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困脾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邪困脾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由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湿从内生,复因湿邪外侵,内外相因,以致湿邪内盛,中阳受阻,脾失运化水湿功能,出现肢体浮肿,四肢困重,脘闷腹胀,纳少便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多寐、鼓胀、黄疸、癫痫休止期、水肿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湿从内生,复因湿邪外侵,内外相因,以致湿邪内盛,中阳受阻,脾失运化水湿功能所致。

临床表现

肢体浮肿,四肢困重,脘闷腹胀,纳少便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症情分析

本证乃素体虚弱,饮食劳倦所伤,致寒湿内停于中焦,或冒雨涉水,居住潮湿,遂使湿邪内侵,中阳被困,致湿邪内生。湿邪困脾,不能运化水湿,泛滥肌肤,则现肢体浮肿、四肢困重;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故纳少、便溏;湿滞经脉,阻塞气机则脘腹痞闷,头重。舌苔白腻,脉沉缓是湿邪内阻之象。

常用中药

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去皮)、白术肉桂

针灸疗法

1、针刺

主穴: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配穴:肺俞、肾俞、阴陵泉。取主穴加配穴1~2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若水肿重可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本方主要调节和加强水液气化。

2.灸法

取穴:脾俞、三焦俞、阴陵泉、足三里、水分。方法:艾条灸,每穴灸3-10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其它疗法

穴位注射:取穴三焦俞、肾俞、水分、脾俞。以上两组穴位可交替使用。方法:用徐长卿注射液2ml,常规消毒后,每穴注射O.5毫升,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可连续进行第二疗程。(亦有使用小剂量速尿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穴位每次注射药液5mg,浮肿减退即停用,一般不超过1周)。

常见病

1、多寐

症见头蒙如裹,日夜昏昏嗜睡,肢体沉重,或见浮肿,胸脘痞闷,纳少泛恶,苔腻脉濡。冶宜燥湿,健脾,醒神,方用太无神术散

2、臌胀

症见腹部胀满,肠鸣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薄腻,脉沉弱。治宜补脾益气,化湿利水,方用加味异功散。

3、黄疸

症见黄色晦暗,脘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神疲畏寒。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而迟。治宜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方用茵陈术附汤。

4、癫痫休止期

症见神疲乏力,身体瘦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咯痰量多,或恶心泛呕,或胸脘痞闷。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祛湿,化痰定痫,方用六君子汤。

5、水肿

症见水肿日久,腰腹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臌胀,纳食减少,面色浮黄,四肢倦怠,小便量少,色淡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