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浊阻滞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食浊阻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食滞、痰浊阻滞,以腹胀或痛,纳呆,便秘或便溏秽臭,甚或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按之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积聚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所致。
临床表现
腹胀或痛,纳呆,便秘或便溏秽臭,甚或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按之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
症情分析
饮食不洁,饥饱失宜,或甘肥油腻,或粗硬生冷,或污秽不洁,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则腹中结而成块,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运化失司则纳呆,腑气不畅则便秘;苔腻,脉象弦滑均为积滞之证。
常用中药
常见病
积聚
症见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导滞散结,方用六磨汤。
预防调护
1、本病多起于情志失和,故应解除忧虑、紧张、避免情志内伤,遇事要豁达。
2、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
3、劳逸适度,避免过劳。
4、如有胃痛、胁痛、泄泻、便血、黄疸之病证,应及早检查治疗。
转归预后
聚证一般预后较好。一般情况下,若治疗得当,解除了病因,可达治愈。亦有部分反复发作,或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