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
祛风通络,清热降逆,通窍聪耳(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耳鸣、耳聋、面瘫、面肌痉挛、牙痛、膈肌痉挛等病)。
翳风穴的准确位置图
翳风穴功效与作用
翳风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具有祛风清热、聪耳通窍的作用,是治疗头面少阳实热证之常用穴,临床多施以泻法。
本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翳”,原指羽扇,用作遮蔽之意。因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故名翳。“风”,指风邪,指能驱风邪所致疾患,因此称为“翳风”,别名“耳后陷中”。
(1)翳风是治疗耳疾之常用要穴。本穴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手足少阳经均从耳后入耳中,其穴又居于耳后,用之既可舒调二经之经气,又能直接舒耳内之气血,出此而能疏风清热,宣通耳窍。《玉龙歌》云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用之确有实效,是临床治疗耳部疾病局部所用的特效穴。
(2)翳风是面部疾病之常用主穴。面瘫、面肌痉挛的发生多因面部气血不荣,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而发病。翳风有较强的祛风通络作用,针之可有效地祛除而部之风邪,改善面部气血运行,促进而部神经损伤的恢复。《针灸甲乙经》载有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
(3)翳风是治疗呃逆之效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腧穴,有疏调三焦之气的功能。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针刺或按压翳风治疗呃逆,就是通过舒调三焦之气而发挥治疗功效。两医学研究发现,翳风深处有而神经、迷走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刺激该穴能反射性的抑制迷走神经和膈肌的异常兴奋,缓解膈肌痉挛,平息呃逆,是临床治疗呃逆之效穴。治疗时可以按压用之,也可针刺。点按翳风时,应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力度重而强,以患者感觉胀痛难忍为度,按压法简捷便利、安全可靠。
(4)翳风是治疗风火牙痛之效穴。本穴治疗风火牙痛乃是众多针灸名家实践经验,针灸大家彭静山、王启才、高树中等忤冇关于州本穴治疗风火牙痛的经验心得。翳风属于三焦经穴,用之可泻三焦之火,本穴是祛风之要穴,针刺可直达病所,使风火祛、牙痛止。风火牙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
翳风穴主治
耳鸣、耳聋、中耳炎、口眼歪斜、齿痛、颊肿
(1)耳疾:耳鸣,耳聋,聘耳。
(2)面部疾病:三叉祌经痛,面瘫,面部痉挛,牙关紧闭,牙痛。
(3)其他:如呃逆,痄腮,瘰疬等。
翳风穴的准确位置
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直刺0.5~1寸。可灸,但较少用之。
翳风穴位置取穴
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
翳风穴按摩方法及功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
用大拇指按揉翳风约200次,或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能治疗口噤不开。
翳风穴配伍及功效作用
口噤不开:翳风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
(1)翳风配听宫、听会、外关治疗风热所致的耳鸣、耳聋。
(2)翳风配听会、耳门、行间、侠溪治疗肝胆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
(3)翳风配内关、膻中治疗呃逆。
(4)翳风配下关、颊车、合桴治疗颊肿。
(5)翳风配合谷、内庭、颊车治疗胃火牙痛。
(6)翳风配复溜、太溪治疗虚火上炎之牙痛。
(7)翳风配地仓、颊车、下关、四白、合谷治疗面瘫。
(8)翳风配合谷、大迎治疗咽喉疼痛。
(9)翳风配角孙治疗痄腮。
(10)翳风配风池、率谷治疗耳后疼痛。
翳风穴禁忌
翳风宜用泻法,针刺方向随病变部位而刺之,不宜提插,山针宜缓,出针后宜防出血,本穴一般不宜用灸法。
翳风穴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耳聋,口眼歪斜,脱颔,口噤不开,喑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
(3)《针灸大成》卷七::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
(4)《类经图翼》卷七:耳红肿痛泻之,耳虚鸣补之。
(5)《玉龙歌》: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6)《针灸资生经》:暴瘠不能言,翳风、通里。
(7)《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