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020-07-14

糖尿病血糖的检测标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从最新的诊断标准就已经看出空腹的葡萄糖含量,最起码应该超过140毫克,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人群在诊断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譬如说孕妇的餐后一小时血糖值应该控制在10.0以内,老年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不应该超过12.0。

如今糖尿病的出现几率也逐渐的提升,也导致人们因此受到影响,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高血糖又或者是低血糖,糖尿病人有没有出现并发症,都需要了解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诊断,如此才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在选择诊断的过程中也同样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必须要了解糖尿病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糖尿病最新的诊断标准
  目前在检测糖尿病的过程中,主要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存在糖尿病症状,另外任何时间段内,静脉血浆在经过测试之后,内部的葡萄糖含量都应该超过200毫克,空腹葡萄糖的含量应该大于140毫克,这就能够有效的确诊糖尿病。
  二、糖尿病不同情况的控制数值
  一般在空腹的状态下控制在4.44~6.1之间是良好,如果是在6.2~7.0之间是一般,如果超过7.0,这就是一种异常的现象。在非空腹的状态下,如果血糖在4.4~8.0之间是良好,如果是8.0~10.0之间是一般,如果超过10.0,这也就是一种异常的现象。
  三、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控制标准
  孕妇在空腹的状态下,血糖的测试不应该超过5.1.餐后一个小时的血糖值也不应该超过10.0,这也是最正常的一种血糖水平。正常人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值不应该超过11.1,而对于孕妇来说,在餐后两个小时内检测血糖值,按照规定是不可以超过8.5。
  四、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老年人诊断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比如说选择测量空腹血糖,大部分的情况下不可以超过8.0,而选择餐后两个小时测试血糖,基本上是不可以超过12.0,如果是在这两个情况下也就说明还是比较健康的。相反,如果已经明显的超标,也是要尽快的去进行控制,否则也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害到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糖尿病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相关阅读


吃红薯降血糖吗

红薯是养生圣品,能够促进肠道的吸收,改善肠道的蠕动速度,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薯可以降血糖,因为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这些能够加速吸收体内的糖分。那么吃红薯降血糖吗?这种说法是对的吗?

 一、红薯的含糖量
  红薯的口感真心不错,甜甜糯糯的,这个季节的红薯尤其好吃。但是其含糖量真心不低。很多人喜欢吃热红薯,觉得热乎乎的吃起来更加有口感,但是热红薯的血糖指数达到了76.7,要知道高于70就是生成高血糖的指数,所以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吃红薯。即使是凉的红薯, 含血糖的指数也达到了54,属于有威胁的食物了。

  二、吃红薯不能降糖
  红薯中虽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但是其吸收血糖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其生成血糖的速度,如果是低血糖的患者,那么吃一个热红薯,顿时就会觉得非常舒服。只是血糖高的人吃的话就会非常的不好,吃的多的话还容易导致血糖居高不下变成糖尿病。如果实在想吃红薯的话,那么就不要吃任何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吃一点即可。

 三、血糖高患者的饮食
  苦瓜本身含有的蛋白质和胰岛素的非常类似,这样就能让体内的葡萄糖迅速的分解,有很好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还有苦瓜内的种子能够促进糖分的分解,还能让体内的剩余糖分转换成热量,使身体的脂肪平衡。玉米须含有非常多的硝酸钾,谷固醇以及豆固醇,这些有很好的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洋葱含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其成分中有含有类似于降糖药的物质。
  血糖高的人不能随便乱吃东西,多吃蔬菜水果是正确的,但是蔬菜水果也不是样样都合适的,需要注意可以吃一些不含糖的食物,还可以吃一些能够降糖的食物,就是不能吃含有糖分的食物。血糖高要注意控制血糖,还有多多检查血糖值,如果血糖含量严重的话,一定要到医院就医开药,这样才能控制血糖。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不久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南指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估计高达63%。

该指南强调,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就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人)要重视检查血糖,筛查糖尿病,并进行健康干预和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高危人群”呢?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就是容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IGT(糖耐量异常)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

为什么选择手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早在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糖尿病论述,称其为“消渴”。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仍然不清楚,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实质上都是对症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报告,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10.6%,女性8.8%。由此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达9240万,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估算人数约为1.5 亿。并且近年来其患病率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在所有类型糖尿病中,2 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报告,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伴有一个或多个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人体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研究表明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关系密切。当HbA1c超过7%后,随着HbA1c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升高。英国著名研究同样也证实:当HbA1c每减低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可下降21%,心肌梗死率下降14%,中风下降12%,因周围血管疾病导致截肢率可下降43%。因此,我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制定了相应标准,其中HbA1c

损伤胰腺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根源在于胰岛细胞的功能不足,致使体内胰岛素下降,而我们知道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破坏胰腺怎么会治疗糖尿病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胰腺代偿功能很强大,在被人为破坏后胰腺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体内胰岛素水平。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胰腺后,有一群细胞会自然地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科学家对这一发现极为感兴趣,因为它有可能揭示了胰腺细胞的变形能力,并对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又称β细胞)遭到破坏或反应迟缓,这使得机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哄骗”胰腺产生新的β细胞。科学家就一关键问题已争论多年,即胰腺内是否存在干细胞用来补充β细胞。2004年,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领导的小组尝试在小鼠胰腺内寻找这种干细胞,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他们报告说,现有的β细胞能够增殖形成新的β细胞。

之前的研究还发现,钳住大鼠胰腺管使得消化酶无法进入小肠,能使胰腺内的β细胞量大约增长一倍。但是具体是胰腺内的哪种细胞产生了额外的β细胞并不清楚。

在最新的研究中,比利时维萨里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的同事运用同样的实验手段损伤小鼠的胰腺,并运用遗传标记神经元素3(neurogenin 3)以寻找能转变成β细胞的胰腺细胞。结果研究人员在损伤后三天之内发现了带有这种基因的细胞。

此外,阻止这一基因的表达会减少β细胞的增殖。当将这些带有神经元素3的细胞注入从小鼠胚胎取出的胰腺中后,它们发育成β细胞并产生了胰岛素,表明就是这些细胞在小鼠受伤的胰腺中形成了新的β细胞。

此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不伤害器官的情况下,神经元素3细胞是否可被“哄骗”在正常人体胰腺中产生,以及是否可将它们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细胞一开始应该是成熟的胰腺细胞,因为它们不具有干细胞的许多特征。他表示,此次研究表明了存在另外一种产生β细胞的机制,这也为寻找β细胞补充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细胞来源。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