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脚麻怎么治疗
糖尿病手脚麻怎么治疗:
糖尿病手脚麻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它是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或者是循环障碍导致的。它的治疗是包含综合的因素,血糖长期的升高是它的关键因素。
一要控制好血糖,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防继续发生周围神经的损伤。
二要营养神经,通过补充维生素B12,缓慢地改善神经的细胞的代谢。
三要改善循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和周围的血管循环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用改善循环的一些药物,使用的前列地尔,中成药的丹红注射液等。
四要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缓慢改善糖尿病患者手脚麻木的症状。
糖尿病手脚麻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是个伪命题,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但是血糖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以上就需要做糖耐量测试进行进一步检查,另外糖尿病的诊断还跟血糖的测定数值和次数有关,超过诊断标准,显然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每年都会做体检。这些体检大部分都是测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很少关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包括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或临床上有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大于11.1毫摩尔每升。由此可以看出,诊断糖尿病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有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的测定。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只测空腹血糖很可能会造成50%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耐量患者漏诊。有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升高往往要比空腹血糖早3到5年,所以在重视空腹血糖筛查时,还要注重餐后血糖的测定。尤其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肥胖、体力活动较少、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人群,不要光测空腹血糖,还要测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木糖醇
木糖醇和蔗糖相比含糖量比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在2.4卡路里的热量,比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它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它只是一个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又不敢吃过多的甜食,满足口腹感要求。甜味剂实际上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用。另外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所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所以它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木糖醇可以适量吃,但不要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西方化,糖妈妈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有影响,它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清楚,临床上糖尿病易发于以下人群: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二,年龄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造成不孕,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五、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六、油脂摄量过多。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临床工作中,出现这些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很少,多数病人是体检中无意发现。如果在临床中,患者不明原因的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时要注意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
糖尿病是中医的病名,中医观点认为糖尿病是古代消渴病一种。消渴指的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越来越消瘦,这是糖尿病的表现。但是现在变了,很多患者能吃能喝,也不会出现消瘦的现象,因此,糖尿病治疗需因人而异。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病名,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分为三消,即三事儿,上消(肺部的事儿)、中消(胃部的事儿)、下消(肾的事儿)。传统医提出四大缘由:1.本身比别人差。2.内心脆弱。3.管不住自己嘴。4.勿过度透支身体。
糖尿病急症怎么治
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尽管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HHS)仍热因为酮酸中毒和高血糖的状态而存在差别。
●无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有无肺炎或尿路感染都需要确定,另外是否存在胰岛素治疗的中断或剂量不足?
●神经损害症状,包括局灶性的表现,常见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尤其是当血浆渗透压大于320~330 mosmol/kg 时。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木僵或昏迷,血浆渗透眼低于320 mosmol/kg 时需要立即评价查看有无其他导致精神状态改变的原因。腹痛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而在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不常见,随着酸中毒的纠正,腹痛没有缓解的话,也需要重新评价。感染可以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发生。
●高血糖危象(hyperglycemic crises)的初始评价应当包括心肺功能,容量状态和精神状态。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或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的病人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电解质(包括阴离子间隙),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全血细胞计数(CBC),尿液分析和尿酮体,血浆渗透压,血浆酮体,动脉血气和心电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会产生三种酮体:酮酸(乙酰乙酸),羟酸(β-羟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 ,中性的酮体(丙酮Acetone)。如果尿液酮体检测阳性,则需要检测血清酮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病人的血清阴离子间隙常大于20 mEq/L。然而,阴离子间隙的增加的原因较多:酮酸产生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酮酸代谢的速度以及随着尿液排出的速度,酮酸阴离子分布的容积。
●大部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病人会有轻度的血钠降低,但是那些有显著的渗透性利尿的患者,血钠可能会正常或甚至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病人的血钠浓缩反映出一个存在于高血糖后的血浆渗透压增加后使得细胞内水分迁移到细胞外产生的稀释作用和糖尿性渗透性利尿导致的水分排泄的增加之间的一个平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或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病人存在着钾离子缺失,平均在300~600 mEq(11.7~23.4g)之间。 尽管存在着钾离子缺失,但是血清钾常常是升高的,因为胰岛素缺乏和高渗透压导致的细胞内钾迁出到了细胞外液中。胰岛素治疗降低了钾离子的细胞外聚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钾,尤其是那些入院时表现为正常血钾或低血钾的患者。因而,严密的监测和及时补充钾离子非常关键。
