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危害

2020-07-14

心律不齐危害:
  首先心律不齐对正常人症状有直接关系。比如与呼吸周期有关系,首先就会感觉到胸闷、气短,这种情况下常见于青少年,可以不去做治疗,然后通过调整自己呼吸,好好休息以及改善自己睡眠等情况来改善。病理性心律不齐危害,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心跳可以达到180次以上甚至200次以上,这样就会导致患者不能运动,或者说影响患者呼吸,影响患者生活。
  再一种最严重是室性心律不齐,比如说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这种影响到医学上叫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时间心脏不规律运动,医学上有一个病叫心律失常性心脏病,这种可以导致心脏器质性病变改变,这种情况危害从长远来说就会对病人心肌、病人心脏瓣膜,造成反流、造成关闭不全。因此造成结构性心脏病改变,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心功能出现异常。再一种是窦房结与冠状窦之间窦房结游走心律,它失去窦房结抢先占领和超速压制,也会导致到窦房结往房室结传导系统出现异常,这些长时间会导致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危害相关阅读


雾霾也会伤“心”

近期,我国多省市接连遭遇雾霾天气,糟糕的生存坏境引发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尤其是颗粒物质(PM)2.5,其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其能穿越下呼吸道而更深入地进入到肺实质等处,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对心血管疾病危害最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PM2.5列为全球死亡率的第十三大主要原因。我国PM2.5浓度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各病种之首。

本文就雾霾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总结如下:

一、炎症及氧化应激

PM2.5能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内,导致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从而释放IL-6、IL-8及TNF-α等炎症介质至血液中,而IL-6和TNF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终可导致全身性炎症的产生,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

吸入颗粒物后除激活炎症反应外,也会激活血小板,增加外周动脉和静脉的血栓发生率。研究显示,在人们接触一定量汽车尾气后24 h 内易发生血栓事件,并证实血栓事件和组胺、血小板选择蛋白浓度增高相关,而和von Willebrand 因子增多和内皮细胞损害无关。长期接触颗粒物大气污染导致的血栓风险增高并不只是和UFP有关,还和其他颗粒物及其成份导致的炎症因子( 如IL-6) 升高、TLR 受体介导的细胞反应和由内皮细胞与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分泌的组织因子增多相关。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由窦房结内的具有自律性的细胞控制,空气污染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PM2。5的急性暴露会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对老年人等易感人群。Meta分析显示,PM暴露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使心率变异性下降。心率变异性的下降直接反映心脏自主节律的异常,而这往往是心脏疾病发生的前奏。

四、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推测PM2.5损伤血管内皮是一种可能的机制。体外实验证实,用PM2。5体外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小时后,可观察到粘附分子及细胞凋亡。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提示PM2.5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颗粒污染物浓度水平低时从事激烈运动,减少激烈运动的时间,从事不太激烈运动;当颗粒污染物浓度高时,将户外运动改为室内运动;使用空气过滤装置等,减少对雾霾的吸入,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污染是一种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污染的治理才是治本之道。

惊恐发作/障碍常被误诊为心脏病,不得不说的几点

惊恐发作是指一段时间的强烈恐惧,以一组快速发展、在10 min内达到巅峰而且一般不会持续长于20~30 min(罕见超过1 h)的症状为特征。发作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处境性的。有时,发作出现在睡眠中,而罕见仅有焦虑的生理症状却无心理症状。

惊恐障碍为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但非继发于物质滥用、内科疾病和其他的精神科障碍。发作的频率从每天多次到每年几次不等。通常是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担心发作的后果(可导致回避恐怖性地点或情境),并且明显地行为改变和发作相关。

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一个组成部分;惊恐障碍的惊恐发作间期需存在持续的担心。但并非所有的惊恐发作都意味着或出现惊恐障碍。

