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阴阳俱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太阳阴阳俱虚证,中医病证名。又名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指太阳病误汗之后,损伤阳气与阴液所致的恶寒、脚挛急之候。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汗出,脚挛急,苔白,脉微细。常见于痹证、痉病、脘腹痛、泄泻、霍乱等疾病中。

病因

太阳病误汗之后,损伤阳气与阴液所致。

临床表现

恶寒,汗出,脚挛急,苔白,脉微细。

常用中药

芍药、甘草、附子、木瓜等。

常见病

1、痹证

痹证中太阳阴阳俱虚证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逢寒增剧,得热则舒,舌苔白,脉弦紧等。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之,也可用乌头汤(《金匮要略》)以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2、痉病

痉病中太阳阴阳俱虚证症见头昏目眩,神疲短气,筋脉孪急,甚或角弓反张,舌淡,脉弦细。治宜八珍汤(《正体类要》)化裁治之。

3、脘腹痛

脘腹痛中太阳阴阳俱虚证症见恶寒踡卧,腹中拘急作痛,腰脚挛急,舌苔白,脉弦紧,治宜芍药甘草附子大黄汤(《类聚方广义》)或小建中汤(《伤寒论》)。

4、泄泻、霍乱病

泄泻、霍乱病中太阳阴阳俱虚证症见剧烈吐泻,腹内拘急,四肢拘急,或足独转筋,冷汗肢厥,脉细欲绝,宜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伤寒论》)。

转归预后

本证本为阴阳俱损,若阳损之极,常致阳气欲脱,故可兼挟阴寒内盛,阳气外脱之候,而表现为四肢厥逆,脉微细欲绝,甚或身反不恶寒,或身有微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