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流速正常值

2020-07-14

椎动脉流速正常值临床多用于颈椎病的诊断参考。

椎动脉流速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椎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值没有统一标准,工作中大部分成人正常范围在30-80cm/s,一般都在30-50cm/s左右。

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会影响人的健康,产生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会引起颈椎疾病,它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猝倒,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对于椎动脉流速的检查,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1.检查前适当饮水和进食,让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不要在空腹状态下检查;

2.检查时穿领口宽松上衣,头颈部不要乱动,配合医生检查。



椎动脉流速正常值相关阅读


谁能把“颈椎病”的骨质变走

“颈椎病”的诊断是通过X光颈椎片(正侧位片)与常规图像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果。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并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肌肉,引起头昏,颈部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中出具的颈椎片报告中,“颈椎病”的诊断十分普遍。而“骨质增生”相信大家对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可以从众多媒体中看到或听到这个字眼。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个诊断存在的问题,先让我们从医学的概念认识一下有关骨的一些理论观点。从骨质结构去看,人类基本相同。但骨具有可塑性,它与社会因素,如营养、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等相关。

不论什么骨都由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组成。二者配合使骨既坚且韧。成人骨内有机质占三分之一,无机质占三分之二。但是在一生之中,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生活条件及健康情况而不断发展变化。

幼年时,骨的有机质较多,便于更新生长,同时弹性和韧性较大,而硬度较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而老年人骨的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弹性和韧性不足,较脆弱,易骨折,同时,软骨容易骨化,产生骨质增生。

影响骨生成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膜内成骨;另一个是软骨内成骨。而真正关系到“骨质增生”的就是后者。它是在骨发生的部位先出现透明软骨的雏形,继之软骨逐渐被破坏,再形成骨组织,机体的大部分骨都以此方式形成。

当骨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外伤、韧带过度牵拉、年龄老化等,会使骨的形态发生改变。特别是韧带过度牵拉和年龄老化,会使部分骨形态发生缓慢变形,软骨内生成新的骨质和骨膜,从而影响原来骨骼肌肉的活动,导致骨与骨之间、骨与软组织之间产生磨擦或压迫,加速骨的增生,引起功能限制,甚至障碍。颈椎病就是因为颈椎椎间骨质的增生而产生的一类病症。

而这一物质状态生成缓慢,一但形成,一般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已经增生的骨质能选择性地“破坏”,恢复原有的状态。因此,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多是以活血止痛为基调研制的。

从这一点来看,颈椎病通过物理治疗(牵引、适当按摩、照各种光波、频谱等)的效果相对药物有更大的现实性。因为谁也不能把已经生成的骨质,不通过手术手段变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颈椎病”患者经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也甚微。原因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颈椎病,而是地地道道的心理疾病。

在排查颈椎病同时需警惕锁骨下动脉闭塞

3个月前接诊一个双上肢突发无力的患者。患者因膝关节颈肩疼痛6个月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抗风湿免疫治疗期间,相应的疼痛症状趋于缓解。3个月前晨起感觉双上肢无力麻木怕冷和肢端剧烈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上肢缺血。行CTA检查发现双锁骨下动脉闭塞。予以抗凝治疗基础上予以双锁骨下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相应的抗免疫疾病治疗,2周后患者INR达到4。0,同时肱动脉穿刺点胀痛,彩超发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予以动脉瘤切开修复术,调整好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免疫药物剂量后,顺利出院。

锁骨下动脉右侧起自头臂干,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出胸廓上口弯向外,在锁骨与第1肋之间通过,到第1肋外缘处移行为腋动脉。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者相对罕见。本病例为风湿免疫疾病基础上出现的局部血栓形成,对于此类患者,大多存在血管炎活动,表现为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在治疗上,行Fogarty取栓治疗面临着局部炎性的血管内膜破坏导致的高复发率;腔内行裸支架治疗面临着血管增殖继发的支架狭窄抑或血管和支架移行部位反复刺激导致的血栓或假性动脉瘤;开放行人工血管间置可能出现炎性吻合口出血或局部假性动脉瘤。综合以上考虑,采取oversize在5%~10以内腔内覆膜支架来处理血栓段,术后严格抗凝治疗。

