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灸治肝脏助消化
肝炎的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此外还有自身免疫反应。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有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准备用具:艾灸盒,艾条,打火机
穴位定位:
【神阙】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天枢】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
【关元】位于腹部下3寸。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公孙】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艾灸方法:
1、点燃艾条一端,放于艾灸盒内。
2、将艾灸盒放于神阙穴、天枢穴、关元穴上灸10〜15分钟。
3、用艾条温和灸法灸三阴交穴10〜15分钟。
4、用艾条温和灸法灸公孙穴10~15分钟。
5、用艾条温和灸法灸足三里穴10〜15分钟。
肝炎艾灸穴位
肝炎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清热解毒,利湿化郁。
舒肝理气,利胆退黄。
相关偏方
急性传染性黄疽型肝炎。
清热消炎。适用于慢性肝炎,症见两胁疼痛、皮肤干燥、头晕等。
适用于急慢性肝炎,症见胁肋急痛或隐痛,烦躁易怒,神疲乏力,纳差呕恶。慢性肝炎者...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慢性肝炎,症见面色晦暗,肝区疼痛,长期不愈者。
清肝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清肝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发汗退黄。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急性黄疸型肝炎。
清肝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及糖尿病等病症。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清热生津。用治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高者。
柔肝解毒,祛湿止痛。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