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2020-07-15

介入治疗是仅次于手术治疗的第二大肝癌治疗手段,是采用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栓塞后引起血压增高并不是很常见,可能与介入本身有关,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应激反应,会引起血压增高;还有部分患者栓塞后血管的内皮会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之后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可能还与术后输液过快、过大有关系,还有术后的疼痛、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相关阅读


肝癌早期症状

肝癌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而且也没有明显的体征,肝癌的起病比较隐匿,部分患者是通过查甲胎蛋白和B超中发现的。既没有症状也没有体征,而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肝癌临床上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也有部分肝癌具有一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上腹部的不适、胀闷、疼痛、还可能会出现发热、消瘦、腹部胀、便秘等症状。总之,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肝癌早期的症状可以表现为上腹部右剑突下或者季肋部的疼痛,疼痛有时也会放射到右肩或是右侧的胸部,同时可能会伴有黄疸、腹水、腹胀、消瘦等情况,我们必须进行早期的筛查,定期查甲胎蛋白、检查B超,一旦发现早期的肝癌,需要进行早期的治疗。

怎么引起的肝癌

肝癌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不是很清楚。但它是一种多因素掺杂引起的结果,可能涉及了多个基因的调控表达,包括体内免疫引导网络的综合结构。它还涉及到病毒,例如有些人患有乙肝,或者病毒引起后,慢慢导致肿瘤发生。也有受到饮食的因素,比如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进食发霉的花生或含有亚硝胺较多的食物,也会引起乙肝的发生。还有其他的环境因素,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肝癌是怎么回事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肝癌,另一类为肝转移癌。原发性肝癌是肝脏本身长的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既有肝细胞也有胆管细胞癌称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

肝癌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的肝癌,通常所说的肝癌,更多指的是原发性的肝癌。原发性肝癌如果到了晚期,一般都是采取一种姑息性的治疗办法,姑息性治疗的办法目前有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它的商品名又叫多吉美,患者可以口服;如果患者对索拉非尼耐药,可以服用瑞戈非尼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尝试用免疫治疗如PD-1、PDL-1等姑息性的治疗手段。

肝癌晚期消瘦无力怎么办

恶性肿瘤的晚期往往会出现恶病质,具体表现为患者消瘦无力。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也不例外,而且肝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可能消瘦乏力更严重。因为恶性肿瘤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其次肝癌晚期后,肝细胞受损,细胞代谢障碍使有毒物质不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导致患者的食欲下降;再有是肝癌的组织能够释放有毒的物质,这些有毒的物质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食欲;此外在治疗期间会有部分患者会用到化疗药物,这些化疗药物也可以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上的这些原因可能导致肝癌晚期患者消瘦无力。如果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要尽量的给患者提供多种的有营养的物质,一般患者饮食要清淡、营养丰富,尽量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其次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肝脏,避免使用影响患者肝脏的药物。除此之外,还可以给患者静脉营养,通过静脉输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剑突下疼痛是肝癌吗

剑突起保护心脏作用,此处遭到暴力击打,强力震荡心脏,使剑突软骨直接压迫心脏,同时也能够直接刺激胃上中枢神经,使人当即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者因剑突软骨骨折,软骨茬容易刺破心脏。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剑突下的疼痛,除了肝脏疾病,如肝癌或者肝脓肿类的疾病以外,胆道的疾病,如胆囊、胆管、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等,还有胃的疾病,如胃炎或者心脏的疾病,如心肌梗塞等,也能引起剑突下的疼痛。因此,剑突下的疼痛不一定就是肝癌。

肝细胞癌三级能活多久

细胞癌的五年生存率总的来讲大概在20%左右。三级的肝细胞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位转移,它应该是局限在肝脏的一叶内,可能获得这种根治性的切除,手术治疗五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40%左右。除了手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病人的最终生存时限。

肝癌痛怎么缓解疼痛

肝癌的痛分为两种,一种是肝癌直接引起的疼痛,还有一种是肝肿块增大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对于此类疼痛也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介入治疗,让肝细胞缩小缓解疼痛,二是通过止痛类产品来进行止痛,比如说止痛药或者止痛泵,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

