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身份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2020-07-14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那么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

护理上加强心理疏导,采用支持心理治疗方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给予关心、同情、安慰,给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帮助,多做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随时疏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给予患者疾病的心理学教育、及时消除病因、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及改变某些不利的人格特点,可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来完善、健全适宜自己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判定健康人格,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达到健康人格,取决于个人的选择。社会,学校,家庭应针对青少年群体和个体的不同特征与实际情况,引导青少年参照健康人格模式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选择变通确立适合于自己(群体或个体)的人格模式,并通过自我塑造和社会培养相结合来升华青少年理想健康人格。



分离性身份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相关阅读


地震后心理援助应该分五个阶段

四川地震,来势汹汹,突发危难面前,人的心理更是急需救护与重建。面对房屋坍塌、供给紧张,余震不断的现实。灾区人民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军队的援助,志愿者的慰问;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救护,互相救护。

第一阶段:直面死亡接纳惊恐

当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的时候,无人可以真正做到不去惊慌。内心泛起的惊恐感受无疑是身体的一种本能保护。惊慌其实并不可怕,但惊慌对于每个个体的影响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在地震中遇难的群众们首先就是接受现实,接纳暂时的恐惧。告诉自己没什么可怕的,最坏的情况不已经面对了吗,我不还是依然无恙吗;我虽然害怕死亡,但是我不会被死亡吓到。

在心理学里面,接纳并直面恐惧,往往比盲目认为自己无比强悍更容易摆脱急速心跳带来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所以,往往亲历死亡的人比未视死亡者更坚强勇敢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阶段:积极暗示激发勇气

在危难面临,软弱和勇气都是人的本性。刚才提到接纳自己软弱的一面,并非是让自己一直颓废,一直软弱下去,相反是给心灵一种缓冲和压力释放。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现实和接纳惨痛以后,人的勇气随后就有被激活的可能。当我们可以窥探到事情本质后,不再盲目,也不会轻易再被余震吓倒。相反,我们积极学会自救的谋生手段,让勇气充满心间。此时告诉自己,危险很快就会过去,我要用信心来迎接现状。

心理学认为勇气、镇定、毅力,其实每个人都有。那是在战胜软弱、无助、失望后被激发,涌现出来的力量。身处困境的人往往被激发出来的勇气更可以抵御由灾难带来的更现实的困境,诸如粮水短缺,疾病伤痛等等。

第三阶段:深度建构爱和归属感

房屋倒塌、财物损失、亲人亡故、通讯中断等等这些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被掐断,无疑带来巨大恐慌。若在幸免遇难后,我们往往急需确认自己是否被世界抛弃。心理学里面所谓的“归属感确认”。灾民往往会通过寻找亲人的下落、寻找朋友的行踪,尽快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机构联系上,来确认自己没有被遗弃。此时,沟通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能与家人通话哪怕一分钟,能与亲人哪怕一个简单的拥抱,能给小孩一下浅浅的抚摸……他们需要爱的表达,需要有归属感的确定。

心理学以为,过度的安慰和需豪言壮语都不切实际。只需默默陪伴或者让灾民知道他被大家挂念着就好。一个短信“你在灾区一切还好吗?”就可以让人心暖而忘却暂时的伤痛。拿起手边的电话和手机,灾区的朋友太需要听到乡音的问候,太需要关爱的传递了。

第四阶段:灾区互助重控制感

一个小小的操场露天露宿能够容纳上万人。大家在漆黑的夜晚,其实都是心慌慌的。忐忑不安需要被安定下来。心理志愿队深入灾区一线,可以将大家有组织地整编,由心理志愿者为大家安抚,传递信心,讲授自救互救的科学方法。

惴惴不安往往是过度关注身边的一举一动而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当被编制成小团体,大家主动互助,互相安慰,聊天陪伴,就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我们通常意义下都会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好,这时帮助别人不仅可以分散紧张的注意力从而得到舒缓,更可以恢复自己的独立意识。由于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丧失了自我控制感,所以力所能及互助,为我们重建控制信心。当控制力再次浮现,可以将恐惧,焦虑,控制到最小程度。

第五阶段:国家主旋律升华

未来最强有力的一定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表现。我们的空降部队快速出击,省内高速快速回复,救护和供给不断跟进。再加上媒体的准确快捷地报道,无疑都会给灾区人民以信心。当国家领导人深入一线,当救灾的好消息接连不断。这不仅仅是一条好消息,灾区人民太需要,当这些好事被大家口传时,就会聚集力量。当国家为灾民做出有效决策和行动时,就是最大的心理援助。

