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防风

荆芥

荆芥图片

防风

防风图片

单用功效作用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o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味辛,性温。入肺、肝经。生用发汗祛风解表,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又能透发麻疹,治麻疹透发不畅诸症。炒用则入血分,可止血祛风,治衄血、便血、崩漏等症。另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l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本品浮而升,为祛风圣药。既可治风寒之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诸症,又可治风热之感冒,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还能祛风湿而止痛,治风湿痹痛等症。防风炒用,也有止血之功,可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等症。

荆芥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解表,透疹、祛风...

更多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解热、镇静、...

更多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配伍功能

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而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偏于发散上焦风寒,炒黑入药,又入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昔谓:“风药之润剂”),善走上焦,以治上焦之风邪,又能走气分,偏于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凡风药皆能胜湿)。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并走于上,发散风寒,祛风胜湿之力增强。

主治

①四时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头、身疼痛等症;②风疹(类似荨麻疹),皮肤瘙痒症;③疮疡初起,兼见表证者;④便血,月经过多,泄泻,痢疾。⑤痹证,症见筋脉拘急、肢节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利等症。

常用量

荆芥6〜10克;防风6〜10克。

相关经验

荆芥、防风伍用,名曰荆防散。《本草求真》说:“荆芥……不似防风气不轻扬,驱风之必入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荆芥发汗散寒之力较强,防风祛风之功较胜。二药参合,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祛经络中之风热,故凡四时感冒,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全身疼痛之症,均可配伍应用。施老认为,若属外感表证,用麻桂(辛温发表重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辛温发表轻剂)用之最宜。尊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风疹块”、“瘾疹”、“皮肤粟疹。”多为外感风热之邪,郁于肌表,毛窍闭塞,不得宣泄,化热伤及阴血而发为疹。以炒荆芥穗、炒防风疏风止痒,解表透疹。炒荆芥穗入血分,清散血分郁热,引邪外透;防风走气分,为祛风之圣药,散风以止痒。有过敏病史及指征者,与过敏煎(银柴胡、五味子、防风、乌梅、生甘草)伍用,其效更彰。

相关方剂

拨云退翳散

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痤愈汤

祛风,清热,利湿。

伤湿止痛膏

祛风镇痛,舒筋活血。

淮安狗皮膏

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排脓生肌。

清咽利膈散

清热解毒,清咽利喉。

相关偏方

祛风消赤汤

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舒筋活血汤

肩周炎急性炎症期,疼痛明显者。

桂枝加葛根汤

落枕和风寒型颈肩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药熏洗方

骨结核。

舒筋活血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瘀血型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酸胀,痛有定处。

相关茶方

祛风止嗽茶

解表宣肺、化痰止咳。

荆芥防风茶

疏风散寒止痒。

荆风茶

疏散宣通,和解退热。

羌荆风茶

解表祛湿。

蔓荆防感茶

外感风寒所引起的目赤肿痛、肌体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