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的急救方法

2020-07-14

老年人高血压的急救方法,倘若引起了心绞痛,就需要先休息,含下硝酸甘油,吸氧治疗,倘若无法缓解就要送院急救;倘若诱发了危象,务必要借助降压药以及利尿剂处理,倘若没有治疗效果,那么就需要及早送到医院接受急救。

我们知道,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而老年人高血压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那么,老年人高血压的急救方法有哪些?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1、心绞痛急救方法
  对于高血压所诱发的心绞痛,建议家人务必要及早让老人安静下来休息,并在老人的舌头下面含硝酸甘油,与此同时给予老人吸氧治疗,一般心绞痛的不良症状是可以缓解的。倘若老人的病情比较严重,没有办法缓解,就要把老人及早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急救,以免耽搁病情。
  2、高血压危象急救方法
  高血压有可能会诱发危象的发生,这个时候建议让患者充分卧床休息,与此同时借助一些降压措施处理,可以选用复方降压片。除此以外,还需要加服一些利尿剂,借此来降低患者的血压。倘若老人意识模糊,就要给予吸氧治疗,倘若症状得不到缓解,那么就需要及早把孩子送到附近医院接受急疹治疗。
  3、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方法
  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这个时候,家人务必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即便是饮食以及大小便,都是不可以起床的,避免心脏负担加深,不妨可以借助安定以及止痛,还有强心以及止咳药物治疗。与此同时,必须呼叫救护车急救。
  4、脑溢血急救方法
  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这个时候,必须让患者充分休息,先把老人的头部稍稍垫高,采取后仰侧卧的姿态,以便把老人口中的呕吐物排出,否则容易出现窒息的严重后果。建议可以进行吸氧治疗,然后务必要及早借助担架把患者送到这和个归因于进行急救。



老年人高血压的急救方法相关阅读


不同剂型的抗高血压药如何选择

一位基层医院大夫咨询:现在抗高血压药除了药理学分类,还有剂型分类,普通片剂、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选用是需要注意什么?

长期稳定降血压是抗高血压治疗目标。不是像过去强调用速效制剂,比如含服硝苯地平普通片,把血压快速降下来,再改用长效药物。血压下降允许有一个过程,比如VALUE试验表明,对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强调不但要降压达标,而且降压要相对快一些,但这个快指的是几周的时间,不是几天,更不是即刻达标。而是能够长期地稳定地达标。如是,抗高血压药依据药理学特性和临床需要,常用药物剂型分为:控释(片和胶囊)、缓释(片和胶囊)、常释制剂(胶囊剂、分散片、普通片)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剂型特点和选用注意事项。

1. 不同剂型分类及特点:

1.1 常释制剂中的胶囊剂和普通片剂,大家都很熟悉,主要讲讲分散片。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的质量要求较高,质量标准控制难度较大,而且首先需要打粉。此剂型遇水后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其特点是: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应小等。分散片(又称水分散片),可溶于水后口服或吞服。抗高血压分散片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服用方法,尤其利于儿童与老人等不适合口服的病人服用。

1.2 缓释制剂缓释制剂是指通过特殊制剂工艺,制成的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可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等。

1.3 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效力更持久。

缓控释制剂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抗高血压药物是否要制成缓控释制剂,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如厄贝沙坦口服吸收良好,其半衰期长,为11~15小时,每日1次服药,三日内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故厄贝沙坦无缓控释制剂,只有:厄贝沙坦片(75mg,150mg,300mg);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厄贝沙坦胶囊(150mg)。

而对于一些半衰期短的抗高血压药物,需要使用其缓释控释制控制血压。如硝苯地平片,口服15分钟起效,t1/2为2.5~3小时,作用持续时间4~8小时。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后,血药浓度于1.6~4小时达峰,药-时曲线平缓长久,每服用一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达12小时。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后,血药浓度约6小时达平台,波动小,可维持24小时。

2. 控、缓释制剂选用注意事项:

2.1 控、缓释制剂药物吸收特性不同,服用后二者药物的释放速率不一样,

缓释是以一级速率释放,控释是以零级速率恒速释放。缓释制剂吸收后的浓度峰比普通制剂要平坦,达峰时变长.而控释制剂则基本上没有吸收峰。

2.2 控、缓释制剂不能随意将药物掰开、碾碎或者鼻饲服用。缓、控释制剂被分割后控、缓释膜或控、缓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既达不到控释缓释和稳定长效的治疗效果,还会使药物迅速释放(一般缓、控释制剂的载药量是普通制剂的2~3倍),造成体内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增加药物毒副反应。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但是,有些控、缓释制剂通过特殊工艺制成,也可以掰开服用。一般这些药片的表面有一划痕,可对照药品说明书沿划痕掰开服用。

儿童和青少年为什么也会得高血压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资料表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及青少年期,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是成年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早期识别、早期诊断,积极干预,非常重要。

