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泻肺散)
别名:泻肺散
泻白散(泻肺散)组成
泻白散(泻肺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泻白散(泻肺散)主治
肺热气壅。症见咳嗽或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盛,舌红苔黄,脉细数。
泻白散(泻肺散)用量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入粳米一撮,水煎服。
泻白散(泻肺散)方解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日晡尤盛,舌红苔黄,脉细数为本方主证,属肺有伏火,肺气壅盛。火结于肺,气逆不降,故咳喘气急;肺中伏火,郁蒸皮肤,故皮肤蒸热;肺金旺于酉时,故日晡为甚。 本方为泻肺清热之剂。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清肺化痰,泻肺平喘,不燥不刚,为主药。地骨皮甘淡寒,清肺中伏火,并除虚热,与桑白皮配用,加强清肺平喘之功,为辅药。 粳米、甘草和中益气,补土生金,为佐使药。
泻白散(泻肺散)按语
本方以咳嗽气喘、皮肤蒸热、午后尤甚、舌红苔黄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百日咳、肺炎、肺脓肿、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哮喘、鼻衄、声音嘶哑、小儿多汗症、盗汗、荨麻疹等。如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燥热咳甚,加瓜萎皮、川贝母、咳喘气促,加地龙、杏仁、葶苈子;阴虚潮热,加青蒿、鳖甲;烦热口渴,加天花粉、知母;肝火犯肺,咳逆胁痛,加黛蛤散;汗多,加浮小麦。
泻白散(泻肺散)同方
1.《证治准绳》泻白散 本方去梗米,加贝母、紫菀、枯梗、当归、瓜蒌仁、生姜构成。 功能清泻肺热,化痰止咳。主治肺痈初期,尚未成脓。 2.《济生方》泻白散 本方去粳米,加桔梗、半夏、瓜蒌子、升麻、杏仁、生姜构成。功能清肺化痰。主治心胸壅闷,肺脏实热,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3.《杂病源流犀烛》泻白散 本方加人参、知母、茯苓、黄芩构成。功能清热泻肺,补脾益气主治肺热咳嗽,早餐尤甚者。 4.《幼幼集成》泻白散 本方去梗米,加桔梗、陈皮构成。功能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久咳,两目黑肿,白珠如血。
泻白散(泻肺散)附方
①石膏泻白散(《症因脉治》)由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甘莩组成。功能泻肺清火。主治咳嗽气喘,燥火伤肺。
②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有两方,方1由桑白皮、桔便、地骨皮、炙甘草、知母、麦冬、黄芩、五味子构成。功能清火泻肺,养阴利咽。主治肺经伏火,气息腥臭,咳嗽气喘,涕唾稠粘,口舌干噪,咽喉疼痛者。方2由知母、陈皮、桑白皮、地骨皮、桔粳、青皮、黄芩、甘草组成。功能泻肺清火。主治肺经火盛发喘。
③桑丹泻白散(《广温热论》)本方去粳米,加桑叶、菊花、丹皮、杏仁、贝母、银花构成。功能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主治温毒喉痧,下夺清化以后,余热未清者;亦治肺热喘咳。
④防风泻白散(《症因脉治》) 由防风、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构成。功能解表清肺平喘。主治哮喘,发热,外感表邪,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
⑤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 由黄芩、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组成。功能泻肺热,利小便。主治肺经有热,气逆胸满,喘咳面肿,小便不利。
⑥桑丹泻白汤(《通俗伤寒论》) 本方加桑叶、丹皮、竹茹、川贝母、金橘饼、大蜜枣构成。功能清肝保肺。主治肝火灼肺,咳则胁痛,不能转侧,甚则咳血,或痰中夹带血丝。
泻白散(泻肺散)方源
《小儿药证直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