不得不看:你的感知觉有问题吗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换言之,就是通过眼耳鼻喉舌及皮肤,对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重量、温度、湿度等产生印象。如看见点、线、面或立体图像;观察到红、黄、绿颜色;嗅到香臭;触到光滑、粗糙;体验冷暖等等。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所以说知觉是一个综合概念。

比如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镜子,有时像把镰刀。小孩子们就知道是月亮。这就是知觉。

当大脑对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作出不正确反映,理论上称为感觉障碍。

引起感觉障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器质性感觉障碍,通常是由器官实质性病变引致,如脑出血、脑肿瘤、脑炎、中枢神经受损害;二是功能性感觉障碍,多是由个体素质、环境因素、心理应激等,而导致的神经内环境改变,微量物质失调,神经递质传导障碍引起。

(一)感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增强,如:有的人对电话声、关门声、汽车喇叭声,或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常常会吓一跳;有的人对光线敏感,在室外往往睁不开眼睛,强迫睁开会眼痛、流泪;有的人对气味过敏。

当然,有些超敏感状态也有一定的用处。如法国一位验酒师可以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气味。

2、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相反,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觉性减低。我们说的“麻木不仁”、“感觉迟钝”即是。

3、内感受性不适:是指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有的人感到皮肤下面有虫爬蚁咬;有的人感到皮肤发麻、发烧、发冷等。

(二)知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知觉障碍是指大脑对感觉印象的不正确反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它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参照物,但认识上发生了错误。成语杯弓蛇影就是这个意思。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它的特征是凭空产生,常见的有听幻觉,如凭空听到有人和自己讲话,甚至隔墙闻声,或是听到很远的地方传送过来的声音。内容多是被人议论、旧歌声、单调的机械声等。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外界存在着的某些事物,病人能感知,但对事物的一些属性产生的认识与该事物本身不相符合。如大小、形状、空间、距离等等。

不要抱着逝去的感情哭泣

每个人都经历过属于自己刻苦铭心的感情,经历过那痛苦的,折磨人的伤心。可是到头来,重要的不是你有多伤心多难过,是从这段感情中尽快走出来,然后审视下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哪些地方仍然要坚持。就像一个人犯了错,重要的已经不是这个错误的本身而是你要回想为什么会犯,从这次错误当中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以后怎么不再犯!感情也一样。

不要轻易的跟一个男人去说:你是我最爱的人。以后我永远不会再爱了!本身就是一种不付责任的话。对后人的不付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在没有遇到后人之前,你怎么就能那么肯定,现在的这个就是你的最爱。只能说现阶段的最爱而已!什么是最爱,这辈子的,你才走过多少岁月呢?本身做人吗,就应该有责任感。没100%肯定的事情,不要那么快就去说。能做到吗?是事实吗?伤己伤人而已!看开些吧,不要抱着逝去的感情哭泣,因为哭泣是没有任何用的!

再者说,什么东西都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总是不好的。比如责任,如果一味的追加到自己身上,最后只能成为责任的奴隶。有爱才有责任,责任和爱是相互相成的。缺一不可。女人过度的给自己背负上责任,只能让男人觉得太累。所以凡事讲求适当。度的问题而已。

女人不该让男人太累,也不要让自己承受太多!因为其实当你承受太多的时候,你的男人已经开始累了。人需要的伴侣应该是健康的、快乐的。如果自己不快乐了,那么爱你的他,整天要想着让你能够笑一下,本身就是累了。为什么不能发自内心呢?如果演变成刻意的,那难道不是累吗?曾经自己承受的多了,以为那是一种伟大,那是一种爱他的表现,然后默默的一个人承受好多,结果可以分担的不去分担,让那么爱的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承受太多,因为自己的不快乐而觉得累,导致于,承受太多的我决定放手,太累的他,没有挽留。然后分手罗,能有第二种选择吗?这就是自己的可悲,自己造成的。所以我说,不要让男人太累亦自己不要承受太多。男人和女人本来就有差异,之所以两个人走在一起,那么所有的问题为什么不一起承担。分担起所有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女人不用承受太多,男人也不会太累。何乐而不为呢?别奢望自己去做个圣人,做的那么的伟大。因为其实你根本就做不到。选择种轻松的方式去爱,选择你所爱,那么就爱你所选择。善良亦是同样。不可以过度的善良!

