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下陷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6

中气下陷证,中医病证名。多指脾气虚以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松弛导致脱垂的一类病证。多见于脱肛等。

病因

小儿气血未旺,老年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或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以及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均易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食入益甚;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肛门坠重,或先泻久痢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常用中药

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常见证型

中气下陷证(脱肛)。

预防调护

1、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2、 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3、 局部可采用丁字形托带垫棉固定,或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