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

2020-07-14

骨髓瘤肾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浓度,即治本。而通过对骨髓瘤的治疗,可以降低血浆中M蛋白的浓度,改善半数以上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利尿、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保守治疗。

血液透析治疗。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防治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否则机体由于能量不足,分解体内蛋白,造成尿素氮增高。

最好保持每日1-2次的软便,以利于尿素氮从肠粘膜排除。

 讨论:

大约50%的MM患者就诊时有肾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骨髓瘤肾病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因蛋白尿就诊肾内科或长期中药治疗而无视了原发病的寻找,从而延误病情。也有患者从肾内科住院行肾活检后考虑MM的诊断而转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MM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病因明确为多发性骨髓瘤。当然,对于继发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是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搞清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早期治疗,对于继发性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很多MM肾病在其原发病被控制后得以缓解。另外,对于初诊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即已合并MM肾病的患者,也不应轻易放弃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条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使MM患者及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硼替佐米(又名万)经肝脏氧化酶系代谢,不经肾脏代谢,用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硼替佐基础的方案能快速逆转或改善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获得部分缓解 或以上疗效的MM 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较治疗无效者更容易得到逆转。这种肾脏缓解非常快速,患者大多在2月内出现,有的可脱离血液透析治疗。

MM肾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化、碱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化疗、水化(化疗时每天输液量应3000ml左右)、碱化、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2.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

4. 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控肾功能。

5.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马法兰、环磷酰胺,其水解或代谢产物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应减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则不宜使用。

6.硼替佐米在伴有肾功能不全MM患者中的应用

(1)2007年10月15日,FDA批准硼替佐米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MM患者。

(2)硼替佐米说明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

(3)由于透析会降低本品的浓度,故应该在透析结束后再给予本品。

(4)硼替佐米治疗急性肾衰MM患者部分患者肾功改善。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硼体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或病变时间不太长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但部分肾功能损害较重或病变时间太长的患者仍需长期透析维持。

(5)伴有肾功能不全并非是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骨髓涂片、血清M蛋白、骨骼的X线(或CT或MRI)检查确定诊断,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将MM分为不同类型。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实验室特征

临床/实验室特征

贫血

骨损伤 (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

肾功能衰竭 (血肌酐)

高钙血症

血清蛋白电泳中见单克隆蛋白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中见单克隆蛋白

血清或尿免疫固定电泳中见单克隆蛋白

血清游离轻链分析

蛋白的类型

仅有轻链

克隆性骨髓浆细胞增加≥

1、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

可分为以下八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λ型。

(一)IgG型:重链为γ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为最常见的亚型,约占MM 的50%左右,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二)IgA型:重链为α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约占15~20%,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粘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蛋白电泳M成分常处于α2区而非γ区。

(三)轻链型:单克隆κ链或λ链,重链缺如,约占15~20%,血清蛋白电泳不出现M成分,免疫电泳和轻链定量:血和尿中大量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阳性),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四)IgD型 :重链为δ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国外:1~2% 国内:8~10%。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多见,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

五)IgM型:重链为μ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少见,仅占1%左右,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使血液粘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粘滞综合症是其特点。

(六)IgE型 :重链为ε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罕见。血清中单克隆IgE可高达45~60g/L,轻链多为λ链,溶骨性病变少见,外周血中浆细胞增多,可呈现浆细胞白血病征象。

(七)双克隆或多克隆型:少见,仅占1%以下,常为单克隆IgM+单克隆IgG/单克隆IgM+单克隆IgA,轻链多属于同一类型,偶为两种双克隆轻链型虽有病例报告,但属罕见,多克隆(三克隆或四克隆)型罕见。

(八)不分泌型:约占1%,患者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血清中无M成分, 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免疫荧光法进一步分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一)慢性白血病-骨髓瘤专责小组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建议:

慢性白血病-骨髓瘤专责小组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建议(1972)

若血或尿中有M蛋白,则需符合下列一或多个条件:

骨髓异常浆细胞>5%(非反应性浆细胞)

