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甘草


单用功效作用
白芍。甘草。
白芍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6~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
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2~10g。 &mdash...
配伍功能
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去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用。
主治
①气血不和,筋脉失养,以致下肢无力、拘挛、疼痛等症;②腹中疼痛诸症(类似肠痉挛);③血虚头痛、三叉神经痛;④胃脘痛、胃痉挛,证属胃气不降,腑气不行,中焦郁结者;⑤过敏性结肠炎;⑥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挛急甚者;⑦消渴;⑧风寒久咳不愈,不论是失治还是误治均可选用;⑨妇人痛经,证属阴血不足、气滞血瘀者。
常用量
白芍10〜60克;甘草6〜10克。
相关经验
白芍、甘草伍用,名曰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实验研究: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白芍、甘草伍用,治脚挛急之理,近代医家曹颖甫云:“一以达营分,一以和脾阳,使脾阳动而营阴通,则血能养筋而脚伸矣。”笔者体会,治疗血虚头痛,宜与制首乌、白蒺藜、白僵蚕参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宜与生地、细辛、全蝎、蜈蚣伍用。芍药甘草汤善治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日本三浦义报道: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疼痛性腓肠肌痉挛12例,其中8例痉挛完全消失,3例痉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白芍、甘草各等份,《普济方》名曰神效散。主治:消渴。盖白芍酸凉,甘草甘平,合而用之,除有酸甘化阴之外,尚有清凉泻火之功,故可治消渴。白芍、甘草为对,治风寒、咳嗽为朱良春大师之经验,二药为对,酸甘合化,既能益肺津,又能敛肺气,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可治久咳不愈。
相关方剂
清热解毒,养阴利咽。
升气举胎,补益气血。
清热利水通淋。
益气健脾,补肾固冲,补血安胎。
凉血清热,透疹祛风。
相关偏方
阑尾炎(包括急性、慢性阑尾炎及有包块脓肿者)。
痉挛性肠梗阻。
肠梗阻属寒邪内结,腑气不通者。
急性喉风,突发失音。
颈椎病,颈痛,活动受限,两肩部有异物压迫感,两手麻木,记忆力减退等。
相关茶方
清虚热、养阴和胃。
固表止汗。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痛。
补中益气,养血补虚。
补肝肾,益精血,对肝肾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有改善作用。
相关食疗
此菜以肥母鸡肉为主要原料,是女性气血双补的保健汤肴。
该药膳具有补气血、消癌肿、补虚养身之功效。手术后的胃癌患者食后效果显著。
补益气血、活血破瘀。适用于月经不调、食少乏力、面黄肌瘦、劳累倦怠、头眩气短、腰膝酸软等症。
健脾利湿、疏肝行气。适用于脾虚带下、腰酸神疲、饮食懒进。
大补气血。适用于产后体质虚弱及恢复期,是产妇和老年人的良好营养滋补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