 一、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分类

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75%~80%,80%以上为肾实质病变)为主。

病因:

①肾脏性: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积水、肾肿瘤等。

②血管性: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发育不良、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畸形等。

③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肾上腺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④其他:溶血尿毒综合征、家族性自主神经异常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而原发性高血压则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①肥胖:多项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可以导致高血压发生率上升。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肥胖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肝病以及社会心理问题。肥胖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对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进行早期干预,适当减重可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②遗传: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显示出强烈的家族遗传倾向。高血压儿童,兄弟姐妹的血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或偏低的儿童的兄弟姐妹的血压。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相比,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期钠负荷试验中,血压增幅较大。

③胎儿生长发育状况: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值和出生体重呈反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出生时低体重被认为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可能影响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状况。

④母亲妊娠期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母亲在妊娠期患有高血压且在产后仍持续升高者,其后代在青少年时期血压就呈升高趋势。妊娠后期高蛋白、低糖饮食与子代血压增高相关,且不受妊娠期母亲的血压、身材等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对儿童和青少年有深远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当前对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治证据仍不够充分,需要在未来不断探索。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高血压有什么特点

高血压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一。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但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

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发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心悸、视力障碍,甚至有昏迷、抽搐等表现,称高血压危象。

临床上还发现,有些患者平时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在突然发生鼻出血时不经意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非常高。

还有患者由于眼底出血或视物模糊做眼科检查时发现有动脉硬化的表现,测量血压发现高血压。

有些患者,尤其是血压逐渐升高而不是突然升高的患者,对血压逐渐耐受,可能没有明显的主观症状,待发现高血压时可能已经较晚了,心脏、脑、肾脏及外周血管可能都已经严重受损。

可见,定期测量血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的患者,更是如此。

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较高,动脉的弹性差,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较低,脉压大。

同时,血压的波动幅度比较大,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这在应用降压药时更易发生。

因此,老年人初始使用降压药时最好减半剂量,并在服用降压药后平躺一段时间。

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②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③降压药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有些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的主要特征是单纯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正常,脉压小,即舒张期高血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胀及精神不振。

舒张压高,而收缩压正常或升高不明显的高血压类型多见于肥胖的男性,症状重,血压不易控制。

高血压、冠心病、心脏性猝死、脑卒中,这些在十几年前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中青年高发疾病。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大量饮酒、胡吃乱喝。

②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

③对心血管疾病重视不够,往往在疾病突发的时候身边没有任何急救药物。

要使血压控制达标,首先应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体重,在此基础上再用降压药。

有的患者同时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应注意纠正。

高血压管理,十大须知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它既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预防意义重大。人体血压从110/75mmHg开始,伴随血压升高的心脑血管风险上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及时发现血压变化至关重要。

2、 舒缩血压、男女血压各有千秋 2010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城乡之间血压差别不大,高压为130~131mmHg,低压处于80.3~80.6mmHg。就年龄分布而言,收缩压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舒张压则在65岁之前随年龄增高上升。就性别而言,男性血压水平为126.2/80.4mmHg,女性为124.2/77。5mmHg,男性略高于女性。45岁之前,男性收缩压高于女性,45岁以后反之;相比,男性舒张压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性,此种差别在45岁之后缩小。 事实上,2002年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我国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常年处在较低水平。

3、 血压监测需“三管齐下” 血压升高是大部分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关注24小时血压变化,了解血压的昼夜节律,全面血压管理尤其是关注清晨血压升高,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意义重大。 监测血压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常用方法有家庭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测量,这三种方法有机结合会更好地掌握解血压控制情况。

4、践行“三大注意”,巧行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可评估血压的季节变异性和长期疗效,对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有诊断价值,对于儿童、糖尿病、妊娠和肾病患者诊断治疗尤其重要。 实践中,应注意三个小技巧: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行,通常建议为6:00-10:00;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测压前尽量排空小便,采取卧位。

5、 切莫遗漏清晨血压 清晨血压升高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评估并治疗清晨血压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重要手段,可明显提高降压治疗的效果。

6、 高血压共病抑郁、焦虑让预后“雪上加霜” 众所周知,高血压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相比血压正常的同龄人,高血压患者共病抑郁的可能性增加37%~46%。国外资料显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明显不良心理因素者占74.5%;即使据不完全统计,该比例在我国也在1/3~1/2。综合国内外文献,高血压伴焦虑的患病率为11.6%~38.5%,伴抑郁的患病率为5.7%~26.1%,伴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为1.7%~14.2%。 高血压伴焦虑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体力劳动者、失眠、体质指数> 25kg/m2、高血压分级 2 级及以上、未规律治疗高血压等;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年龄65岁以上、服用利血平或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合并糖尿病、低收入、低教育程度、未婚、丧偶或离异等。