组织活检证实有异常浆细胞

外周血异常浆细胞>500个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溶骨性骨损害

若血或尿中无M蛋白,则必须有溶骨性骨损害或明确肿瘤的放射学证据,且需符合下列一或多个条件:

骨髓异常浆细胞>20%(非反应性浆细胞,来自两个骨髓穿刺部位)

组织活检证实有异常浆细胞

(二)Kyle 等关于MM的诊断标准

表3 Kyle 等关于MM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浆细胞瘤由组织活检证实

2.骨髓中浆细胞>30%

3.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35g/L或IgA>20g/L或尿中轻链≥1g/24h(除外淀粉样变性

次要标准

1. 骨髓中浆细胞占10~30%

2.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3. 有溶骨性病变

正常免疫球蛋白IgM176.8μ

贫血

血红蛋白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

多发性骨髓瘤支持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贫血

(一)机制:引起MM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主要与骨髓瘤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IL-1、TNFa 、TGF-β及IFN

它们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红系组细胞数量减少;②部分MM病人肾功能不全而使EPO生成不足;③骨髓瘤细胞本身也可通过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④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及Fas/Fas-L的相互作用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引起贫血;⑤其它机制包括化疗的毒副作用、铁利用障碍(功能性缺铁)、叶酸缺乏、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及由M蛋白引起的血浆容量的增加(稀释性贫血)等。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MM病人的平均Hb~100g/L,约25%的病人低于85g/L。

(二)治疗

化疗后骨髓瘤治疗有效,贫血应该改善。如果贫血持续存在,应予红细胞输注或红系刺激因子,如EPO及其类似物。EPO皮下注射总有效率约为60%(Hb升高大于20g/L)。推荐剂量是150U/kg,每周三次,皮下注射。如疗效差可增到300U/kg,每周三次,治疗6-8周后,若Hb不升高,则视为无效。 如果Hb>140g/L,应停止EPO的治疗。如果降至120g/L以下,可重新给予EPO,剂量比以前减少25%。

在使用EPO时,应同时监测铁代谢及补充铁剂,由于红细胞生成增加,铁的需要量增加。

红细胞刺激因子其成本较高,且严重感染可能影响EPO的疗效。有必要建立一种预测标准,如测定内源性血清EPO水平,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时机。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

用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MM,约有1/3的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毒性分级>2), 伴有粒缺的患者通常有严重感染生存期缩短。

严重骨髓抑制会影响下一疗程化疗,应考虑使用G-CSF或GM-CSF,150-300ug, 每日一次,皮下注射3-5天,至白细胞恢复正常。

 三.感染

(一)感染的机制: ① 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减少及分解代谢加快,体液免疫功能抑制;②T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T4及NK细胞数量的减少);③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减少及功能异常;④氮质血症。

新诊断MM在前三个月化疗过程中以及疾病进展期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比平稳期高2-4倍。反复感染是骨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感染的部位

1细菌感染:肺部感染占50%,致病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泌尿系感染占30%,女性多发,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假单胞及克雷伯菌属。

2病毒感染:常见,其中带状庖疹占到10%,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于MM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移植后。

(三)感染的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并依据经验性治疗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但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于中性粒细胞不低的感染患者,给予肾毒性较低的口服抗生素即可。

(四)感染的预防

1肺炎疫苗的使用:低毒、价廉并可能对一些患者有益,因此可建议使用。

2 流感疫苗的使用:因有争议而受到影响。

3 其他疫苗:异基因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应在移植后的6-12个月内(免疫重建)注射破伤风、白喉以及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4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由于其价格较贵,仅限于那些IgG较低、反复感染及对肺炎疫苗反应较差病人。

 四.肾功能不全

(一)机制:

主要是由于轻链的沉积、高钙血症、淀粉样变、浆细胞的肾侵润、高尿酸血症、脱水和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大约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

(二)治疗

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水化、化疗、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中度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VAD等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静脉用造影剂。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透析勿需持续进行。但大部分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需长期透析维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什么样的骨病,要当心多发性骨髓瘤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我刚刚收治的一个患者,几个月之前出现骨质疏松、腰腿疼痛,做了一些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严重时候疼得起不来床,一直没找到原因,耽误了几个月。最近患者到我们医院,一番检查下来,最后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

案例中的患者有骨质疏松等骨病症状,为什么医生检查时会往多发性骨髓瘤的方向考虑?

