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iangjiang

高良姜

止心气痛之攻击

高良姜

别名:海良姜、良姜、蛮姜、膏良姜、小良姜、佛手根

性味:味,性

归经:归经。

古籍:高良姜古籍记载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3~6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温胃、散寒、祛风、行气、止痛、消食。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主治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呃逆、泄泻等。 现代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见有胃部疼痛者,尚用于心绞痛。

高良姜现代药理研究

1.高良姜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并能抑制胃肠推进功能。
2.高良姜有抗炎、镇痛作用。
3.高良姜有收缩末梢血管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环。
4.高良姜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5.高良姜有抗缺氧作用。
6.高良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7.高良姜有一定的抗活性氧及抗肿瘤作用。

高良姜成分

主含挥发油、桉油精、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高良姜酸等;尚含高良姜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镇痛、抗炎、抗真菌等作用。

现代研究,高良姜水提物具镇痛、抗炎活性;煎液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有显著的对抗实验性溃疡作用;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水提取物对实验性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高良姜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3~6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涂抹患处。也可煎服。

高良姜的禁忌

阴虚有热者忌服。

大剂量可致胃脘部灼热不适等。故不宜超量使用,

胃热呕吐、伤暑霍乱、火热泄泻、心虚作痛者均忌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高良姜选方

1、暖胃:高良姜、干姜各30g,牛肉500g,牛肉洗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高良姜和干姜,大火烧开后,小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后食用。对胃寒型胃溃疡有较好疗效。

2、治吐泻、腹痛:高良姜12g,大米50g。加适量水先煎高良姜,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煮粥。空腹服食,对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有较好疗效。

3、止呕:高良姜5g,干姜3g,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每日1次。

4、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伤:高良姜、干姜各等分。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饭后陈皮汤送服。

5、治疝气:高良姜、荔枝核各20g,香附子10g。将以上2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每日1次。

高良姜药用部位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根状茎横走,圆柱形,径粗1~1.5厘米,棕红色或紫红色,多节,节处有环形鱗片,节上生根,芳香。茎丛生,直立。叶二列;无叶柄;叶片窄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基部渐尖,全缘或具微疏钝齿,两面光滑无毛;叶鞘抱茎;叶舌膜质,长可达3厘米,呈棕色。4~10月间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直立,花极密集;花序轴红棕色,被短毛,花梗极短;有膜质棕色的小花苞;花淡红色。蒴果肉质,不裂,球形,直径约1.2厘米,有短毛,熟时橘红色。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或人工栽培。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广西、台湾、云南等省区。

高良姜选购保存

按产地分为广东良姜、广西良姜、海南良姜和台湾良姜四种,以广东良姜质较佳。总的是以棕红色、粗壮坚实、味香辣、分枝少者为佳。

高良姜相关中药

滇高良姜 大高良姜

高良姜中药配伍

高良姜 香附

高良姜相关方剂

高良姜汤

温中祛寒,理气止痛。

赴筵散

温散止痛。

淮安狗皮膏

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排脓生肌。

圣散子

功能疏表发汗,辟疫祛邪。

天和追风膏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更多高良姜方剂

高良姜相关偏方

高良姜粥

虚寒型腹痛。

高良姜散一

霍乱。吐痢过多,遍身筋转及心腹痛。

高良姜散二

产后霍乱吐病,腹内疼痛。

高良姜粥

脾胃冷气,虚劳羸瘦,不能下食。

高良姜散

胃气极冷,卒病心痛,吐逆寒痰,饮食不下。

更多高良姜偏方验方

高良姜相关食疗

高良姜粥

高良姜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等症。对于常饮酒的男性来说,此粥能...

干姜高良姜粥

温中和胃,散寒止痛。

高良姜猪肚汤

适于胃癌剧吐的辅助治疗。

干姜粥

适宜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患儿。

干姜甘草米粥

清热养阴、温胃祛风、润肺解毒、散寒行气。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口疮。

更多高良姜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