事。应看作是上帝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设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验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你首先应该承认和面对现实。

5.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句时髦的话,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在生命处于危机状态,学会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常常非常重要。有的患者就先设定近期三个月的目标,过好年!看到孩子考上大学!诸如此类,并不断延伸,越攀越高,就是越来越成功,也就是你生存期不断延长。因为有明确而又可期望的追求,人就有积极的生存动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对可调整得稍高些,这些,都有助于康复。

6.要学会及时表达情感

心身医学强调,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宣泄郁闷,如此,有助于尽快释放压力,走出抑郁。

7.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度越高,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患了癌,也容易康复。在这意义上,朋友是最大的财富,绝非虚语!

8.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包括打打牌、玩玩麻将,等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解郁悦情,陶冶情性。但须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玩玩麻将、打打牌等,不能无度,切勿太累!前者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等也有优化个性之效。

9.读好书

经常读些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朱熹就曾经提出 “学习优化情性”。因此,此法还有优化个性之效。

10.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

城市人生癌,常常与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常常至关重要。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要明确: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何况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充足的理由,享受生活,何乐不为呢?

11.理解心身周期性变化规律

要知道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 ;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12.改变生活环境

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13.学会松弛

长期紧张是健康和癌症患者的大敌。要学会自我松弛,包括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特别对下属,对家人和孩子,不妨试试?

14.注重(人文/自然)环境保护

环境,是每个都市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记住:潜在地伤害了他人,也意味着你本人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这是公民的基本健康意识,人人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15.秋冬季多晒太阳

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肿瘤患者多抑郁,抑郁又容易促使肿瘤患者转移复发,故应该善于运用这一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16.适度的户外活动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例如: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城市人生癌的元凶。又如,它可以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功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 ,间接防癌之效。再则,有助于松缓压力与紧张,调节心身平衡。还有多做户外活动,也是改善抑郁状态的良方,而抑郁为癌症的催化剂。

白领当心八种精神疾患

不久前,一杂志同有关精神专科医院随机对225名中年领导进行了一次定向精神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被调查者存在精神不健康倾向,其中外企(私企)人员存在不健康倾向比例最高。而最严重的一位检查者竟存在7项精神障碍倾向。

专家提醒,有些精神疾患是可以通过自己调节而自愈的,但也有些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因此,精英们在忘我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关心自己的精神健康。

严重抑郁可导致自杀

在本次调查中, 存在抑郁倾向的人最多。导致抑郁症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生物化学、性格、节食减肥、缺乏运动、日照不足等。主要表现是情绪持久低落、对日常生活娱乐等的兴趣显著减退、悲观、自我评价降低、精神不振,对工作和学习缺乏信心等。有些还会出现躯体表现,如不明原因的头痛、身体疼痛、头晕、耳鸣,腹泻、便秘等。

严重的抑郁发作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抑郁病程最短的几天,最长的超过10年。抑郁症一般情况下预后较好,但易反复发作。有上述症状的人,平时要注意安排好行为活动,逐步建立有信心的活动程序。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多做运动,避免超负荷工作以及配合松弛训练等方法,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焦虑症处理得当半数患者可好转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焦虑倾向的人数位居第二。导致焦虑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焦虑症患者多是性格较为胆小、自卑、多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适应新事物或环境的能力较差的人。临床上主要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急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发抖、出汗等;慢性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无缘无故害怕、心烦意乱等。

患者虽然意识到所焦虑的事物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是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意识。焦虑症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个体素质有关,如果处理得当,多数患者在半年之内好转。平时要注意消除疑虑、正确安排工作学习生活,经常给自己一些鼓励,多参加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

强迫症可以缓解

有强迫症倾向的人数在此次调查中位居第三。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要求过分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等。使患者谨小慎微、忧心忡忡,引发强迫症。强迫症临床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两大类。如强迫性怀疑、反复锁门、强迫性思考、强迫计数等。

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时要勇于理智面对,凡事顺其自然,一旦遇到问题,把心理的紧张恐惧对朋友家人说出来,求得精神解脱,不要压抑在内心。尽可能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些,或者向专业医生咨询。

精英也有述情障碍

有述情障碍的人数在此次调查中位居第四。述情障碍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中。犹豫述情障碍者对情绪变化的领悟能力差,心理治疗反应不佳,常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述情障碍可能发生于很多疾病患者中,如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等;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此外,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精神性疼痛等。

