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穴
培补元气,升阳举陷,调理气机,调经止带(根据其穴性,西医用于治疗子宮脱垂、脱肛、疝气、遗尿、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尿频、尿急及多种慢性病证等)。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
气海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海归属任脉,为生气之海,元气之所会。具有大补元气,升举阳气,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气机的作用。是治疗一切真气不足、中气下陷、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和下焦气机失调之要穴。
本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穴位于脐下,脐下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主一身之气机,故名“气海”,别名“脖腴”“下肓”“丹田”“气泽”“季腴”。
(1)气海是补虚强壮保健要穴。本穴是生气之海,元气之聚,生气之源,所以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虚、固精血的作用,故本穴为强壮的要穴,有保健作用,凡是元气不足或元气虚脱者,皆可选爪,常以灸法爪之。《针灸资生经》打载:“柳公度言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九:次也。”由此可知气海穴实为人体强壮之要穴,为保健防病之要穴,若灸之,更是妙法。对于大病久病而致身体虚弱者,用之可恢复人体元气之功能。
(2)气海是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病之要穴。本穴位于小腹部,为藏精之府,下焦的气会穴,有补肾虚、固精血的作用。男子肾精亏虚、遗精、阳瘦、早泄。女子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阴挺、恶露不下、产后腹痛、不孕症等病均可治疗,临床常和三阴交相伍为用,如《百症赋》言:“针三阴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3)气海是治疗气虚下陷之主穴。“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寬”。气海为元气所聚,生气之海,补之能益气固本,升阳举陷,用于一切真气不足,脏气虚惫,中气下陷之证,如子宫脱垂、脱肛、疝气、胃下垂、久泻不止等症,以灸法为常用。如《针灸资生经》言:“气海,之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临床多以百会、关元、中脘、足三里相伍为用。
(4)气海是泌尿系统疾患之常用穴。《针灸大成》中言:“气海专治五淋病。”也就是说,气海穴能够治疗各种淋证,经临床所用,确有实效。气海为任脉之穴,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宫,向后与督脉、足少阴之脉相并,同时任脉和足三阴、手三阴经脉密切联系,被称为“阴脉之海”。其穴位于小腹部,其下为膀胱以及生殖系统,故能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癃闭、尿频、尿急、遗尿、小腹痛、腹胀等疾患。在《针灸大成》中有一例用气海穴治疗腹痛的病案,且是急症,对用穴和辨证思路很有启发,故录之供参考。“甲戌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众医云:不可治亦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余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次年升职方,公问其故,予曰:病有标本,治有缓急,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则块何由而散?块既消散则气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复亦。正所谓急则治标之意也。公体虽安,饮食后不可多怒气,以保和其本,否则正气乖而肝气盛,致脾土受克,可计日而复矣”。
气海穴主治
小腹疾患、妇人疾病、肠胃疾患、虚证、四肢乏力、月经不调
(1)男科病:遗精,滑精,阳痿,不育。
(2)妇科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崩漏,不孕,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
(3)泌尿系统疾病:癃闭,遗尿,尿频,五淋。
(4)气虚下陷之疾:脱肛,子宫脱垂,疝气,胃下垂,久泄不止。
(5)虚证及慢性病:如虚劳赢瘦,乏力,久病大病之后。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
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
直刺1~1.5寸。可灸,是临床施灸常用要穴。孕妇慎用。
气海穴日常运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②拔罐:用火罐留罐。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
用大拇指按揉气海约200次,或按揉3~5分钟,能治疗四肢乏力、月经不调。
气海穴配伍作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气海配足三里、三阴交、肾俞。
(1)气海配关元、三阴交、命门、肾俞治疗肾阳不足。
(2)气海配足三里治疗淋证。
