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慌怎么调节

2020-07-14

出现焦虑心慌的情绪后,最好可以做自我放松训练,也就是将拳头捏紧、放松,反复几次,身心都会得到放松。其次,也需要改变对待压力的看法,化压力为提升能力的动力。也可以平时加强锻炼,变化环境和制定每日目标。

焦虑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情绪,比如面临考试和工作考核公布结果之前,就会有焦虑感。又或者是手上有比较棘手的事情没有处理,那也会产生焦虑心慌的感觉。不过对于这些适当的不良情绪,及时调节会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也不算是坏事。那焦虑心慌怎么调节呢?
  1、自我放松练习
  当觉得自己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的时候,最好是让自己坐下来放松心态。然后握紧拳头,使胳膊紧绷,这样会感受到上肢紧张的感觉。以后再突然的将拳头松开,这时候拳头会无力放松。这样反复捏紧、放松几次,就可以体会到因放松带来的精神上轻松的感觉。
  2、改变自己看法
  很多人经常出现焦虑心慌的情况,是因为对压力的认识存在偏见。其实适当的压力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要给自己的期望过高,可以稍微高于自己能力一点。这样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有明显的挫败感,在尝试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的开阔的心智,也让自己的承压能力增强了不少。
  3、增加体育运动
  如果压力暂时无法通过疏导心理释放,那么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这样可以发泄情绪,还能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很适合平时遇人遇事急躁的人,建议平时多慢跑、游泳、瑜伽、打太极。
  4、适当变换环境
  适当的变化周边的环境也可以从焦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比如多参加户外活动,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还能换一种心情。此外,同时多听舒缓流畅的音乐,也能安抚情绪。
  5、每天制定计划
  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可以每天制定计划,完成应做的事情后,会有满足感。如果长期无所事事,会因心情不好来逃避生活,这样焦虑心慌感会更加严重。



焦虑心慌怎么调节相关阅读


焦虑症能否痊愈

焦虑症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疾病,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出现焦虑情绪,而过度且长时间的焦虑就会形成焦虑症。焦虑症患者的生活就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整天不见天日,他们都急迫的想要扒开这层乌云。所以生活中的焦虑症患者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焦虑症能够被治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焦虑症能彻底治好吗?
  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简单地来说,好的治疗方法再加上好的治疗技术通常都是保证焦虑症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焦虑症如何治疗
  1.合理工作
  当然我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焦虑,我们能做的就是暂时远离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能给我们带来焦虑的事情。比如,焦虑症爆发的时候,你可以请假休息,暂时离开你的工作压力,缓解一下情绪。等自己感觉焦虑少一些了再上班。这样做可以防止你的焦虑症进一步恶化为严重焦虑。
  2.进行想象
  主动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真有其地,在那里你觉得安全和松弛,也可以是你想象出来的宁静、安全和放松的景象。比如,你想象自己一个人坐在大海边,蓝天大海包裹着你,你无比放松,没有任何忧愁。
  3.分散注意
  如何缓解焦虑症呢?当你感到焦虑时,分散注意力会有所帮助。当你专心于其他的思维活动时,会减轻或消除你的焦虑症状。
  4.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在神经心理科(抑郁症、精分症)、康复科、儿科(脑瘫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其中对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疾病的疗效,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在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焦虑症怎么预防
  1.注意休息
  如何预防焦虑症呢?多休息可以让身心轻松,减轻心理焦虑。所以,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对睡眠质量更有帮助。
  2.保持乐观
  对自己充满自信,会让我们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够克服,从而化解心理焦虑。当你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进行自我暗示。
  3.忘记过去
  学会遗忘,忘了不愉快的往事,因为越想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心情就会越差,就容易导致焦虑。
  4.按停身体预警信号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身体会习惯性地出现一些预警信号,如心跳加速、呼吸不顺畅、肌肉紧绷等。此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法去抚平焦虑情绪:呼吸放松、想象意象放松、喝冰水、闭目养神、听音乐,或者其他自己喜欢且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焦虑症

据估计,我国约有五千万以上的焦虑症患者,无论什么年龄阶段,都有可能患上焦虑症,且女性往往多于男性,焦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想要治疗焦虑症,就要先全面了解它,人们对焦虑症都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但却没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才是焦虑症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临床表现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治疗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①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较便宜。②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产生依赖。常用药物: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一天2~3次。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弱,对白天工作的影响较小。使用原则: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3~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2)抗抑郁药 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①广泛性焦虑 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②惊恐发作 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等。
  (3)这类药物的特点 抗焦虑效果肯定、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价格偏贵。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缺一不可。
  还有适合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等。

焦虑状态和焦虑症的区别

焦虑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有的一种情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正常的,按照不同的焦虑因素,焦虑可以分为正常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而焦虑状态一般都是短暂性的焦虑,属于正常的焦虑,但是焦虑症就是一种病态的焦虑了。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相信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焦虑的情绪,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发展成为病理性的焦虑,那么就可能危害身心健康,甚至让患者的正常生活没有办法进行,因此要注意区分,那么,焦虑状态和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

