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泛耳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痰湿泛耳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湿内停,上泛耳窍,以耳内胀闷,或眩晕耳鸣,头重恶心,或耳内流脓量多,听力减退,透过鼓膜见有液平面,或耳廓局部肿胀、皮色不变,苔滑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耳胀等疾病中。
病因
痰湿内停,上泛耳窍所致。
临床表现
耳内胀闷,或眩晕耳鸣,头重恶心,或耳内流脓量多,听力减退,透过鼓膜见有液平面,或耳廓局部肿胀、皮色不变,苔滑腻,脉弦滑等。
常用中药
针灸疗法
1、体针
可采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耳局部可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等穴,远端可取合谷、内关用泻法。
2、耳针
可取内耳、神门、肺、肝、胆、脾等穴位刺激,用王不留行或磁珠贴压,经常用手指轻按贴穴,以维持刺激。
其它疗法
可行超短波理疗或激光照射等治疗,以帮助消除中耳积液,改善症状。
常见病
耳胀
症见起病或长或短,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检查见耳膜呈橘黄色,有积液线如发丝,或见有气泡。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舌淡红而胖、边有齿痕,苔薄,脉缓或细濡。治宜除湿利耳,方用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柴胡、车前子。
预防调护
1、积极防治感冒及鼻腔、鼻咽慢性疾病,可减少此病的发生率。
2、患伤风鼻塞及其他鼻病出现严重鼻塞时,或耳胀治疗期间,应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
3、擤鼻方法不当,可能导致邪毒窜入耳窍而发生此病,应加以注意。
4、儿童患此病常不易察觉,应重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此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