(3)气海配三阴交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4)气海配天枢治疗痢疾。
(5)气海配百会、关元、足三里、中脘治疗气虚下陷。
(6)气海配膻中、支沟、太冲治疗下焦气机不调所致之症。
(7)气海配阴陵泉、三阴交治疗小便不利。
(8)气海配血海治疗小腹痞块,淋证,经闭不通。
(9)气海配小肠俞治疗带下,淋浊。
(10)气海配阴陵泉、大敦、行间治疗小便淋漓不尽,少腹胀痛。
(11)气海配小肠俞治带下、淋浊。
气海穴禁忌
膀胱充盈时,不宜深刺,嘱患者排尿后再刺。孕妇慎针禁灸。
气海穴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卷三:气海,一名脖朠,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刺入一寸三分,灸五壮;卷九:少腹疝,卧善惊,气海主之。
(2)《席弘赋》: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3)《寿世保元》:配丹田(石门)、关元灸治中寒明证,治呃逆灸气海。
(4)《百症赋》:针三阴交、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5)《普济方》: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
(6)《医宗金鉴》:气海主治脐下气。
(7)《行针指要歌》: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8)《灵光赋》:气海血海疗五淋。
(9)《胜玉歌》:诸般气证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10)《玉龙歌》: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
(1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气海,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者,悉皆灸之。
(12)《玉龙赋》尪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13)《针灸资生经》:水肿……灸水分与气海。
(14)《针灸大成》卷七: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而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急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绞痛,闪着腰疼,小儿遗尿。
气海穴相关疾病
- 益气养血
- 调经止带
- 湿热体质
- 强身健体
- 痰湿体质
- 风湿性心脏病
- 三叉神经痛
- 急性肠炎
- 肠易激综合征
- 遗精
- 性冷淡
- 前列腺炎
- 不育症
- 尿潴留
- 贫血
- 中暑
- 崩漏
- 慢性盆腔炎
- 产后腹痛
- 产后尿潴留
- 阴道炎
- 习惯性流产
- 月经不调
- 带下病
- 子宫脱垂
- 不孕症
- 中风
- 祛除黄褐斑
- 盆腔炎
- 胃脘不适
- 脾胃不和
- 痛经
- 崩漏
- 子宫肌瘤
- 卵巢囊肿
- 子宫脱垂
- 小儿胀气
- 胸闷
- 腹泻
- 手脚冰凉
- 感冒受寒
- 心悸
- 便溏-腹胀-食欲减退
- 气短-胸闷
- 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 疲惫无力
- 精神紧张-心情抑郁
- 脾肾虚寒
- 哮喘
- 肝硬化
- 腰腿痛
- 脂肪肝
- 慢性胃炎
- 心悸
- 消化性溃疡
- 咳嗽
- 便秘
- 中暑
- 月经不调
- 痛经
- 闭经
- 带下病
- 产后便秘
- 外阴瘙痒症
- 性冷淡
- 习惯性流产
- 子宫肌瘤
- 子宫脱垂
- 产后腹痛
- 前列腺炎
- 遗精
- 小儿腹泻
- 阳痿
- 男性不育症
- 宫寒
- 小儿遗尿
- 小儿疳积
- 黄褐斑
- 增加免疫力
- 痢疾
- 便秘
- 斑秃
- 中老年保健
- 动脉粥样硬化
- 慢性肾炎
- 小便不利
- 白带异常
- 产后腹痛
- 月经病
- 糖尿病
- 前列腺炎
- 盆腔炎
- 产后病
- 腰疼
- 亚健康
- 亚健康
- 小儿遗尿
- 慢性胃肠炎
- 消化不良
- 高脂血症
- 亚健康
- 胃下垂
- 早泄
- 阳痿
- 亚健康
- 盆腔炎
- 产后病
- 亚健康
- 亚健康
- 胃下垂
- 缺铁性贫血
- 便秘
- 低血压病
- 高血压病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 痔疮
- 月经病
- 月经病
- 女性性冷淡
- 不孕症
- 前列腺炎
- 遗精
- 阳痿
- 小儿遗尿
- 小儿囟门闭合晚
- 小儿打嗝
- 儿科保健
- 小儿佝偻病
- 肠道疾病
- 糖尿病
- 风湿病
- 遗精
- 高脂血症
- 冠心病
-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 肥胖症
- 慢性胃肠炎
- 胃痛
- 耳鸣
- 调经止带
- 瘦身降脂
- 益气养血
- 阴虚体质
- 低血压
- 心律失常
- 眩晕
- 尿道炎
- 崩漏
- 早泄
- 性冷淡
- 慢性盆腔炎
- 不育症
- 尿潴留
- 子宫脱垂
- 遗精
- 梅尼埃综合征
- 风湿性关节炎
- 糖尿病
- 呃逆
- 腹胀
- 泌尿系感染
- 腰痛
- 腹泻
- 耳鸣
- 小儿厌食症
- 月经不调
- 痛经
- 闭经
- 带下病(盆腔炎)
- 子宫肌瘤
- 更年期综合征
- 疲劳
- 性保健
气海穴同经络穴位
会阴穴
下脘穴
建里穴
曲骨穴
中极穴
温肾助阳,通利膀
关元穴
温肾壮阳,培元同
石门穴
阴交穴
神阙穴
水分穴
中脘穴
温中散寒,健脾和
上脘穴
巨阙穴
鸠尾穴
中庭穴
膻中穴
理气活血,宽胸利
玉堂穴
紫宫穴
华盖穴
璇玑穴
天突穴
廉泉穴
承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