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表寒里饮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太阳表寒里饮证,中医病证名。又名表实兼水饮证、小青龙汤证。指素有宿饮,复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阻滞,肌腠闭塞,肺失宣降,引动内饮所致的证候。属于太阳表寒内兼寒饮之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喘息,痰白清稀泡沫量多,干呕,口多不渴,苔白滑润,脉浮紧弦。常见于肺胀等疾病中。西医学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感冒、流感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多因素有宿饮,复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阻滞,肌腠闭塞,肺失宣降,引动内饮所致。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喘息,痰白清稀泡沫量多,干呕,口多不渴,苔白滑润,脉浮紧弦。
症情分析
风寒外束于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卫阳与邪抗争则发热;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使营阴滞涩,腠理闭塞,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濡润温煦,则头痛身痛,无汗,脉紧;肺为寒束而失宣降之用,水液不化,使寒饮内动,上迫于肺则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而清稀泡沫。寒饮内停多不口渴,但水饮之邪阻滞气机,津液不得正常敷布于上,亦可引起口渴,但渴不欲饮,或仅喜少量热饮。又因水饮具有流动不定的特性,或上或下,随其迫及部位不同,而表现出诸多变证。水气在中,影响胃则干呕,或噎;下渍于肠则下利;水气在下而不去,则小便不利,少腹满;水饮外溢于肌肤,则肢面浮肿;水饮内停,苔白滑润;饮脉为弦,加之外有表寒,正气抗邪趋向于外,故脉见浮紧或浮弦。
常用中药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肺俞、天突、丰隆、定喘、尺泽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2、艾灸
主灸大椎、肺俞,并配合身柱、灵台,膏肓、中腕、气海。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3、推拿
于肺门、天突、列穴、合谷及背部区域轻轻揉擦,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常见病
肺胀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周身酸楚,无汗,咳喘气逆,胸满,气逆不得卧,咳痰稀白量多、呈泡沫痰,口不渴,面色青黯,唇舌发青,舌体胖大,舌质黯淡,苔白滑,脉沉紧,或右寸脉弦滑。治宜外解风寒,内散饮邪,方用小青龙汤加佛手。
预防调护
1、本证为急重证候,应加强护理。如痰液较多,咳痰困难者,应尽量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痰阻气道,引起窒息死亡;长期卧床者,应注意翻身,勤换被单,以避免褥疮;热势较高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随时进行处理。
2、病人要注意保暖、室温宜适当偏高,避免风寒之邪的侵袭,以免加重病情。
3、病室宜环境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灰尘,以防使病情程度加剧。
4、饮食以清淡食物为宜,如蔬菜、豆制品、白木耳、海带、瘦肉及某些动物(猪、牛、羊)的肺脏。
5、忌食生冷、瓜果、油腻、辛辣而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严禁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