肝癌晚期说胡话有幻觉怎么回事

很多肝癌晚期患者都有说胡话出现幻觉的情况,这说明病人的肝功能出现衰竭,导致肝脏代谢出现缓慢,所以才会如此。而实际它的意思就是肝脏内的含氮化学物升高,所以人出现昏迷不醒。那么这个时候建议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确保让患者能够顺利清醒。

肝癌做完射频后会复发吗

肝癌做完射频后会复发吗:
  恶性肿瘤一般情况下,都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但是肝癌存在着肿瘤是多起源的特殊情况。即两个或者多个肿瘤之间,没有亲属关系,分别独立发生。实际上,有一部分病人做射频的时候,由于肿瘤不够大,影像学手段没有发现,称作并发性的肿瘤。
  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在做完射频以后,短期内又出现的新病灶。这些病灶和原来的病灶有关系,称作转移。还有一部分病人,在射频部位的附近或者是紧邻射频部位,又出现新的肿瘤。这一部分称作复发。实际上是三个概念,复发,转移和并行性的肿瘤。这三个概念有所区别。

肝癌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学术进步,但在肝癌患者及其家属的心中,仍有许多误区,影响着肝癌的治疗效果,也影响着我国肝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把“像肝癌”当成肝癌治
  诊断肝癌应该有金标准,要有100%的把握才行,通常我们把病理诊断看成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
  当然,并非只有有了病理诊断这个金标准,才能够诊断和治疗。实事上,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对肝癌的诊断率都较高,如超声、CT和核磁共振对3厘米以上的肝癌的诊断正确率都在90%左右,如果把这些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加上有关的临床资料,对3厘米以上的肝癌的诊断正确率要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所以,对于肝癌,借助完整的临床资料、综合的影像学检查、以及科学的分析,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问题常常出在那些不是肝癌的肝脏结节性病变上,如肝腺瘤、血管瘤、局灶性脂肪沉积等。这些肝脏的良性结节性病变长得像肝癌(结节性),影像学上有时候也像肝癌,容易被误诊为肝癌。
  值得提及的是,由于我国医疗单位层次多,临床诊断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把“像肝癌”的肝脏良性病变误诊为肝癌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基层医院,受医生经验以及影像诊断仪器质量的影响,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肝脏良性肿瘤,应尽量避免行介入治疗,如果肝硬化的程度较重,更应该适为禁忌。本例患者,如果按当地医院的方案,草率地接受了介入栓塞治疗,肝功能会进一步恶化,其后果可想而知。在此,我们提醒我们的医生、患者和家属,千万不要把“像肝癌”当成肝癌来治。
  二、盲目照搬其他患者的成功经验
  肝癌患者通常要四处打听其他肝癌患者,特别是那些疗效好的患者,在哪儿治疗的?用的什么治疗手段?等问题。这种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作法是人之常情,是可取的,但借鉴可以,决不能照搬。
  从科学上讲,肝癌患者之间往往有很大的不同,不但肝癌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而且,患者的年龄不同,肝功能储备也不同,再加上患者的经济情况有明显的差别,因此,治疗方案也就应该有较大的区别。
  西方人有句谚语,“一个人的食物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用这句话来比喻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很合适。肝癌患者应该结合自己的个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治疗,千万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治疗方案。东施效颦,往往适得其反。

肝癌腿疼是转移了吗

癌症最可怕的就是发生转移,这个部位还没治好就可能已经转移了,而如果转移到心脏跟大脑两个重要器官那就难以治愈了。那么肝癌腿疼是转移了吗?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很容易转移的,面对肝癌,每一个患者肯定都是害怕的,因为肝癌很难治愈,一般患者很难摆脱死亡的威胁,再加上肝癌细胞很容易转移,这就增加了治疗肝癌的难度。

肝癌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

和别的恶性肿瘤一样,肝癌细胞很容易发生转移,但是大家知道肝癌的转移途径吗?其转移的途径主要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种植转移3种。

