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脾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脾失健运,以食欲不振,腹胀便结,体瘦倦怠,涎少唇干,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痛、便秘、吐衄、便血等疾病中。西医学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习惯性便秘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燥之品,或劳倦思虑过度,或汗吐下温太过,或脾病日久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秘结,溏结不调,口干唇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或数。

症情分析

脾阴不足,运化失司,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故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阴匮乏,则营血不足敷布,运化失健,则气血化源枯乏,以致肌肉四肢及全身失于气血的充养,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脾阴亏虚,涏液减少,不能上承,故口千唇燥。肠道失润,则大便秘结。阴虚阳亢,虚火内炽,故手足心热。舌红少津,乃阴虚火旺所致,苔少或无,脉细无力是营阴亏虚之象。

常用中药

生地、生白芍、旱莲草、山药、莲米、连翘赤小豆黄连淡竹叶五味子、大枣、炙甘草

常见证型

1、胃痛

症见胃中嘈杂疼痛,并见食少不化,咽喉干燥,口渴心烦,或干呃逆,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补脾阴以开胃进食,方用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2、血证

症见或唾血、或咯血,当辨其或以脾阴虚表现为主,或以阴虚火旺表现为主,分别施治。脾经阴虚,脉细数,津液枯,血不宁者,麦冬养荣汤加蒲黄阿胶;脾经火重,唇口干燥,大便秘结,脉滑实春,宜用泻心汤当归、生地、白芍、花粉、寸冬、枳壳、蒲黄、甘草。脾阴虚而不摄血,则每因思虑而伤脾阴,睡卧不宁,怔忡劳倦,饮食不健,宜用归牌汤(《济生方》)。

3、便秘

即《伤寒论》所谓“脾约”证,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通肠润燥。脾约丸即麻子仁丸。或用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转归预后

脾阴不足,可影响胃阴亏虚;脾胃阴分亏损,影响生化气血,进而导致气血两虚;;脾阴虚,影响“脾气散精”,既不能把阴精“上归于肺”,又不能“散精于肝”,造成肺阴虚证和肝阴虚;倘若脾阴竭绝,则化源匮乏,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