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寒里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6
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邪外束,郁热于内,以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烦闷气喘,口渴,舌红苔黄白,脉浮数为常见证候。常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太阳病、感冒、发热等病中。
病因
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发展而成。证属内外俱实之候。内实,实内有邪热郁里。外实,则为外有风寒邪气。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烦闷气喘,口渴,舌红苔黄白,脉浮数。
常用中药
其它疗法
1、针刺取穴风池、风府、曲池、合谷、外关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2、推拿于头项部、背部及风池、风府处揉按,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
以上方法,有祛风散寒,达邪出表的作用。
常见病
太阳病、感冒、发热。
预防调护
1、食宜清淡半流质,多食青菜、面条、稀粥,多饮热茶。
2、忌食生冷、油腻、烟、酒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品。
3、本证为急性病证,须加强护理。如病人发热恶寒,应了解病人亲热感觉,注意体温脉搏变化:无汗烦躁,应多次热茶,以助发汗,并观察神志变化;告诚病人注意调摄保养,防止外邪再次侵入人体,以免使病情加剧。
4、大青龙汤发汗力较强,服药后仍以微汗邪解为佳,不可过汗。若服药后,汗出较多,可用温粉方:煅牡蛎、生黄芪各9g、粳米粉50g,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以固表止汗。
5、如果病人在发病过程中,证见脉象微弱,汗出恶风,此为表里俱虚之证,则不可予服大青龙汤。否则,可因大汗亡阳亡阴,致肌肤经脉无所温养,出现手足跃冷、筋肉跳动等变证,极为严重,应即刻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