在肝癌的3种转移途径中,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首先是肝癌的肝内转移,如形成门静脉癌栓,其表现为肝癌同侧的门静脉分支内有实质性的癌栓,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癌栓可以沿门静脉生长到门静脉的主干。肝癌的肝内转移,还可以表现为在肝癌结节的周围有多发的小转移灶,临床上将这些转移灶称之为卫星灶或子灶。

肝癌也可以经过血液途径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形成转移灶。临床上肝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肺部,主要表现为肺部的周边有圆形结节,多数为多发,在X线胸片上看似棉花球一样。肝癌还可以转移到骨、肾上腺、脑等处。此外,肝癌的淋巴道转移也并不少见,肝门、肝周、胰腺周围以及腹膜后淋巴结常被累及,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可见。

肝癌预防知多少

肝癌(liver cancer)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做好肝癌的预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须坚持“管水、管粮、防肝炎”的肝癌预防七字方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注意饮用水安全。A.一些饮用水常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B.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是强烈的致癌植物,C.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癌。

扔掉家里的霉变食物。尤其是霉变的玉米、花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会导致肝癌,建议多吃新鲜食物。

保持健康体重,拒绝肥胖,远离糖尿病。因为肥胖和糖尿病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约有1.2亿HBsAg阳性者,因此也就成为世界上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存在肝硬化是大多数干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

定期查体是肝癌早发现的最简单方法。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患者)最好每半年通过甲胎蛋白(AFP)检测或B超排查有无癌变。

自检:肝病的表现多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腻等症状时,要意识到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如果发现尿色明显发黄,大便颜色浅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肝癌分型及病理

☆肝细胞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五类:

① 弥漫型,小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

② 块状型,瘤体直径在5~10cm之间,根据肿块数量和形态,又分单块型、融合块状型、多块状型;

③ 巨块型,瘤体直径大于10 cm;

④ 结节型,瘤体直径在3~5 cm之间;

⑤ 小癌型,瘤体直径小于3cm,边界清楚。

☆肝细胞癌按组织排列方式及细胞特征亦可分为五类:

① 梁状型:为HC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②假腺样和腺泡状型;

③ 致密(实性)型;

④ 硬化型;

⑤ 其他类型:紫癜样、菊型团样、自发性坏死及伴其他不同类型的肿瘤成分。

◇肝细胞癌细胞学分型 :

①肝细胞型:最为常见,癌细胞呈多边形,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但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②透明细胞型:癌组织中50%以上的癌细胞胞浆内富含糖原,细胞浆可呈淡染细丝状,或透明状。

③梭形细胞型:约占肝细胞癌的5%,其中约46%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该型常出现门静脉侵犯和肝内转移,预后较差。

④富脂型:为癌细胞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如局灶性脂肪变等。

◇肝细胞癌的分化与分级:

Ⅰ级:癌细胞呈高分化状态,类似正常肝细胞,细梁型排列。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生存机率较高.

Ⅱ级:癌细胞中度分化,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但核/浆比增大,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加,在梁索型基础上出现假腺管型结构。大肝癌切除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机率很高。

Ⅲ级:癌细胞分化较差,核体积与核染色均超过Ⅱ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切缘见癌浸润;

Ⅳ级:癌细胞分化最差,形状极不规则,高度异型的癌细胞占多数,细胞排列松散。镜下可见较多的血管癌栓或卫星灶 ,伴肝内、外转移。

◆小肝癌

指单结节直径或两个相邻癌结节直径之和≤3厘米的肝癌,少有肉眼可见的癌栓,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小肝癌属早期肝癌,有如下病理形态特点

◇小肝癌的分化与癌灶大小有关;

◇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近60%的小肝癌呈Ⅰ~Ⅱ级高分化表现,需要与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样增生、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鉴别,可做相关免疫组化或肿瘤基因标志物检测以帮助。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 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提示,多基因变异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肉眼所见:肝内胆管癌 以肝左外叶多见,瘤体直径2~15cm,可包裹累及的胆管,肝组织常有淤胆,少有肝硬化。

◇镜下所见:典型的肝内胆管癌 为中度分化的腺癌,癌细胞有立方形或低柱状,胞质不含胆汁,癌细胞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分裂象。