●15~25 %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会出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大部分病人,并不能归咎于急性胰腺炎。胰腺炎的诊断必须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发现。
●当高血糖,阴离子间隙酸中毒和酮血症三联征都存在时,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的诊断即确立。代谢性酸中毒常常是主要的发现;血糖常少于44 mmol/L,经常波动于19.4 ~27.8 mmol/L之间。而在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很少或没有酮酸聚集,血糖常常超过56 mmol/L,有效的血浆渗透压大于320 mosmol/kg,神经损害症状频繁出现,大约25~50%的病人会是昏迷状态。
●酮酸中毒还可由酒精滥用或禁食而导致。其它阴离子间隙酸中毒的原因包括:摄入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甲醇和乙二醇和进展性的肾脏疾病。
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治疗是相似的,包括纠正液体和电解质异常,包括高渗透压,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钾离子丢失以及给予胰岛素。频繁的监测非常重要。潜在的诱因应当被发现和纠正。
●我们建议强力的静脉输液疗法来纠正低血容量和高渗透压(Grade 1A)。补液治疗应当在第一个24小时内纠正液体不足,当心避免过快速的降低血浆渗透压。
等张盐水应当尽可能快的输注给低血容量的病人。休克的低血容量病人(不伴随心衰),我们建议在头几个小时输液速度为15~20ml/Kg/小时(普通人大约每小时1000ml)。继而给以0.45%的盐水输注,速度为250~500ml/小时,如果血钠离子是正常或稍高;如果低钠血症出现,则继续给以等张盐水,速度为250~500ml/小时。如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血糖到11.1 mmol/L 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血糖13.9~16.7 mmol/L时我们开始输注葡萄糖盐水。
补充钾盐的需要可能会影响半张盐水输入时机,因为将钾离子加入到等张盐水会产生高张液体从而加重潜在的渗透压过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通常都会伴有显著的钾丢失,或因为肾脏原因或因为消化道丢失。然而,因为钾离子从细胞内迁移到细胞外的重新分布,开始时血钾是正常或稍高,这种作用将会被胰岛素治疗所逆转。我们建议当血钾≤5.3 mEq/L 时我们要开始静脉补钾治疗(Grade 1A)。那些一开始血钾小于3.3 mEq/L的患者,应当在胰岛素使用之前即开始同时补液和补钾,以免出现胰岛素治疗之后低钾血症加重的表现。
●我们建议对那些中度到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血钾≥3.3 mEq/L的病人开始给以静脉推注胰岛素治疗 (Grade 1B)。开始时血钾低于3.3 mEq/L 的患者应当在胰岛素治疗之前即开始同时补充液体和钾离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使用胰岛素的规则相同。如果血钾≥3.3 mEq/L,我们建议给予胰岛素静脉推泵0.14 units/kg/小时,给以此种剂量时,开始的胰岛素静脉推注常常不再需要。另一个替代方法则是静脉推注普通胰岛素(0.1 units/kg),继而静脉推泵0.1 units/kg/小时。如果血糖在第一个小时内没有下降2.8 ~ 3.9 mmol/L,则剂量加倍。
●是否给予碳酸氢钠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依然存在争议。我们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治疗那些动脉血PH小于6.9的患者(Grade 2B)。
●尽管全身的磷耗竭常常出现,但是我们不建议给病人使用磷酸盐 (Grade 1A)。我们建议对那些严重的低磷血症(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量都很高,例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每100克中大约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
建议糖尿病患者建立起食物热量的概念,尽量选择口感好、热量低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糖尿病的全面控制。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都在74%-76%之间。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比较符合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对身体不利。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粮、细粮都可以。但无论粗粮、细粮,均要按照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数学中有一个黄金分割点,其实在饮食中也有一个黄金法则,科学研究表明,精制粮与粗粮的比是6∶4时为最佳状态。动物油与植物油的配比也一样。而且总是吃相同的食物,会造成食谱简单,人为影响治疗。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只有通过肝脏的转化酶转换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利用。大量食用荔枝,果糖积聚在血管内,来不及转变成葡萄糖,使血液葡萄糖过低,从而造成了低血糖休克。
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说,可以通过吃荔枝来降低血糖,因为食用大量的果糖后会引起高血脂,60%以上的糖尿病人兼有高血脂症,这样没有消耗掉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会变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高的人又不适宜大量食用含果糖高的食物。
专家介绍,阴虚者一次吃荔枝不要超过0.25公斤,糖尿病人尽可能不要食用荔枝。成人吃荔枝一般不超过300克,儿童不超过5颗,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吃,以免引起“荔枝病”。
?糖尿病人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饮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肥胖的人特别容易并发高脂血症,肥胖的糖尿病者应维持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控制体重要适当限制热能的摄入及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重,切不可自己盲目减肥。
预防动脉硬化。为了预防高脂血症,尽量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品。首先了解每天膳食中脂肪的需要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应在1克。其次是脂肪的选择,原则是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食用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椰子油例外)的植物油,全天用油量应控制在20~30克。
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抑制餐后血糖及血胆固醇的升高。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在25~30克为最佳。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粗粮、杂粮及蔬菜。
减少胆固醇摄入。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一般主张每日摄入量不多于300毫克。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皮肤、脑组织和蛋黄中。不食用动物内脏、皮肤和脑组织,每天食用1个全蛋,1天的胆固醇摄入量约为300~400毫克,基本达到以上要求。
对于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来说,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除了上述的动物内脏、皮肤和脑组织不能食用外,隔天1个全蛋,食用全蛋的日子之间,仅食用蛋清,不用蛋黄。
这样,胆固醇的摄入量,也基本能满足要求。烹调方法合理经常用蒸、煮、炖、拌、卤、汆等用油较少的烹调方法,少用煎、炸等烹调方法。
糖尿病人可以吃西瓜吗
西瓜堪称“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味多汁,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很高的营养、纯净、食用安全食品。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西瓜如此营养,糖尿病人可以食用吗?