根据该病例体会到,血栓形成往往意味着急性缺血,炎性血管紧急开通是血管外科医生不得不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案上要谨慎。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支架成形,均不可避免在病变血管上进行操作,所以围手术期的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抗免疫治疗是必须的。

颈椎病要治疗,临床分型很重要

颈椎病根据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同,一般分如下几型:

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

①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中药汤剂口服配合方便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日趋年轻化,颈椎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型,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4 0%。该病多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颈部不良姿势有关,加之夜间睡眠时睡姿不良,或颈背受寒而发病,急性起病多在夜间或晨起时,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患者对西药治疗的依从性差,疗效并不满意。传统中医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包括有手法复位、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穴位注射、中药治疗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俊哲等医生正是认识到颈型颈椎病的特点和患病人群的特征,采用经方汤剂口服配合方便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对颈椎病治疗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法、针灸推拿治疗、穴位埋线与穴位注射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法十分丰富,古方中有许多治疗颈椎病的经典药方,如《伤寒论》中的葛根汤和桂枝葛根汤,《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这3个方剂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剂。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是经方之新用,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方在临床广泛应用。

方便揿针埋针疗法是中医针灸新疗法,具有即时疗效显著、针刺治疗效应时间长、使用方便且无痛苦的特点。其与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可改善局部血运,缓解肌肉、韧带痉挛状态,故收效显著。通过临床疗效验证,运用《伤寒论》经方””桂枝加葛根汤””为基础方加以化裁,同时配合方便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有鉴于此,我们在临床上也在积极探索,用手法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同样也收到了方便、安全、效果好结果。

要想颈椎好,这些措施很重要

避免持续低头伏案: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有过多的低头机会,无论是日常工作性质要求的低头工作人员,包括使用电脑的人员,诸如文秘、财会等专业人士,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工作之外的娱乐更是给我们的颈椎带来了深重影响,颈椎曲度异常越来越年轻化,颈椎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年轻化,换言之就是颈型颈椎病日益趋于年轻化,尤其对长期伏案工作者及广大中学生更为重要。所以建议广大伏案工作者及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避免颈椎的过度疲劳,要间断性活动颈椎,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学习心态。一般没有既往颈椎不适的人,建议低头伏案工作30至4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如果既往已经出现过颈椎不适,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适度休息,避免过劳,充足睡眠:工作压力大,夜间熬夜多,睡眠不足,工作过度紧张,或长时间保持某个固定姿势等均会导致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造成颈部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劳损,从而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必然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症状。颈椎的稳定性破坏是发生颈椎病的前提。

养成良好的用枕习惯:颈椎的生理曲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曲度的改变与消失意味着颈椎稳定性的减弱,随着退变的进展往往并发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神经受压及维持颈椎稳定的颈周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进而演变为颈椎病变。所以说一定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枕头。

避免劳损、风寒,注意保暖: 平时只要注意保护颈椎,避免遭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避开各种诱发因素,就能使颈椎保持一个良好状态。无论是外伤、劳损、风寒等均能造成颈部不适感,甚至使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受到损伤,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反复时常的积累性伤害,注定要出现大的伤害,如病情迁延不愈会面临着进一步加重而造成神经功能的损害。

加强功能锻炼:良好的功能锻炼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和颈椎稳定性的良好条件,特别是颈肩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如游泳、羽毛球,颈椎体操等,可以强化肌肉的力量,从而增加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当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从事较大运动量的活动时,下面的小方法也是不错的锻炼措施。

颈部肌肉锻炼方法:上身直立,头略后仰,立位或坐位均可,双手交叉放在枕后(即后脑勺)部位,用力向后仰头,同时双手用力抵住枕部使头不能后仰,即头和双手对抗。此时您会感觉到颈部后方的大块肌肉在持续收缩用力,但是颈部却因为双手的对抗动作没有活动,这种状态医学上称为肌肉的抗阻等长收缩””。这种方式是迅速增强肌肉力量的最好方式。一般每天锻炼5组,每组对抗20次,每次持续对抗5-10秒钟。用手对抗,或者背靠门、墙等物体对抗,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