你是不是“总担心自己有病”

我在心理咨询门诊碰到许多没有病却被吓得半死的人。一个人好好的,什么不想,却总想自己有什么病,担心医院的设备检查不清楚,又或是检查清楚了,却不相信医生会说真话,会耽误了治疗。每天为这事烦恼不已,坐卧不安。这是一类疑病症。

阿权就是个典型。

他身体健硕,一向喜欢体育运动,曾是学校的篮球主力。九七年体检,发现“乙肝阳性(小三阳)”。

事后,他在各种传媒中听说:乙肝三阳一定要注意,否则就会转变成肝炎,肝炎医治不当,就会变为肝硬化,肝硬化就会变成肝癌,最后就死掉。

他被这些宣传吓坏了,起初总感到右肋下隐隐作痛。于是,他跑大医院找专家,要求搞清楚自己的“病症”。

然而,通过各项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有的医生说没问题,不用服药;有的却说不能忽视,有必要预防。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四年来,他丧失了对身体的自信,惶惶不可终日,不断到医院检查服药,却始终不能解除他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疑病症与生活环境和水平密切相关,生活越安宜的人,精神越容易空虚,寂寞会侵袭人的心灵。

特别是不愁吃,不愁穿,非常满意自己的家庭环境,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人的妇女,更容易患这病。她们为了保持现有的状态,非常怕有什么不测会破坏了现有的“平衡”,如自己和家人会因病死去,因而非常在乎健康问题,并为此忧心如焚。

这种恐惧观念会加重心理负担,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到躯体上,只要什么地方有那么一丁点儿不舒服,就会立即想到“生癌”等绝症上去,令他们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停地在医院转圈圈,重复做各种检查,甚至服用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给国家和自身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位内科医生说:外面带了个富婆来,什么都不缺,老公生意相当棒,对她也很好,一仔一女又听话,学习努力,家财万罐,单房产都有几十处。

我问:什么问题?

那医生说:天天来找我们看病,全部都验过了,什么问题都没有,怎么说也不相信,烦死了。下面内科全部医生都烦得不得了。我强迫她上来的,帮忙搞搞吧!

看她皮光肉滑,一身富贵。拿一叠检查单出来大约有两寸厚。可没有一张是有价值的。等她呱啦呱啦讲了一大堆后。我分析了她的家庭、经济、人际关系,问题了三个问题:

1.除了健康,你还关心什么?

答:没什么了!

2.朋友多吗?

答:不多!

3.还关心这个社会吗?做过慈善吗?

答:就管孩子的事,什么慈善?

由此可见,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变了。试想,人生如果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朋友分享,没有了博爱,还有什么美好可言。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就是她产生疑病症的心理基础。

疾病恐惧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癌症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心脏病恐惧症、中风恐惧症等等。它的机理是,忽略社会、集体和正常人际交往,注意过度集中于自身,夸大保健作用,蔑视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导致心理扭曲。

疑病症的防范:

1.多培养兴趣,不要以为自己不喜欢就可以放弃,有机会就主动参预;

2.多关心别人,做好个人定位,放低“身价”,多从别人那里收集信息;

3.树立良好的疾病观念,死亡现象,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有效;催眠治疗可选。

疑病症的药物治疗:

疑病症多只有对症治疗手段,睡眠不好,多思多想的,可以用一点抗焦虑药;情绪不稳定的,用一些情感稳定剂;低落者,选择抗抑郁药。

一般情况:治疗期大约三个月,维持减药期三~六个月,之后可逐步停药。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这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名望,想以死来解脱困境。但实际上,想自杀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具体的讲自杀者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如下特征。

(l)矛盾心态: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偏差认知: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3)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4)关系失调: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访径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自杀常见的征兆有: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身份障碍 心理

相关资讯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往往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羞愧、有自卑、有...

分离性身份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Di...

分离性身份障碍如何预防

分离性身份障碍又称为多相人格障碍,是指有两种或多种身份或人格来控制个体的行为,并伴有...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如何预防

分离性身份障碍又称为多相人格障碍,是指有两种或多种身份或人格来控制个体的行为,并伴有...

分离性身份障碍如何预防

分离性身份障碍又称为多相人格障碍,是指有两种或多种身份或人格来控制个体的行为,并伴有...

分离性身份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Di...

什么是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之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实施的人际互动...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

如何检查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显着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