7、不良情绪导致血压升高真相 人情绪紧张时,主要通过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两个通路实施血压调节。一方面,紧张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等分泌增加,使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心率增快,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下丘脑控制体温、血压、饥渴、情感、能量、性活动、睡眠和脂肪代谢。一旦功能失常,可导致各内脏功能、行为暂时或持久变化,产生心因性疾病和心身疾病。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小动脉收缩→增大外周阻力→舒张压升高;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收缩压升高;兴奋心脏β受体→心脏收缩力增强→提高心输出量;激活RAS系统;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儿茶酚胺更加敏感,增加儿茶酚胺的升压作用。 人愤怒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增加,能引起舒张压显著升高;焦虑、恐惧时,则心输出量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8、高血压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一旦确诊高血压后,必须终身服药,长期监测血压,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由于对降压治疗缺乏科学认识,部分患者私自停药,造成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卒中等危险。长期服药者对药物常存在恐惧感,加上药物不良,更易导致患者的悲观、焦虑心理,这非但不利于高血压治疗,还会引发焦虑、抑郁共病。 现已观察到,高血压患病时间越长,患者的焦虑、抑郁越明显,反之,高血压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病情成正比关系,相比中老年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明显的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预测因子,可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临床预后。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心理障碍可相互影响,引入恶性循环。

9、重点防范老年患者血压波动隐患 临床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等,而且血压波动较大。主要归咎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差、血管顺应性差等因素。 面对老年患者,临床医生应及时评估血压波动状况,重点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肾病和糖尿病等,谨慎选择药物,密切监测血压,尽可能避免血压波动继发的脏器和血管损伤。

10、拟妊娠高血压患者管理建议 青年高血压女性经常会面临生育抉择题,因此拟妊娠高血压管理也不容小觑。 我国孕妇高血压发病率为5.6%~7.9%,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因素。相当多的女性在孕前已患高血压,知晓和治疗情况却不尽相同。 目前建议,拟妊娠女性应行血压评估,建议先评估易患因素,如精神压力、环境、寒冷、营养、初产妇年龄(是否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以及有无免疫疾病、糖尿病、肾病等。 治疗首选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控制体重、饮食调节结合增加体力活动。血压仍高者,建议在拟妊娠前6个月改用硝苯地平或拉贝洛尔控制血压,血压不能降至150/100mmHg以下或伴蛋白尿者,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暂缓妊娠。

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血压监测不足以及凭感觉吃药或频繁换药停药现象普遍,推动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评估非常重要。在治疗层面,首先应强调高血压患者适盐饮食,以避免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对于盐摄入大于12g/d的患者,在强化限盐同时应予包含利尿剂的降压治疗;对于盐摄入每天小于6g/d的患者,优先考虑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治疗。再者,必须关注体重控制、糖脂代谢异常的早期检出,建议采用终生心血管风险评估,强调多危险因素并存患者早期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

降压药什么时间服用最好

门诊经常有病人问高血压的药物什么时间服用最好,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今天在这里做一个统一的答复。

首先,我们用的降压药从大类来讲分为中药与西药。中药又可分为以补为主和以泻为主。西药降压药主要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桔抗剂、B1-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几类。高血压合并情况的用药:包括降脂药、阿司匹林等。

西药服用的时间:所有的降压西药,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天一次的话,应该在早上起床后半小时服用,不拘饭前饭后,虽然有的药物不受食物干扰,但是如果没有胃病,建议最好在进食前20分钟以上服用。如果是每天服用两次,第一次用药在早上起床后半小时以内,第二次可以在下午4-6点之间服用。如果有24小时血压监测,可以在24小时血压监测的结果指导下在高峰前1小时服药。

特殊要求:利尿剂应一次服用,在早上服药,以免晚上服用,造成夜尿次数增加,影响睡眠。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亦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等等首次用药剂量应减半,并在坐位服药,并注意起立时的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时先坐起半分钟,在坐位起立时先扶物站立半分钟再走。

降脂药以他汀类使用人数最多,一般应在晚上一次服用。阿司匹林,有人认为应早上服用,有人认为应晚上服用。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胃病可以在早上服用,也可以在睡前服用,有胃病的人应在饭服用。

中药:一般来说补益为主的中药建议在饭前服用,以祛邪为主的中药在饭后服用,药品说明书是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中药还是早上有祛邪的药,晚上服用扶正的药。

老年人高血压

相关资讯

老年人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当老年人的身体发作高血压以后,就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心脏受到损害,从而发作心脏方面的病症...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老年人所患的高血压来说,主要的特点有病因复杂,因为有可能是由于各种慢性疾病,或者...

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是什么

老年人的身体发作高血压时往往会存在着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因为这些...

老年人高血压吃什么水果好

老年人高血压吃什么水果好:   水果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很适合食用的,水果中主要...

老年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法

为了更好地治疗高血压,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服用,通过服用受体阻滞剂可以达到降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