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易怒该怎么办呢

2020-07-14

当心烦易怒的时候,首先可以适当的运动或进食,这也是最常见的情绪发泄途径,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可以减少不良情绪反应。除此之外,建议转移自身注意力,可以听音乐或看电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会很容易出现心烦易怒的情况,如果长期这样没有得到改善,就会对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心烦易怒该怎么办呢?
  1、通过运动发泄情绪
  如果出现了心烦易怒的情况,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合理的进行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发泄途径,通过消耗体能,从而达到消除烦躁的目的。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出汗的同时身体的毒素也会排出体外,这有益于身心健康。
  2、适当摄入稳定情绪食物
  心烦易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食,尤其需要食用含有维生素B6和钙、镁等元素的食物,这对烦躁等情绪有改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稳定情绪的食物,例如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能够增加脑血清素水平,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3、注意及时转移注意力
  当感觉心烦易怒的时候,首先需要远离导致心烦易怒的事件,同时还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听音乐、看电视等等,这样可以很快的让不良情绪消散。



心烦易怒该怎么办呢相关阅读


各类“综合症”多是心理疾病

这些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关“综合症”有新名词。什么“老年综合症”、“文明综合症”、“都市综合症”、“网络综合症”、“移民综合症”等等。本质上都属于环境适应障碍的心理疾病。

所谓综合症据我的理解就是,同时具有多种症状的一类疾病的代名词。

主要表现为代谢混乱,情绪不稳,心跳心慌,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失眠多梦,头昏头痛,记忆下降,肩颈背痛,注意难集中,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等等。

症状复杂多变,飘浮不定,时好时坏,毫无规律。

这一类疾病找不出与躯体疾病的直接联系,系统检查也查不出原因。但大多与环境有关,而且症状表现符合心理疾病的特征,因此大多属于心理障碍方面。

所以有充分证据显示“综合症”就是一类由环境诱发的心理疾病。

综合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老年综合症

七、八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已有三、四十年,一大批工薪女性正当进入更年期,开始步入老年。此时,有许多女职工、女教师感到心烦意乱,头昏头痛,脾气暴躁,食欲大减,睡眠欠佳等等不适症状。但又查不出原因。

经研究发现,与更年期,内分泌失衡有关,遂称作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一时间,许多五十岁左右的妇女都说有类似情况,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后来发现,不但是妇女有,而且男性也有更年期综合症。

这就说明更年期综合症不仅仅是与月经失调联系在一起,而且以年龄老化有关,所以我们用“老年综合症”比较合适。

老年综合症是因为年龄老化,代谢减弱,以及进入老龄阶段后,面临着离退休,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丧隅、独居等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在这些人群中,老年综合症,以离退休干部和知识界最为突出。因为这一群体,有一种失落感,一但要离开自己所心爱的工作岗位,就感到心中空空荡荡,没有了精神寄托,心理极不平衡。容易发生老年抑郁症。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所描写的离休干部石光荣就是一个典型人物。

二、文明综合症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步入了小康社会,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衣食住行全面改善。住洋房、开汽车、乘飞机、搭火车、甚至连上楼也有电梯,两条腿的作用已经大大减低。

彩电、冰箱、电脑、洗衣机等广泛进入了家庭,日用化工产品等,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许多繁重的家务劳动,都被现代化所取代了。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做饭,还吃得好、穿得好,可以说中国人开始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享受是够享受了,但是“病”却多了起来。由于什么也不用做,最后导致什么也不会做。肌肉萎缩,动作迟缓,反应减慢。这与现代生活节奏产生鲜明的对比。容易形成心理矛盾。

其产生的症状与前面所述的其他综合症的特征基本一致。这就叫文明综合症。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三、工作综合症

工作综合症主要是工薪阶层,特别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士,如:干部、经理、教师、职员、工人等等。

这个群体由于社会地位“两头不到岸”,既是工作环节的重中之重,又是家庭中的中坚主力,因此也称夹层阶级。由于其承受的工作强度较大,心理压力自然较大,所以容易发生头昏头痛、失眠、记忆下降、食欲不振,并伴有肩颈腰腿酸痛等综合症状。

这多与其职业和工作环境有关,叫做工作综合症。

四、都市综合症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化速度加快。到处高楼林立,大马路、立交桥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人口密集,城市躁音和空气污染情况比较突出。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都市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了,但距离自然却越来越远了,这也会令人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环境不适应。

特别是城市,由于小区生活封闭,家庭空间狭窄,邻里关系生疏,缺乏相互关心与信任。使人们慢慢处于孤立的状态中,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倾诉,更没有人帮助,有的就是出钱。由此而产生无聊、空虚、寂寞等心理问题,就是其致病的根源。

这叫做都市综合症。

五、移民综合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一项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允许人口流动。现在到底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无法统计。

以珠江三角洲而言,许多城镇的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本地长住居民,有的是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些移民群体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一个新环境,必将面临许多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等问题。

一般来说,他们工作最累、工作最苦、收入最低。而且又极不稳定,工作没有保障。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比一般人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比常住居民多得多。其中,许多人引发了移民综合症,而且发病率相当高,只是他们无法顾及罢了。

