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蒙心神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痰蒙心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迷心窍(包)证。常见于中风、癫病、痫病等疾病中。

病因

本证多因湿浊酿痰,阻遏气机;或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致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临床表现

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情志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症情分析

痰浊上蒙心神,神明失司,故见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痰生,痰气互结,蒙蔽神明,则见情志抑郁,淡漠痴呆,或神志错乱,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若痰浊内盛,引动肝风,肝风夹痰,闭阻心神,则可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泛,气血不畅,故面色晦暗;痰阻胸阳,胃失和降,则胸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之征。

常用中药

郁金、菖蒲、栀子连翘、竹叶、滑石、丹皮、竹沥水、黄连、川贝、犀角等。

常见病

1、中风

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此因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加上忧思恼怒,或房劳所伤,或劳累过度,以致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风痰走窜经络,蒙蔽心窍发为中风。治疗采用辛温开窍,除痰熄风之法,常选苏合香丸(《和剂局方》)一粒灌服或鼻饲开窍,并用涤疲汤(《济生方》)加减。

2、癫病

以神情抑郁,表情淡漠,喃哺自语,语无伦次为特点。多因思虑太过,所愿不得,肝气被抑,脾气不升,精微不布,化湿生痰,蒙蔽神明,发为本病。治疗侧重疏肝解郁,化痰开窍,多选用逍遥散(《和剂局方》)合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3、痫病

症见发痫时口吐涎沫,喉中痰鸣,神志昏愤,抽搐时作,面色晦暗,苔腻脉滑。本证的形成,是由于七情失调,突受惊恐;先天因素,母腹受惊;脑部外伤,元神受损;饮食失节,脾气损伤;患病之后,脏腑受累;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痰蒙蔽心神清窍,发为本证。治以化湿除痰,顺气定癬。方药选五生丸(《验方》)用二陈汤(《和剂局方》)煎剂送服。

预防调护

1、本证虽见神志失常,属邪犯心包之候,但应与温热性质的热陷心包证相鉴别,不可妄投清心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剂。

2、要分清痰湿与热像偏盛情况,若痰湿偏盛者,切记过用寒凉之品,以防冰伏之弊,宜用辛温芳香之品以化痰浊,开心窍,如用苏合香丸即是;若湿浊与热邪并重者,即又忌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防助热之弊,宜用芳香清凉之剂,以清化湿热,开通心窍,选用至宝丹为佳。

3、若神志清醒后,当根据病者临床表现而选方用药,不可过用、久用开窍之剂。

转归预后

一般宜豁痰开窍,俾痰浊去而神识清,则病有愈之候,否则恐虑及生命;亦有如痫证之发作者,时发时止,醒后一如常人,但病情顽固,不易根治;部分中风患者,可留下肢体偏瘫、舌强语蹇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