 适应障碍常发于突然改变一个月内

在调查中排在第五位的是适应障碍倾向。适应障碍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易哭、敏感多疑、愿意向别人倾诉痛苦、逃学、旷工、生活无规律等。适应障碍发病通常在应激时间或生活改变发生一个月内,除长期的抑郁性反应外,在应激和困难处境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多疑易怒者多存有偏执倾向

排在第六位的是偏执倾向。偏执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明,一般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患者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好强、自命不凡、敏感、多疑、爱幻想、易激动、自我评价高等。偏执性精神病的病程多为持续性,有的可终生不愈,老年后由于体力和精力的衰退,症状可有化解。

 焦虑可能导致恐惧

排在第七位的是恐惧倾向。恐惧症使人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焦虑。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者多种,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往往心里明知没有必要害怕、紧张、但无法克制。有恐惧倾向者要让自己面对现实,以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意外突发事件易导致应激障碍

排在第八位的是应激障碍倾向。其产生有生活时间、生活处境明显改变、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等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表现有自言自语、表情紧张、躁动不安、激动或叫喊、沮丧、绝望等多种症状。对于突如其来的事件,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来应对,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调整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哪些儿童更易患抑郁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抑郁已经被大众所了解和熟悉,但是我们一般想到的抑郁,大多是我们成人,我们可能习惯性的觉得,孩子还小,天真烂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怎么可能出现抑郁呢?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均发现:孩子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在澳洲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整体而言,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在儿童期,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差异不大,但在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要高于男孩。因为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而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给予引导和鼓励烦恼期就会过去的。但是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期慢性,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为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对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哪些孩子容易患抑郁障碍呢?

首先,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为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16岁)最为常见,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早1-2年,出现频率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和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也增高。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而小学生抑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生中尤其明显;在性别上来说,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虽然在青少年早期,男生的抑郁水平整体似乎高于女生,但是女生出现抑郁的增长速度快于男生。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与女生在青春期身体上的变化和带来的压力等可能有关,也与孩子青春期时,家长常处于“中年危机”这一自身困难时期可能自顾不暇有关。所以,如果是男孩,我们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应该关注其情绪的变化是否是抑郁的可能,而如果是女孩,我们尤其要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而在青春期时,家长们也要努力的自己顺利度过中年危机,及时在处理自身情绪和良好教养孩子方面做好统一与协调。

其次,在家庭方面,从遗传角度来看,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所以如果家族的两系三代成员有抑郁的病史,那么这个家族的后代更容易患抑郁障碍,且女孩受遗传的影响要高于男孩。父母单方或双方罹患抑郁的话,孩子更可能从遗传上获得抑郁的易感素质和易感气质,他们也更多的处于父母抑郁的教养环境中,抑郁的父母常具有较差的适应性应对技能,他们更可能采取拒绝或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而这些教养方式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如母亲对幼儿敏感性高时,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的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似乎关系不大,母亲如果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于孩子身上,那么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那么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是,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有可能减少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危险性,且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正如很多人所说,父母关系不和睦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排序中,影响最小的,是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是不见又不散。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孩子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的时候,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社会退缩、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所以某种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孩子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抑郁的典型主观体验就是无望、无助、无价值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无”症状,当孩子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排斥和孤立,对自己发展和维持社交关系的能力缺乏信心,就会倾向于采取回避社交的行为,远离同伴,导致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或者不愿意寻求同伴的支持和帮助,难以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容易陷入抑郁的思维中。他们也容易怀疑自己不能控制环境中潜在的威胁,对环境事件充满担心,常处于强烈的应激和焦虑、唤起状态,使自己深陷抑郁的情绪而出不来。

在孩子的人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他们会过度消极悲观的认为这种坏事情会因为自己的不好而反复出现,且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也有很多孩子,将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那么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排名达不到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时,他们也更容易抑郁,这更加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应试教育的良性引导,在父母本能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上,除了希望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以外,更要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抑郁的一个核心症状是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现在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差点,但是他依然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最后,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问题,且在这方面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有极显著的差异。躯体疾病本身就对儿童青少年构成应激,尤其是造成或轻或重、或暂时或长久的身体缺陷的情况下。在躯体疾病的背景下,治疗疾病的过程严重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使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没有归属感、对他人评价敏感等,且逐渐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孩子越关注自我,就越容易忽视生活的其它方面,兴趣和热情骤减,越关注缺陷和不好的事情,就越难看到世界的美好,越难感受到乐观积极的未来,越来越感觉:我是不好的,我没用,我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虎妈猫爸”的孩子容易抑郁

