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寒内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外寒内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表寒未解,里热已盛;或已有内热,复感外寒,外寒与内热并见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黏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常见于哮喘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表寒未解,里热已盛;或已有内热,复感外寒,外寒与内热并见所致。

临床表现

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黏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

症情分析

外有风寒柬表,内有痰热内蕴,亦有素体痰热内蕴,外寒引动体内伏痰,痰气搏结,故见喘促气急,咳嗽哮呜,恶寒无汗,鼻塞清涕的外寒之症;里有痰热则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常用中药

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石膏黄芩、生甘草葶苈子、苏子、射干、紫苏等。

针灸疗法

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针刺,1日1次。

常见病

哮喘

症见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黏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治宜散寒清热,降气平喘,方用大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海鲜发物,冰冷饮料.咸、甜等食物及尘螨、花粉、吸烟、漆味等刺激性气味等;

2、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外出防止受寒二尤其气候转变、换季时或流感流行时,要预防外感诱发哮喘;

3、发病季节避免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以防诱发哮喘;

4、普及防治知识,加强自我管理教育,调动患儿及家长的抗病积极性,鼓励病儿参加F{常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5、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要保暖,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6、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生冷油腻、辛辣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7、哮喘发作期注意呼吸、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