国内移民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员庞大,又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六、战争综合症

战争综合症是一种以迟发性心理恐惧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精神方面的焦虑、恐惧、抑郁、和难以自控的不愉快强迫回忆,或负罪感,以及躯体功能综合失调等。

越战以后,过了若干年,许多曾经参加过越战的退伍美军士兵,发现他们得了一种“战争综合症”,要求美国政府给予补尝。

九一年海湾战争后,许多参战士兵也患了战争综合症。就是当时我国派住伊拉克的工作人员,也有人曾经因为经历战争的恐惧和各种心理压力的影响,患上了战争综合症。

现在伊拉克战争又打响了,可以想见,还会有更多的人患上战争综合症。

七、网络综合症

网络综合症以青少年为多见。

患了网络综合症的人,整天沉迷于上网,什么也没心机,什么也不想做。而心理方面的表现就是以网络上虚拟的环境作为假想的方式,并从中吸取让自我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对现实世界中无能为力的事物采取逃避。而是不愿主动想办法,适应社会环境和方式。

患了网络综合症的人,只要没有网上,就会六神无主,坐立不安。时间长了,人会变得冷漠,自私自利,表现为处事极端,务虚避实等特征。

由于长时间上网,精神高度紧张,脑力消耗过大,从而影响人的正常躯体功能,主要症状有头昏、头痛、失眠、视力减弱、食欲不振,心慌心跳等。

青少年患了严重的网络综合症,如不能自拔,还可以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发生人格偏差。当引起自身和家人的注意。

此外,还有失业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单亲家庭综合症等等。

以上种种说明,综合症就是因环境变化而诱发的心理疾病。在我国,患综合症的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综合症”的实质就是一类“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失调的反应,许多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及相当一部分医学领域人士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

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不单只没有残缺和病痛,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没有躯体残缺和躯体疾病困扰,而又自觉不舒服的情况,大多可以归结于心理障碍方面。

因此,我认为“综合症”其实就是一类心理疾病。

引起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自杀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极不稳定时期,发生于这个时期的自杀,国内外屡见不鲜。在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中,每10万人中约有22人自杀,而当地居民与大学生年龄相当的人,每10万人中只有6人自杀身亡,大学生的自杀率比居民中的同龄人高出3倍。在我国,根据某省在部分大中学校调查的结果,发现有自杀意念的约占被调查学生的10.9%,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约占3.5%,有自杀意念而无行动或自杀未遂者远远比自杀身亡者为多,故值得引起重视。自杀者往往是那些面对困难或挫折,不能应付,以致采取自我毁灭的方式,试图逃避现实,摆脱困境,消除内心痛苦。青少年自杀的常见原因如下:

1、人际关系紧张,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由于父母的管教过严或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而愤然离家出走。他们心情悲观绝望,其中的幸运者可能得到同学和朋友的及时安慰与劝导,免于自杀身亡。但不幸者却可能徘徊街头,孤立无援,最终走上自杀的绝路。这种情况常见于某些生活在不健康家庭中的青少年。父母经常争吵,或闹离婚或已经离异,往往使子女感到困惑、沮丧、压抑、自卑。家庭为不和谐的气氛所笼罩,缺乏天伦之乐,使他们原来已不健康的心理,再受挫折,更看不到前途,其自杀可能性更大。

.2、考试失败或高考落榜,是我国青少年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种人起初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一旦考试失败便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加之缺乏父母的谅解与支持,甚至遭到讽刺漫骂,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殆尽,于是走上寻短见的绝路。

3、失恋惑失身,也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自杀原因。据英国的调查,自杀的青少年52%有失恋问题。日本发现16.2%的青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失恋。我国仅为4.5~6.5%。失身导致自杀仅见于女性青少年。她们在遭侮辱后,内心很痛苦,又遭到别人的冷眼歧视,惶恐、羞愧、悔恨、自责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促使她们走向死路。

4、意外的打击。平素一帆风顺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很差。他们遭受意外的沉重打击后,如天灾人祸,亲人突然死亡或自身致残,往往走上绝路。

5、封建迷信。在农村或社会文化落后的地方,少数青少年受到迷信的影响或欺骗而自杀身亡,以女性多见。

6、精神疾病。英国的研究报告提出90%的自杀者患有精神疾病。有人指出2/3的自杀者患抑郁性疾病。美国有一回顾性研究,发现134例自杀身亡的人中,60例有躁狂抑郁症病史,31例是慢性酒精中毒,5例为慢性脑病综合症,3例为精神分裂症,2例为药瘾,25例诊断不明,但肯定是精神疾病,5例有内科疾病史,只有3例是正常人。显然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应受到高度重视。有些著者认为,一些原因不明的自杀或“意外死亡”,在排除他杀后,应考虑死者患有精神疾病。抑郁症与自杀关系最密切,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工作学习效率低、对未来悲观失望、早醒、精力不足、无明显原因的食欲锐减、体重减轻、时有轻生念头等。轻者可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常不易为人们所觉察。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0%~15%左右。在青少年中,有多高比例的人患抑郁症,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因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故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哪些现象是老年人心理失常的表现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表现,首先是思维与行动上一致,做事有条不紊,善始善终,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正常友好交往。如果做事杂乱无章,思维混乱,有头无尾,性情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就是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以前思想稳定,有应变能力,对发生的事能及时判断处理,进入老年期后变得神经过敏,稍有波动则大惊小怪,疑神疑鬼,情绪不稳,这也是心理失常的一种表现。

