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艾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艾主治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用量3-6g。外用适量,水煎熏洗。
艾选方
1.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腹痛:(1)艾叶炭6g,香附、白芍各12g,当归、延胡索各9g。水煎服。(2)鲜艾根90g,切碎炒焦,醋、水各半共2碗,煎取大半碗服。2.\t治先兆流产:艾叶炭6g,菟丝子、桑寄生各15g,当归9g。水煎服。3.\t治皮肤瘙痒:艾叶30g,花椒9g,地肤子、白鲜皮各15g。水煎熏洗。
艾药用部位
来源于菊科蒿属艾的地上部分入药。多年生草本或略呈亚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高80-150cm,分枝多;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茎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cm,宽4-7cm,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裂片2-3对,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cm,宽1.5-2cm,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面被灰白色短柔毛,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茸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nun,在茎上通常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雌花6-10朵;管状花8-12朵,结实。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生于低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山坡。
艾选购保存
四川、福建、贵州、广东、山东、山西、青海、黑龙江、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蒙古、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艾相关中药
艾中药配伍
艾相关方剂
补气止血,调复冲任。
补血调经,安胎止漏。
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益气补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艾相关偏方
瘟疫头痛,壮热脉盛。
鼻衄(胃火肝火,肺燥所致均可)。
小儿夜啼,不发烧。
温经散寒,行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滞型痛经,症见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
活血通络,疏风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艾相关食疗
本品可养肝补血、驱寒温精,适宜血虚便秘、失眠、虚寒腹痛、心血不足、手足不温者食用。
艾蒿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的功效,能使身体暖和,能缩短凝血时间,具有超强的止血作...
补气安胎。中国民间流传的许多养生药膳都离不开鸡蛋。例如,何首乌煮鸡蛋、鸡蛋煮猪脑、鸡...
适用于治疗月经过多、色淡红或正常或血块、面色苍白、小腹坠痛、动则出汗等症。
将以上各药同煎饮服。每日1次,代茶饮。
艾相关茶方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量少、痛经、闭经等症。
温经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