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2019-08-18

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通便。用于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蝼蛄的注释】

(1)蝼蛄:《御览》作“?蛄”。

(2)出肉中刺:《御览》作“刺在肉中”。

(3)溃痈肿:《品汇》作“渍痈肿”。

(4)噎:《御览》作“咽”。

(5)除恶疮:“除”,《御览》作“愈”。“疮”,《孙本》、《问本》、《周本》、《黄本》作“创”。

(6)夜出者良:《纲目》注为《别录》文。

【蝼蛄的译文】

    味咸,性寒。主治难产,能使肉中刺自出,使痈肿破溃出头,使哽噎之物得下,并可解毒,治疗恶疮。又叫蟪蛄、天蝼、壳,以夜间出来活动的为佳。

【蝼蛄的形态分布】

3-234 非洲蝼蛄

    蝼蛄科非洲蝼蛄。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虫体长约3cm,雄卑略小。头圆锥形,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细。复眼1对,卵形,黄褐色;复眼内侧的后方有较明显的单眼3个,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长约5mm。翅2对;前翅革质,较短,黄褐色,仅达腹部中央,略呈三角形;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翅脉网状,静止时蜷缩折叠如尾状,超出腹部。足3对,前足特别发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后足腿节大,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较淡,呈黄褐色,末端2节的背面两侧有弯向内方的刚毛,最末节上生尾毛2根,伸出体外。生活于潮湿温暧的沙质土壤中,特别是在大量施过有机质肥料的土中更多。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辽宁等地。

    蝼蛄科华北蝼蛄。体态与上种相似,但体较大,雄虫体长达39mm。成虫体淡黄褐色至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的软毛。后足股节膨大,胫节中部背侧内缘有1根大刺,为其主要特征。分布华北、东北以及河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区。全虫入药,夏、秋翻地时采收,或夜间灯光诱捕。沸水烫死,晒干。

【蝼蛄的药材特征】

3-235 蝼蛄

    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来自非洲蝼蛄的虫体完整者长约3cm,头胸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来自华北蝼蛄的虫体较大,长达3.5cm以上。

【蝼蛄的附方】

 1.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蛄5枚,晒令干,研为末,食前以暧水调下2.5?5克。小便通利为效。(《圣惠方》)

 2.治石淋,导水:蝼蛄7枚,盐100克,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5克口服。(《本草图经》)

 3.治小便不通:蝼蜘枚,苦瓤子30粒(微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5克。(《圣惠方》)

相关对药

蝼蛄 蟋蟀

相关偏方

蝼蛄六一散

泌尿系结石。

蝼蛄散

诸骨鲠及刺不出。

蝼蛄散

箭头、铁针并竹木刺入肉。

相关资讯

中药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通便。用于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

中药蝼蛄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 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