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热扰胸膈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太阳热扰胸膈证,中医病证名。是指伤寒汗吐下后邪热留扰胸膈而致心烦懊侬,卧起不安之候。其临床表现是心胸烦热,虚烦不眠,心中懊恼,甚则或胸中窒塞,或心中结痛而按之濡,舌苔黄,脉数。常见于胃脘痛、失眠、嘈杂、郁证、虚劳等疾病中。
病因
伤寒汗吐下后邪热留扰胸膈而致。
临床表现
心胸烦热,虚烦不眠,心中懊恼,甚则或胸中窒塞,或心中结痛而按之濡,舌苔黄,脉数。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胃脘痛
症见胃脘疼痛,其势急迫,或攻痛连胁,满闷不舒,烦扰不宁,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数等,可用栀子豉汤合左金丸(《丹溪心法》)或化肝煎(《景岳全书》)。
2、失眠
症见以心烦不寐,辗转难卧,舌红苔黄,脉细数等为临床特征,治宜栀子豉汤化裁,或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3、嘈杂
症见胃脘不舒,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恼,莫可名状,口渴喜冷,苔黄,脉数等,可治以栀子豉汤加黄连,或栀子豉汤合温胆汤。
4、郁证
症见心烦失眠,坐卧不宁,急躁易怒,或悲忧善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可用栀子豉汤合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丹栀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越鞠丸(《丹溪心法》)等治之。
5、虚劳
症见虚烦不得眠,心悸怔忡,头目眩晕,口燥咽干,脉弦细数,方用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治之。
转归预后
本证在演变过程中,可因邪热损伤中气而兼少气等中气不足之证,或因热扰于胃而兼呕吐等胃气上逆之候,或因热邪壅滞,气机不畅而兼挟脾胃气滞之征,亦可因下后伤中而兼挟中焦虚寒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