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发麻发木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手发麻发木是怎么回事:
  手发麻发木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畅而导致的。手部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发麻发木的现象,手发麻发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如怀孕、不正确的睡姿等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发麻发木后时间很长无法缓解,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的信号,可能是由于人体的运动神经系统受损,引起发病现象,或者其他的发病所引起来的:中风、偏瘫、糖尿病、骨关节炎、神经炎、颈椎病等常见的如颈椎病,由于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木、疼痛,并逐渐发展至上臂、前臂,甚至出现上肢活动障碍。这时候我们就要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手发麻发木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麻醉药的副作用

人们的身体在出现疾病需要做手术的时候,或者是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都会经历麻醉的过程,只有做好麻醉工作之后才能够很好的进行治疗,麻醉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其中也是存在着副作用的,那么麻醉药的副作用有什么呢?

 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麻醉下发生呕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全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生误吸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误吸的胃内容物理化性质(如pH、含脂碎块及其大小)和容量,以及细菌的污染直接相关。
  2、躁动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患者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
  3、全麻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患者一般在60~90分钟当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的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有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龄、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等。
  4、支气管痉挛
  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均可发生急性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若不即时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进行有效通气,不仅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

如何远离腿疼

将双手向前平举,然后单腿蹲立,观察蹲的时间长短。按照不同的年龄,根据这个进行自测,持续不同的时间,就预示着您的腿部是否健康。由于肌肉过度活动,肌肉就会产生一些乳酸,乳酸在肌肉里面堆积不能排泄出来,就会导致疼痛。

人有动脉和经脉两套系统,静脉是回流的,动脉是供应血液的。动脉供应了血液以后,静脉需要回收回来,因为在下肢,回收时离心脏比较远,费的力气就比较大。如果心脏回流不好,回流的慢或者少,走的时间长,就会导致痛的出现。
  抽痛就是与肌肉阵发性的痉挛有关系。
  血液循环的时候,压力比较大,所以导致像一跳一跳的感觉。骨质增生或者腰间盘突出,常常会压到腰椎神经。神经它是一串,沿着神经的走形、神经的支配,支配到哪里,哪里就疼。
  伯尔格氏锻炼法:准备动作,平躺。双腿伸直,抬高45-90度,持续2分钟。放下双腿,坐在座椅或者床沿上摇晃双腿,时长1分钟。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帮助血液畅通、缓解劳累。如腿部出现疼痛请停止锻炼!
  脚踝疼有很多种原因,考虑踝关节和踝部,有没有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特点就是站起来的时候,或者刚一走路的时候很疼,走一走就不疼了,这就和骨头有关系。如果是血管的问题,单纯脚踝疼比较少,血管问题常常是腿肚子疼。因此,一般血管引起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腿肚子这一块。腿部血管出现问题,轻者静脉曲张,重者会造成血管堵塞。

如何消除和缓解膝关节疼痛

身体是由无数个“小零件”构成的,每一个“小零件”都非常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膝关节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了,是承受体重、负重的负荷关节。如果膝盖关节疼痛,不去想办法控制它,就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有人说:膝关节的功能是“走路”,不能“走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您不能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那您的社会价值也体现不了了,中老人的膝盖疼痛大多是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许多名字,比如变形性膝关节病、退行性膝关节病、增生性膝关节炎、肥大性膝关节炎、软骨软化性膝关节病等等。它的发生原因一种是原发的,另一种是继发的。

原发的膝骨关节病: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造成关节软骨磨损,疼痛,进展缓慢,占大多数人;继发的膝骨关节痛:年轻时意外受伤造成的,遗留韧带、半月板损伤,老龄男女,尤其是绝经妇女和患有前列腺增生疾病的,由于内分泌紊乱,影响了钙的吸收、代谢,致使骨量减少或增生、或骨质疏松,是该病的常见原因,多见于肥胖老年女性。

疾病的早期,膝盖没有疼痛,只是晨起活动有点不灵活,有点发僵发硬,活动后缓解,此期维持时间长;

到了中期,膝关节的僵硬不能缓解,开始出现疼痛,随病情进展加重。活动时有摩擦痛,静止时关节也痛(休息痛),天气变化加剧。不适当休息,劳累后膝盖内发热、发胀、积液、疼痛。

晚期,关节周围组织萎缩,肌挛缩,膝关节成角畸形,成“O”形或“X”形。膝盖疼痛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生活质量下降。由于疼痛,对外界接触减少,心情也由此越来越抑郁,烦恼也越来越多。

在医院里,医生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运动受限、活动时有声响;膝关节周围压痛,积液时浮髌试验阳性,关节变形以及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刺形成、软骨下骨硬化、骨端变形、关节面不平等;并除外其它疾病后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再根据病情和个人的“习好”给与治疗。