80%~9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有骨病的表现。患者常常表现为骨头疼痛、骨质疏松,稍微用点力就骨折了。如果患者长期骨质疏松、骨痛无法缓解,找不到病因,就要排除一下多发性骨髓瘤。

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会引起这些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会产生一种异常浆细胞,它是一种肿瘤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特殊的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溶解骨头,所以患者会有骨痛等一系列骨病的表现。一般最常发生骨质破坏的部位有两处,一处是颅骨,做检查会发现颅骨有一个个的小圆洞,其实是骨头被溶解了,医学上把这种表现叫做穿凿样骨质破坏。第二个容易发生骨质破坏的部位就是脊柱的锥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椎体,骨质容易变得疏松,患者会因为骨质丢失严重,甚至椎体一半被溶解掉了,所以稍微用力就骨折。因为脊柱周围都是神经,骨折后很容易造成压迫,影响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大小便功能。

如果出现了案例中患者的情况,没有及时查找病因,会怎么样?

出现了骨痛、骨质疏松等情况,患者可能想不到去血液科看病,通常选择去做理疗,或者去疼痛科、骨科就诊,可能会延误治疗。因为造成这些症状的病因是多发性骨髓瘤,所以单纯治疗骨质疏松、吃钙片是不会起效的。及时治疗原发病,才能让病情不再进展,否则骨病会越来越严重,甚至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骨折。

老年人都会有腰腿疼、骨质疏松的症状,怎么判断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中老年人居多。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腰腿疼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女性更年期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出现骨质疏松,怎么判断这些骨病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我提示大家一点,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骨病跟骨质疏松不完全一样。骨质疏松一般有轻度的骨质脱钙,有时候可能也会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出现骨折,但是很少会反反复复的骨折。如果患者反复骨折就要查一下背后的原因了。我以前收过一个患者,脊柱出现了好几处骨折,躺在床上起不来,一查就是多发性骨髓瘤。建议老年患者如果出现了骨痛、骨质疏松久治不愈的情况,可以去血液科查一查血(空腹血)和尿(24小时尿),做个M蛋白鉴定检查就能筛查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晚期还能活多久

近年来,骨髓瘤发病率在快速升高,其中七成的患者是中老年人。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它是由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而产生的一种血液系统的高发肿瘤,是由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发生了恶变、过度增殖,进而侵犯患者的肝脾、骨骼等器官,对身体造成巨大损害,尤其是肾脏,另外就是对骨头的伤害巨大,大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都会出现骨痛症状,这种骨痛多发生在盆骨和椎体。而且除此之外,随着骨髓瘤的不断发展,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骨质疏松,就会使患者出现反复性骨折的现象。

骨髓瘤一般能活多久?这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数据临床上,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以化疗和放疗为主,预后差,五年生存率很低。但近些年来临床显示,骨髓瘤的生存率提高了30%,这主要得益于治疗模式的改变,即利用中药联合西药增效减毒,应用最广泛的中药莫过于人参皂苷rg3,作为国家一类新药,我国抗肿瘤中药的代表药物,它联合放化疗,可以提高放化疗的有效率,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骨髓瘤的晚期能活多久是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能够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寿命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治疗、护理、保健、心理因素等等都能够强有力的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寿命。

骨髓瘤这种疾病影响患者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讲,如果任其发展,自然病程也就是六个月到十二个月;如果选择常规传统治疗的话,可维持三到五年;积极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因为出现了感染、出血或者肾功能不全。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相关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

怎么确定是否患有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浸润的一种疾病,会造成多脏器的损伤。所以在诊断...

该怎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贫血、骨痛、感染、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表现。得了多发性骨髓瘤首先看...

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疗好

迄今为止,化学治疗是本病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比过去单纯采用对症或支持疗法的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这种病人也越来...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肿瘤性疾病,它同流感、乙肝、甲肝等疾病相比不会通过呼吸道、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