人们可能习惯性地觉得,孩子还小,天真烂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总之,没有理由出现抑郁呀!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都发现: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在澳大利亚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整体而言,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

 九大因素孩子易中招

1 、13—16岁最常见。

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16岁)最常见。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早1—2年。在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中,5岁以下的孩子诊断过患有抑郁。

儿童青少年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也增高。

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但小学生的抑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生中尤其明显。

2、 女生抑郁增长速度快于男生。

在性别上来说,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这与女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由之带来的压力等,有关系。也与青春期时,家长常处于“中年危机”有关。中年危机时,父母处于“困难时期”,可能自顾不暇。

所以,如果是家有男孩,从小学五六年级,应该关注其情绪的变化,是否有抑郁可能。如果是女孩,尤其要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

3 、家庭内有抑郁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增加。

从遗传角度来看,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父母要给以孩子更多的关注理解,以及情感上的温暖。如母亲对幼儿敏感性高时,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的概率。

4 、爸妈教养方式不对,也是问题。

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母亲关系更大。不过,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在孩子身上,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5、好合好散,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小。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可能减孩子抑郁的危险性。且分手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正如很多人所说的,父母双方如果关系破裂,对孩子影响最小的,是父母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是父母不见又不散。

6 、长期寄宿、频繁转学、搬家,增加抑郁几率。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时,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当特定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

医生特别提醒:寄宿、转学等是孩子抑郁发生的重要诱因。我们在临床心理门诊发现,孩子在三岁前和父母分开的常常来看我们的门诊。所以建议,孩子早年最好不与父母分开。

7 、内向自卑,都是抑郁的不稳定因素。

在性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有些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这样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

8 、太看重学习,也易抑郁。

有很多孩子将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排名达不到自我要求时,也更容易抑郁。

父母本能上都“望子成龙”。但除了希望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抑郁的一个核心症状,就是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现在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差点,但TA依然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这能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9 、体质差,情绪受累。

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问题。且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青少年有极显著的差异。

躯体疾病本身就对儿童青少年构成应激,尤其有些身体缺陷会造成或轻或重、或暂时或长久的影响。在躯体疾病的背景下,治疗疾病的过程严重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更容易自卑、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没有归属感、对他人的评价敏感等,且逐渐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

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成人以为,给予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的烦恼期就会过去。

但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其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期,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为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对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

所以,一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出现各种诱发孩子产生抑郁的因素。

总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爱与肯定越多,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越强,罹患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由于缺乏爱,他将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孩子说话。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会感到很孤独。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安全感。父母还应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给孩子以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有一些父母喜欢这样说——“你总是忘记……”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不要总是讲缺点,这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确实要受到批评,也要私下悄悄地进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对爱、尊重和安全感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沟通。

氟西汀 舍曲林

相关资讯

氟西汀的副作用

氟西汀这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现如今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出现了抑郁或者...

舍曲林减量步骤

舍曲林的减量步骤是可以从原来的一天一次一片改成两天一次一片,将用药的时间慢慢延长,直...

舍曲林的副作用

舍曲林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药物,由于在临床当中,舍曲林的副作用比较小,因此常常用于...

吃一片舍曲林怎样停药

患者如果是第一次吃一片舍曲林的话,那么只要下次不再服用该药物,就能够达到停药的效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比较

舍曲林和帕罗西汀都是目前经常被大家常用的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虽然说两者可以起到的药...

氟西汀的副作用

氟西汀这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现如今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出现了抑郁或者...

舍曲林起效后的感觉

舍曲林起效以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睡眠质量得到改善、镇静以及心情舒缓的感觉,同时少部分患...

盐酸氟西汀片的危害

盐酸氟西汀片是治疗各种与抑郁性精神障碍的药物。不过,它也是具有一定的危害的。盐酸氟西...

氟西汀和舍曲林的区别

虽然说舍曲林和氟西汀在某些方面具备着类似的疗效,但是其具体的药效还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

氟西汀和舍曲林哪个好

氟西汀和舍曲林哪一个药物好,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如果患者存在着焦虑和狂躁的状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