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气脱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常见于昏迷、中风、崩漏、产后血晕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休克早、中期,心力衰竭、中暑、低血糖、某些脑补疾病、多种危重病的昏迷前期中可见本证。

病因

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出现“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

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

症情分析

真气欲脱,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气息微弱欲绝、汗出不止,为肺气外脱之征;面白、脉微、神识朦胧,为心气外越之象;二便失禁为肾气欲脱的表现;全身瘫软、口开、手撒,为脾气外泄之征。

常用中药

人参附子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神阙、关元、三阴交、命门,针用补法,每日1~2次。

2、耳针

取肾上腺、心、皮质下,轻刺激,间歇运针,留针1~2小时。

3、灸法

将两手中指对齐合缚之后,艾丸灸两中指间五壮,重者并灸百会、中脘、气海穴

常见病

1、昏迷

多因外感热病不愈,邪热羁留,消铄津液所致,此时若误汗、误下,则可见汗出或泻下,精神萎倦,目合气短,手足瘛瘲,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等表现,治宜滋液息风,益气固脱,方选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亦可因素体肾虚,元气不足,久病不愈引起,此时若误汗、误下,则可大汗淋漓,精神萎顿,面色苍白,脉微细,舌淡胖。治宜益气固脱,止敛救逆,方选独参汤(《十药神书》)、或参附龙牡汤(《验方》)加减。

2、中风

将息失宜,元气旷乏,肝肾不足,虚风内动所致,症见猝然晕扑,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自遗,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脉细微等。治宜益气救脱,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妇人良方》)加减。

3、血崩

多因饮食劳倦所伤,或思虑过度,以致脾胃气虚,元气旷乏,气不摄血,冲任不固,证见经水过多,色淡如水,两目昏黑,眩晕,颜面苍白,精神萎顿,纳呆少气,腰酸肢软,舌淡胖,脉细微。

4、产后血晕

多因产后出血不止,恶露连绵,冷汗淋漓,神困乏力,面白目陷,气短肢冷,舌淡,脉虚大而芤。

预防调护

1、本证患者大汗淋漓,二便自退,当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注意保暖,观察四肢末端的温度及紫绀情况,习在四肢末端放置热水裳等,防止风吹受凉。

转归预后

本证乃多种疾病发展的危重阶段,此时患者元气衰惫,阴阳欲离,危及生命,应迅速抢救。待元气来复后,当抓住造成各病证的病因及出现的临床症状,或后遗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气脱证会再度出现,病情会更趋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