我们知道,西瓜不仅水分多,营养也很丰富,含有蛋白质、糖、钙、磷、铁、钾、果糖、维生素A、维生素C、茄红素,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西瓜具有生津、除烦、止渴、解暑热,清肺胃,利小便,助消化,促代谢的作用,是夏天不可多得的食物,高血压、肝炎、肾炎、肾盂肾炎、黄疽、胆囊炎、水肿浮肿以及中暑发热的人可以食用,汗多口渴的人更是可以死多多食用。
西瓜中含有的糖、盐、酸等物质,有治疗肾炎和降血压的作用。这是因为有适量的糖能利尿;有适量的钾盐能消除肾脏的炎症;其中的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以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瓜中的配糖体则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一、糖尿病人可以吃西瓜
西瓜健康营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等。西瓜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含糖量约5%,与其他水果如苹果、梨、桃子等相比还算低的。新鲜的西瓜皮除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烟酸外,还有多种有机酸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样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降血压的作用,对水肿、肾炎、烫伤、浮肿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瓜约含糖类5%,也就是说吃西瓜后会致血糖增高。正常人由于会及时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尿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则不同,在短时间内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会升高,病情较重的还可能因出现代谢紊乱而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西瓜中含有的糖分有很多,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而且果糖在代谢的时候是不用胰岛素参加的。相对其他水果来说,西瓜含糖量其实比较低。这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益的。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为20%。西瓜含糖虽少,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香蕉100克、梨170 克了,所以食量不可过多。
糖尿病人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量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因此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么应相应地减少吃饭和面制品(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以免加重病情。
二、糖尿病人怎么吃西瓜好
糖尿病人不能大量吃西瓜。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人,少量吃西瓜是可以的。建议每次小于100克,这样不会引起血糖太大的变化。进食西瓜量稍多或次数多,就要减少主食的量,以免加重病情。其次,吃西瓜的时间不要放在饭前或饭后,这样易使餐后血糖升高。西瓜中大量的水分还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吃西瓜的时间最好放在两餐中间,作为加餐。
最好由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摸索规律,即在病人吃水果后2小时测血糖,看是否明显升高。若患者吃西瓜后血糖明显升高,还是不吃为宜。此外,要考虑病人的心情。如果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在一起谈笑风生地吃西瓜,病人想吃又不敢吃,心情不愉快,也会使血糖升高。此时不妨少量地吃一点,解了馋又不至于加重病情。
少吃冰镇西瓜。在炎热天气直接食用冰镇西瓜会刺激肠胃,导致消化不良。所以西瓜最好现买现吃。如若冰藏,应在吃前取出,待温度升高些再吃。西瓜皮含糖量比西瓜更少,食用不必多担心对血糖的影响。将去皮切成的小块或瓜条,入水煮沸,再下入番茄、鸡蛋,做成汤不仅色味俱佳,还能消暑。
选择吃西瓜的种类也很重要,市面上的西瓜种类繁多,经过改良的西瓜味道更甜了,营养成分中的含糖量有所增加,比如黑美人含糖量达12%~14%,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大家知道西瓜有哪些营养价值了吧,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块西瓜真的一种享受呀,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西瓜的,但是要注意西瓜的种类以及食用量哦!
不同时段血糖监测的意义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 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主要反映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的基础功能,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以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可以反应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患者,他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处于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空腹血糖是首先要关注的重要指标,空腹是基础血糖,把空腹血糖降低后餐后血糖就可以随之下降。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如果空腹血糖很高,餐后血糖就很难降下来。
餐后2小时血糖
主要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因而表现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到满2 小时时为止,有些人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合于空腹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控制目标患者。
因为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处于较高水平,此时治疗的重点是空腹血糖,只有控制好空腹血糖,才能使空腹、餐后血糖下降,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4%时,空腹血糖一般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而餐后血糖常常较高,要使血糖达到治疗目标、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监测餐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标的患者、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监测餐前血糖可以及时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睡前血糖
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一般睡前血糖要小于6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大于50%,因而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应加强睡前血糖监测。
凌晨3点血糖
监测凌晨3:00血糖主要用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因为夜间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用量过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检测凌晨1:00~3:00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