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寒湿证,中医病证名。指寒湿之邪外侵,或素体脾阳不振而致水湿内停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概称。多因冒受雨露,或坐卧湿地,或饮食生冷所致。临床表现为头身困重,关节疼痛并屈伸不利,无汗,神疲畏寒,或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胃脘疼痛,大便多溏,或下利白多赤少,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濡弱。常见于胃脘痛、泄泻、霍乱、痢疾、痹病等疾病中。

病因

寒湿之邪外侵,或素体脾阳不振而致水湿内停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概称。多因冒受雨露,或坐卧湿地,或饮食生冷所致。

临床表现

头身困重,关节疼痛并屈伸不利,无汗,神疲畏寒,或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胃脘疼痛,大便多溏,或下利白多赤少,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濡弱。

症情分析

寒为阴邪,湿亦为阴邪、易伤人阳气,故为病易见形寒之症。寒主收引故肢节拘束。寒湿阻滞气机故胸脘痞满。脾胃为寒湿所伤,纳运失健而不饥不食。寒湿中阻,气机不通故腹胀或腹痛。脾阳受损而便溏或下利清谷。寒湿伤阳,致气化障碍而小便不利。脾胃为寒湿所困,升降失司,则吐泻并作。寒湿、壅滞经络则身痛,或脾肾阳虚而浮肿。寒湿阻肺则喘咳稀痰。寒湿伤阳,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麻痹。寒湿滞于肝脉则疝寂作痛。脉濡缓、舌淡苔白腻皆为寒湿伤阳之象。

常用中药

甘草干姜白术茯苓等。

常见病

1、胃脘痛

症见胃脘闷痛不舒,饮食不馨,口粘,头身困重,大便溏薄或泄泻,苔白腻,脉濡等。治宜健脾化湿,方用胃苓汤(《丹溪心法》)加减。

2、泄泻

症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表寒证。治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霍乱

症见突然上吐下泻,初起时下利稀粪,继则泻下清稀,或如米泔水,胸膈痞闷,腹痛或不痛,四肢清冷,舌苔白腻,脉濡弱等。治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纯阳正气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加减。

4、痢疾

症见痢下白色粘冻,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胸脘饱闷,不思饮食,头重身困等。治宜温化寒湿,行气止痢,方用胃苓汤(《丹溪心法》)加味。

5、痹病

症见以腰部或肢体关节冷痛重着,屈伸受限,转侧不利,渐渐加重,经久不愈,遇寒及阴雨天加剧为特点。方用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加减。

转归预后

本证因损伤阳气而成一般阳虚证或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证。也可因湿聚而转变为痰饮证,寒痰证或正水证。若郁而化热则可转化为湿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