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呕吐多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或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寒邪客胃引发的呕吐可通过灸法缓解,其症状为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喜暧畏寒或大便溏薄。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
特效穴位:
方法一:温和炙内关穴
快速取穴: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3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内关穴5〜10分钟。
方法二:回旋灸足三里穴,或艾炷隔姜灸内关穴5〜7壮。
快速取穴: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
艾灸方法:艾条回旋灸足三里穴,每次灸15〜20分钟。
方法三:隔姜灸上脘穴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为中脘穴,1指宽(拇指)处即为上脘穴。
艾灸方法:艾炷隔姜灸上脘穴3〜5壮,每天1次。
方法四:隔姜灸胃俞穴
快速取穴: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5个椎体(第12胸椎),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食指、中指并拢)即为胃俞穴。
艾灸方法:艾炷隔姜灸胃俞穴5〜7壮,每天1次。
呕吐艾灸穴位
呕吐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呕吐散
小儿脾胃寒湿,生来面色青白,或秋凉冬寒之日,或春寒不时,或夏月天雨过多,以致气虚寒邪...
相关偏方
呕吐散
胃中有热、食后即吐。
呕吐通用方
和胃止呕。治霍乱上吐下泻。
呕吐通用方
除烦热,止呕逆。用治干呕不止。
呕吐通用方
和胃止呕。用治反胃呕吐。
呕吐通用方
祛热解暑,和胃止呕。用治伤暑呕吐。
呕吐通用方
健脾清热。适用于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神经性呕吐。
呕吐通用方
健脾,和中,养胃。适用于恶心呕吐。
呕吐通用方
和胃止呕。适用于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呕吐通用方
益胃,止呕。治胃寒呕吐、腹痛、妊娠呕吐等。
脾胃虚寒呕吐方
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用治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