那什么是焦虑?什么又是焦虑症呢?
  其实,正常的焦虑和焦虑症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给焦虑画一个连续谱,那么一头是无焦虑的平静状态,中间是正常的焦虑,另一头则是焦虑症。
  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它包含了担心、紧张、恐惧、尴尬等许多不舒服的情绪感受,同时伴有躯体上的不适,如坐立难安、眩晕、心慌、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腹胀、腹泻等。  正常性焦虑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坏的,知道这个很重要。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焦虑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为我们的下一顿食物焦虑,于是采取行动来获得更多食物,于是我们就存活了下来,并且获得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那些没有焦虑的更可能饿死。
  于此同时,焦虑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并处理你生活中的威胁。比如,如果你为你的健康焦虑,这可能鞭笞你做出积极的改变。例如戒烟或者更经常运动。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焦虑的结果。正常焦虑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真实的和紧急的问题——像偿付即将过期的信用卡账单——或者提示你减少一个现实的未来焦虑。
  简言之,正常焦虑集中在现实的问题,并能产生一个清晰、具体的步骤来解决问题。
  病理性焦虑
  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让焦虑成为病理性的。
  第一,这种焦虑没有产生明确的行动。焦虑与焦虑最大的解药是采取有效的行为措施。焦虑是“战斗或逃跑”模式,这是你身体内置的应对危险的机制。这帮助你在面对威胁时可以做点什么。不幸的是,病理性焦虑阻止你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你瘫痪。相对于采取具体的步骤去解决现实问题,它让你深陷在病理性焦虑的沼泽中。
  第二个使焦虑成为病理性的是关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坠机,恐怖主义。让我们来面对它:生活是危险的。我们每天都面对很多危险。然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威胁上,让你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上。更糟糕的是,有可能因为这些焦虑而做出降低生活的质量的决定。比如,你可能会因为害怕坠机而取消你的航班。很显然,飞机可能--当然也会--坠机,然而,数据显示这概率非常小。然而你为了避免飞行而错过了航空旅行的便捷和机会--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阻止这个发生可能性极小的灾难。相比而言,正常焦虑则激励你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现在你可以看到为什么病理性焦虑是破坏性的。
  焦虑症/焦虑障碍
  作为精神症状的焦虑,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更显着妨碍心理及社会功能。主要表现有主观体验和客观表现两方面。
  主观体验:即焦虑心情,体验到的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整体惶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临头或威胁迫在眉睫,虽然实际上也知道并不存在真正的危险,却不知道为何如此不安。
  客观表现:一种是运动性不安,患者可出现肌肉紧张、头胀头紧、脖子僵硬不适、四肢腰酸背痛,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有小动作,搓手搔首,或来后走动、不能静坐。另一种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出汗、心悸、呼吸急促、胸部发闷、食欲不振、便秘、腹泻、腹胀、尿频尿急等。
  通常有上述两方面的表现,才能确定为焦虑症状。而且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持久,才考虑存在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又可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恐怖症(如社交、幽闭恐怖等)等。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的表现,怀疑自己患焦虑症,可以到精神科门诊就诊,进行诊断筛查,及早诊治。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是宝宝们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这种疾病一般会出现在宝宝6-7个月以后,宝宝如果患有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不能接受妈妈的离开,并且十分害怕陌生人,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症状,那么就是有分离焦虑症,对于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给与关怀,可减轻孩子的症状。
  分离焦虑症主要是宝宝会出现的一种焦虑症的类型,一般来讲,性格内向的宝宝就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的情况,他们不合群,也不能适应集体的生活,有的时候还会向小朋友们大发脾气,但是很多父母忽视了宝宝分离焦虑症的严重性,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症可能很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因此就想了解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是宝宝们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如果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感觉到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有的时候如果将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就会哭闹。例如,有的宝宝看见妈妈穿上衣服、拿起挎包要出去买东西时,就会哭起来。或者有的宝宝就会跑过去搂住妈妈,或者起码也要跟她到门口。当妈妈把门关上的时候,她就会放声大哭。像这种反应就是婴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因为此时的婴儿正在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而且在14-20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会慢慢的减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养育的儿童,出现的分离焦虑的时间是不同的,比如,像北美和欧洲婴儿大多数是在6-7个月出现这种行为,而还有其它的国家的儿童,如非洲乌干达和一些亚洲国家的婴儿在5-6个月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揭密长寿10个迹象,适度焦虑利于长寿

长寿老人看上去神秘而难以捉摸。研究发现,有的人吸烟、运动少,他们依然可以活到100岁。他们身上有哪些相似点?美国MSN网站“健康生活”频道总结了10个惊人的长寿迹象。

1.家族中长寿者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 美国心理学教授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 男性更长寿。 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 孩子。 “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教授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焦虑 心慌

相关艾灸

心慌-失眠 心慌

相关刮痧

焦虑烦躁 心慌气短

相关资讯

焦虑症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焦虑症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焦虑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自...

总是心慌怎么办

总是心慌怎么办:   这可能是发生了心动过速,也就是心跳过快。能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

心慌气短是怎么回事

心慌气短是怎么回事:   心慌气短,主要做到的并不是马上选择药物治疗,而是明确什么样...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病因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病因:   抑郁性焦虑症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焦虑症跟遗传...

心慌气短是什么原因

心慌气短是什么原因:   心慌、气短属于内科系统疾病当中的常见症状。患者自己感觉心跳...

心悸心慌怎么办

心悸心慌怎么办:   心悸就是指心中悸动,也是心慌的意思。这种状况是患者自身一种异常...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危害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危害:   焦虑症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情低落的表现,一般把它称作为伴...

心慌气短吃什么药好

心慌气短吃什么药好:   心慌、气短的症状可见于很多种情况,不同情况引起的心慌、气短...

焦虑症可以自愈吗

焦虑症可以自愈吗:   焦虑症除了神经递质的失衡、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

焦虑症需要用药物治疗吗

焦虑症需要用药物治疗吗:   焦虑症需要用药物治疗,甚至还非常的重要、很关键。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