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任瘀阻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瘀阻冲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瘀血阻滞冲任二脉,以少腹刺痛或胀痛、拒按,月经夹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痛经、崩漏、闭经、癥瘕、恶露不绝等疾病中。西医学闭经、痛经、子官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慢性盆腔炎、不孕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由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邪气,邪血相结。瘀阻冲任胞宫而致;或由冲任气滞经久不愈发展而来。证本属实,与肝有关。其病理变化不外察阻胞脉冲任而致经隧不通;或血不归经;或聚成癥痕等。
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块下痛减。或经闭不行;或崩中;或漏下不止;或产后腹痛,恶露过期不绝;戚见少腹藏痕;或堕胎后久不孕育,面色黯滞无华。舌紫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三阴交、归来、天枢、血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治疗。痛经,经前3天开始,每日1次。
2、推拿
沿任脉上下按摩。起于神阙,逐次按摩气海、关元、天枢、四满、归来、子宫、气冲穴,每穴按压1分钟。治疗痛经,从经前7天开始,至经后3天。
3、耳穴压迫法
取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腙、降压沟及耳迷根等用王不留行籽,以胶布固定于穴位上,用于痛经。每日不定时按压10次以上,按压时病者有经血下流之感,其痛势可减轻。
常见病
1、月经先期
经行量少、不畅,血色紫黑、有块,或伴轻微腹痛;见于经行后期,则月经量较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见于痛经,则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痛,经行量少、不畅,下血块,或呈烂肉片状,块下腹痛减轻。
2、崩漏
下血量多,挟大血块,块下腹痛顿失,或小量出血不止。
3、闭经
小腹坠痛、拒按,白带较多。
4、癥瘕
月经量多,或带经期长,或经行腹痛难忍,或月经无变化。
5、恶露不绝
小量持续出血,有时流出烂肉样物。
临床一般认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与闭经多属轻微瘀结,用桂枝蛰虫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即可速散;而崩漏则属虚实并呈,只宜消补兼施,可用化瘀止血方(《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缓行其瘀;痛经、恶露不绝症属瘀滞不下,可用缩宫逐瘀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扶正祛瘀;癥瘕症属宿瘀固结,难以速散,宜用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味緩图消散。
预防调护
1.调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2.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温燥之品,饮食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3.经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转归预后
冲任瘀阻证,如瘀结日久,可成癥瘕。若病程过长,有时可出现气血虚亏,或牌虚不运、血不养心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