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蜈蚣草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2019-08-15
【蜈蚣草的别名】
黄毛耳草、地蜈蚣、扑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
【蜈蚣草的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长20?50厘米。全株密被黄绿色细长柔毛。茎细长,呈铺散、匍匐状,节上有须根。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有时稍钝,基部稍圆,或为广楔形,托叶连合成披针状,膜质,有齿。花淡紫白色,数朵丛生于叶腋。蒴果扁球形。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林地、灌木丛下。
【蜈蚣草的性味】
辛、苦,平。
【蜈蚣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湿通络。
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等。
蜈蚣草的附方
附方1:细菌性痢疾。
方药:鲜黄毛耳草20克,凤尾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方2:食管癌。
方药:黄毛耳草30克,夏枯草、紫花地丁、龙葵、半枝莲各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方3:黄疸型肝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方4:跌打损伤。
方药:鲜黄毛耳草60?100克。
用法:将鲜草捣烂,火上烘热,趁温揉搓或包敷伤处。
附方5:中暑吐泻。
方药:黄毛耳草60克。
用法:水煎服。
附方6:小儿急性肾炎。
方药:黄毛耳草30?50克(随年龄酌增减),石韦6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20克,篇蓄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7天为1个疗程。
附方7:小儿高热昏睡。
方药:黄毛耳草10克,艾叶3克,钩藤6克,山楂10克,蜂巢3克。
用法:水煎,每次1匙,口服,每小时喂1次。
相关资讯
中药蜈蚣草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蜈蚣草的别名】 黄毛耳草、地蜈蚣、扑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
中药蜈蚣草根怎么吃/服用-别名-性味归经
拼音Wú Gōnɡ Cǎo...
中药蜈蚣草怎么吃/服用-别名-性味归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草 拼音Wú Gō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