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虚寒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少阴虚寒滑脱证,中医病证名。又名少阴虚寒下利脓血证、桃花汤证。指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固摄无权,大肠滑脱,以下利便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临床主要症状有下利脓血,便色暗晦或血色浅淡,其气不臭,里急后重不明显,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小便不利,神疲欲寐,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或淡紫而嫩,苔白滑或白厚腻,脉微细弱两尺尤甚。常见于伤寒少阴病、痢疾等疾病中。
病因
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固摄无权,大肠滑脱所致。
临床表现
下利脓血,便色暗晦或血色浅淡,其气不臭,里急后重不明显,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小便不利,神疲欲寐,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或淡紫而嫩,苔白滑或白厚腻,脉微细弱两尺尤甚。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伤寒少阴病
伤寒少阴病中少阴虚寒滑脱证症见下利脓血、腹痛、小便不利,并以泄利稀薄日久不止,挟杂暗晦脓血便或浅淡血水,其气不臭,无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的感觉,腹痛较轻而以喜温喜按为特点。治宜温阳固涩下焦,方用桃花汤(《伤寒论》)。
2、痢疾
痢疾中少阴虚寒滑脱证症见以久痢不止、下痢稀薄、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滑脱不禁为主,但必见里急后重,并伴纳减神疲、腰膝酸冷、形赢畏寒为特点。治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用真人养脏汤(《证治准绳》)。
转归预后
本证为阳虚之证,但由于下利脓血日久不愈,可损伤阴血,临床可逐步出现心中烦热、咽干口燥、午后潮热、舌转嫩红苔少、脉转细数虚弱等阴虚的兼证;另一方面,下利脓血日久,又可以耗伤胃中气阴,以致浊阴不降,而更见呕吐频繁,呼吸喘促,舌红绛而干等气阴两虚、胃气上逆的兼证;最为常见的是,因脾肾阳虚日久,下利脓血,滑脱不禁,清阳下陷,而出现脱肛之脾气下陷的兼证,倘若脾肾阳气虑微,全不固摄,滑脱不禁,下利无度,必致虚阳下泄,而出现面色夭然不泽、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息微瑞逆、神识昏蒙、脉微欲绝等亡阳之证。综上所述,本证先天亢阳,后天中阳既弱,在病机演化过程中,易招致种种危重兼挟证候的出现,应及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