非手术疗法

(1)膝关节局部休息,尽量减少关节负重,同时进行腿部肌肉锻炼;待疼痛缓解时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增加肌力及其稳定性;必要时可使用护膝和手杖;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2)止痛药。可口服非阿片类镇痛药和中药以及辅助用药,如钙剂、外敷制剂等。

(3)膝关节周围痛点局部阻滞和关节腔内润滑剂注射,对膝关节疼痛能起到快速的疼痛缓解作用,还能对关节平面起保护作用。

(4)物理疗法:各种仪器如红光、直线红外偏振光、低频、磁疗等均有一定的止痛、消炎、消肿作用。注意出现急性肿胀和疼痛要冷敷;多数有作用的是温热疗法;等病情稳定了再自疗。

(5)小针刀疗法。

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无效,还存在进行性关节畸形,顽固性难治性疼痛,严重功能障碍时,可考虑手术。

针灸治疗疱疹性疼痛有特效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常常发生于胸腰部、臀部、四肢、额部及颞部。它主要影响脊神经、脑神经和脊髓后根神经节。可累及一个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邻近几个后根神经节,并且常常同一侧相应的脑神经节也可能受到相似的影响。

带状疱疹也常常发生在以前得过水痘的成年人,病毒主要潜伏于背根神经节,多年后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再次被激活,并且产生带状疱疹。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感染或恶性疾患。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因不明。带状疱疹患者偶尔有接近外源性病毒的病史,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带状疱疹一年四季都有发病,春天和秋天发病比较多见。病毒在背根神经节繁殖后,沿感觉神经到达神经末梢,在末梢成疱疹损伤。在少数情况下交感神经节受累,产生类似交感反射性营养不良症。

带状疱疹感染的部位可由原发性炎症疾患,恶性疾患或创伤的部位来决定。有新生物的患者,特别是淋巴瘤,最易患疱疹。虽然带状疱疹有一定的自愈性,患者有望疱疹自发性消失,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疼痛,即疱疹后神经痛。

老年人是这种疾病的最多患者,某些青年患者在疱疹痊愈后,疱疹后神经疼痛可持续1—2周,但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可持续存在。概括地说急性带状疱疹的特征是局部病损,局部感觉过敏,烧灼性疼痛,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或拌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急性带状疱疹初期疼痛轻微,几天之后疼痛加重,可为钝痛、锐痛、烧痛、酸痛或放射痛。此外,还常常伴有感觉不适。

一般在发病后4—5天出现皮疹,但也有立即出现皮疹的。初期局部红肿,其后出现红疹,在以后2—3周内逐渐出现小泡,脓泡,最后结痂。皮损特征是单侧性的,沿皮节分布,呈带状形式。轻型患者,整个皮节出现皮疹,并且常常连接成片,整个区域极度疼痛,并且因接触或运动而疼痛加重。大约10%--50%的疱疹患者在皮损愈合后,疼痛或感觉过敏持续存在,叫做疱疹后神经痛。一般可以逐渐改善,但是一旦超过6个月,完全自发痊愈的机会是极少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两种,即疼痛和感觉障碍。持续的顽固性疼痛常常是烧灼性疼痛。有时疼痛伴有发紧感,睡眠时疼痛常常缓解。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觉过敏的患者,常常与外周神经,脊髓丘束和丘脑损伤有关系。

应该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越高,大纤维越少而在疱疹感染过程中损失就越多,所以高龄患者比青年患者疼痛更严重,并且更易患顽固性疱疹后神经痛。据统计,约有30%-50%的中老年患者,在皮损消退后会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来说,如何迅速、彻底地消除疼痛,则成为重中之重。

祖国医学将带状疱疹称之为:“缠腰火丹”、“火丹”、“串腰龙”等等。中医认为这种疾患是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肝胆火热、气滞血瘀所致,火毒郁于少阳、厥阴两经,浸淫皮肤致气血壅滞而发。

针灸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卓越的临床疗效为广大的患者减轻了痛苦。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而显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的重点在皮损的局部,往往采用皮肤针叩刺、三棱针刺点刺、体针围刺、刺血拔罐、火针、艾灸、药棉灸等方法,祛除郁于经络重的火毒,发挥消炎、抗感染、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另外再配合辨证取穴,常用穴位有期门、行间、支沟、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整体的调节。如同时辅以中药汤剂,则疗效更佳。

常用25个穴对配伍临床应用

一、合谷---太冲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体会: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合谷配合太冲穴,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合谷、太冲,合称为“四关”。合谷配太冲,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调气调血,通畅经脉气血,对人体气机不畅,经脉气血不通有明显的效果,不通会痛,也会出现郁滞的情况。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