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痹阻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6

痰瘀痹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平素体虚,外感痰邪,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痹证,相当于西医病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

病因

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肤紫暗、肿胀、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为痰瘀痹阻之象。

临床表现

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肤紫暗、肿胀,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常用中药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芥子竹沥、姜汁。

预防调护

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注意保暖。

2.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病人乐观心境和摄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

转归预后

痰浊瘀血与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如骨骼,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