◇组织学类型:肝内胆管癌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或梁索型。分化差的腺癌包括多形型、腺泡型、黏液型、印戒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等。

◇治疗及预后:总体来说,肝内胆管癌 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般可将平均生存期提高到2年。

◆混合型肝癌

由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 两种成分混合构成,发生率少于肝脏肿瘤的5%。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肿瘤结节内,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两种成分或相互混杂或分区存在,在基因表型分析上显示分属两个独立的克隆。混合型肝癌属于高侵袭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24%,比单纯性肝细胞癌(37%)可能更差,治疗原则同肝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

为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 ~62%, 2岁和5岁以下的患儿分别占70%和90%,平均年龄16个月,男女之比为2:1。5%~96%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升高。肿瘤多位于肝右叶,以单个实性大肿块为主,切面为实性分叶状,或因出血坏死而局部囊性变,含有骨性成分时质地坚硬并伴有钙化。肿瘤半数有纤维包膜,肝组织无肝硬化。

镜下可分为上皮型(56%)和上皮-间叶混合型(44%)。

◇上皮型

①胎儿型:最常见,约占31%,瘤细胞犹如6~8周的胎肝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小于正常肝细胞,排列成1~2层细胞厚的梁状,相互交替排列成特征性的亮区和暗区结构。

②胚胎型:约占19%,瘤细胞分化更差,缺乏相互连接,通常排列成不规则索状、条带状、腺泡状、菊花团状。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稀少,嗜碱性,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多见。胚胎型和胎儿型常混合出现。

③粗梁型:约占3%,瘤细胞排列成10余层细胞厚度的梁索状,是肝母细胞瘤分化较为成熟的表现。

④小细胞未分化型:占2%~10%,是肝母细胞瘤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组织类型。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形,因连接差而呈松散片状或巢状分布,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

◇上皮-间叶型混合型

由数量不等的胎儿型或胚胎型上皮细胞成分与三个胚层的间叶成分混合出现,最常见的间叶成分是围绕瘤细胞沉积的骨样组织和灶性钙化。

◆纤维板层型癌

纤维板层型癌在我国非常少见。在美国,此肿瘤在所有肝细胞癌中占1%。患者主要为青年人,90%以上发生于35岁以下人群, 患者中多无肝硬化,85%~90%以上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可升高。

如何诊断肝细胞癌

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又名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是诊断HCC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与AFP互为补充。”什么是脱γ羧基凝血酶原?这种检查如何与甲胎蛋白互补诊断肝细胞癌?

正常凝血酶原是在肝细胞微粒体内产生的。这些凝血酶原的产生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但是,癌变的肝细胞对维生素K的摄取和利用发生了障碍,产生了一种异常的凝血酶原,被称为“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或“脱γ羧基凝血酶原”。这种异常的凝血酶原还具有刺激肿瘤生长、转移和癌旁组织血管细胞增生的作用。血清是脱γ羧基凝血酶原阳性提示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

甲胎蛋白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造成误诊或漏诊。如果两者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对肝癌做出诊断,特异性可以达到96%以上,敏感性可达90%以上。

肝癌介入治疗 血压升高

相关资讯

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病吗

血压升高不一定就是高血压所致,可能与其它方面因素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会导致血压...

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好不好

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好不好:   肝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是有一些明确的治疗效果的,而且...

肝癌介入治疗吃些什么好

肝癌介入治疗吃些什么好:   肝癌进行介入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的反应非...

肝癌介入治疗可以活多久

肝癌介入治疗可以活多久: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指的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血管的...

肝癌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肝癌介入治疗后可以出现栓塞后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常见的不良...

肝癌介入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肝癌介入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肝癌介入治疗最常见的,我们指的是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

孕晚期血压升高的原因

孕晚期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主要是吃了一些热量比较多...

肝癌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肝癌介入治疗后可以出现栓塞后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常见的不良...

肝癌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肝癌介入治疗后可以出现栓塞后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常见的不良...

肝癌介入的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的治疗方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指的是血管介入治疗,我们也叫做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