记忆力与思维能力是智力是否衰退的根本标志。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事物前总体记忆是清晰的,而对具体数字与细节往往不易记住,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是生理上的退变,属正常现象。如果是前记后忘,或者是反复唠叨,则是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此外,老年人情绪稳定,乐观愉快,说明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如果喜怒无常,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灰心丧气,悲观厌世,都属不正常心理。

一般认为,老年人尚有判断事物的经验,行动自觉,有明确的日的,能率直表白自己的态度,能灵活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判断事物优柔寡断,摸棱两可,莫衷一是,哼哼哈哈,则是大脑衰退的表现。

要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必须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调节。事实证明,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延缓老年人的大脑衰退,减少老年人的身心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孕妇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宝宝健康关系密切

怀孕生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不然,产前所出现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就对孕妇及胎儿有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女性从怀孕起在心理上就应该及时进行调节,做好角色转变,医务人员及孕妇家属都应该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

女性在怀孕后大多都有既高兴又担心的心理,她们既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又对自己的身体是否能胜任孕育持有怀疑态度,心理压力比较大。有些人还会临时翻阅一些医学专业书籍,由于对一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东猜西想,因而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

女性从怀孕起,激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在怀孕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身体不适等现象,也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使孕妇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甚至出现神经质。孕妇的情绪变化又会引起激素水平变化和血液成份变化,对孕妇自身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有关专家还提出孕妇的心理健康和宝宝智商有一定关系的观点。

因此,孕妇应该及时调整心理,放松心情,凡事豁达,不斤斤计较,不顺心的事不钻牛角尖。平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一些交际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对生男生女也不要过分注意和苛求,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同时,丈夫在妻子怀孕前后都要密切关注妻子的心理变化,尽可能地关心、体贴她,分担她的压力,不要让孕妇受到过多不良刺激。

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孕妇对怀孕分娩有科学的认识,减轻恐惧、紧张心理,指导她们孕期该注意什么,避免什么,及时做好产前检查。通过以上一系列努力,孕妇就一定会度过心理难关,圆满完成怀孕分娩的生理过程。

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介绍

团体心理治疗是以团体、小组的形式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

团体心理治疗的主要特色在于一位治疗师可以同时为多位来访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团体治疗并不像个别治疗那样有一套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任何一种个别心理治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原则建立起相应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动力-互助式、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心理教育、格式塔、支持性-表达性、心理剧等技术都已经用于团体治疗。治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境来设计不同的团体形式和内容。但无论那一种团体治疗都强调: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及各种适应问题是在人际交往中,或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识别并理解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改变那些适应不良的模式。

现代团体治疗主要有三种:心理治疗、人际关系训练和成长小组。心理治疗的重点是补救性、康复性的,组员可以是精神患者,也可以是有心理问题的神经症病人;后两种团体是成长和发展性的,参加者是普通人,目的是为了改善关系,发挥潜能,自我实现。团体治疗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学校、企业、军队、监狱等领域,适于不同的人参加。

团体治疗主要有以下11个疗效因子:希望重塑、普同性、信息传递、利他、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凝聚力、宣泄和存在因子等。

3。治疗目标:

一般目标:减轻症状、培养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加强团体的归属感凝聚力等。

特定目标:每个治疗集体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急性住院病人的团体目标可以是:

1) 协助病人参与治疗过程;

2)证实交谈的有益性;

3)暴露问题所在;

4)降低孤独感;

5)对他人有帮助;

6)缓解住院带来的焦虑。同时,住院团体治疗还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患者参与治疗过程,使他们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治疗。

4。治疗过程:团体心理治疗经历起始、过渡、成熟、终结的发展过程。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机制。

(1)起始阶段:定向和探索的时期,基本任务是接纳与认同。

(2)过渡阶段:协助组员处理他们面对的情绪反应及冲突,促进信任和关系建立。

(3)工作阶段:探讨问题和采取有效行为,以促成组员行为的改变。

(4)终结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处理离别情绪。

5。组长的职责:注意调动团体组员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并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融洽的气氛。在短程治疗团体中要与团体成员共同制定清晰的、现实的治疗目标,要在团体结构中确定明确的重心,保持治疗师积极主动的角色,并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6。具体操作技术:

(1)确定团体的性质,如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小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组员是同质还是异质;

2)确定团体的规模;

(3)确定团体活动的时间、频率及场所;

(4)招募团体心理治疗的组员;

(5)协助组员投入团体;

(6)促进团体互动。

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治疗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佳的人有特殊用途。但应注意其局限性: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组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组员隐私可能会被无意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