 (一)流行病学和可能的病理机制联系

患者就诊时主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濒死感等疑似冠心病的躯体症状,很少说情绪体验。约1/2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但90%的患者心脏检查正常,但患者自疑心脏病,按心脏病治疗无效。我国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低,所以容易误诊。据报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的焦虑症中有26%~34。2%为惊恐障碍,被误诊者中近半数有类似惊恐发作。另一方面,惊恐障碍也可恶化心绞痛。焦虑在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一定作用。惊恐障碍的发作期除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外,还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使心绞痛加重。

国外报道,在连续就诊的心脏病门诊患者的50位被试中,62。2%患有惊恐障碍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症,一个主要问题是,惊恐发作和心脏病症状可能有重叠。

据估计,25%的心脏病患者有惊恐障碍。心脏病的结局和惊恐障碍有很强的关联性。惊恐障碍可能通过加快心率、升高血压,甚至增加小管状血管阻力而引起(或加重)缺血性疼痛。包括惊恐障碍在内的焦虑障碍的人群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患病率增加;焦虑障碍在冠心病中作用重要且被严重忽视;焦虑患者中,心脏症状或许真的表明有心脏病,这类患者中心脏病的低诊断可能是个问题。焦虑障碍和心脏病之间症状可能重叠也在检验二者之间关联时成为一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关联性强,而不仅局限于心绞痛和惊恐障碍。焦虑程度也部分反映了心脏不适的严重程度。

(二)临床联系

惊恐发作/障碍与心绞痛临床上存在联系:

1)病程特点相似,均呈发作性。

2)临床表现有相似或重叠。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

①躯体症状/征象: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如震颤、心动过速、神经性呼吸急促、高血压、出汗、胃肠不适)有关,它常和过度换气综合征混合出现。

②担心死于心脏或呼吸系统问题可能是主要焦点,使得患者(常反复)前去急诊。

③惊恐障碍可能在有“无法解释的”内科症状(胸痛、背痛、包括肠激惹综合征在内的胃肠道症状、疲劳、头痛、头昏或多系统症状)的患者中未被诊断。如根据出现的频率排列,和惊恐发作有关的症状有:心悸、心跳或心率加快;出汗;颤抖或摇晃;气短或憋闷;窒息感或吞咽困难(“癔症球”);胸痛或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头昏、站不稳、头晕或虚弱感;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感到与自我或环境分离);失控或发疯感;濒死感(“极度痛苦”);麻木或麻刺感(感觉异常);寒战或潮热。可见,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心绞痛的特征性表现和非特异性表现有很多相似或重叠。

3)辅助检查惊恐障碍可有改变,如心电图可有缺血性改变,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4)二者可共病。

浸泡在蜜糖里的心脏——糖尿病性心脏病

根据我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住院患者中,30%~38%患有冠心病。对该人群进一步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死亡率为5~6倍。

长期的高血糖就像是腐蚀剂在侵蚀血管。高血糖在血管内霸道横行,召集一批搞破坏的兄弟,如炎症、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起联合作战,企图通过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破坏血管这堵坚实的防卫墙,以达到损害君主之官——心脏的目的。高血糖处心积虑,一天天招兵买马,久而久之,先导致心脏的微血管功能受损,从而使心脏的大血管血流减少,使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左室功能异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也就是所谓的糖尿病性心脏病,即糖尿病患者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而所致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

为了对抗高血糖这个潜在的危险分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把握的原则是“不可赶尽杀绝”,也就是不能把血糖降得太低,低血糖的风险完全不亚于高血糖的危害,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造成心脑血管的严重损害。

然后是“多管齐下”,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西药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适当结合中药治疗,定期检测血糖,定期检查心脏情况。同时配合饮食调节,适量运动,“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高血糖”这个“对手”,成为它的主人。

改改你的“心脏病性格”

对于“心脏病性格”这个词,估计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是由美国心脏病医生梅伊·弗瑞德曼和瑞·罗森曼发现的,简单来说就是个性急躁、好胜心强、急于求成。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普遍都有这个共识,很多冠脉综合征患者,都是个性强、工作效率高、脾气急躁、个性固执、紧迫感过强的人。

说起来,这也是个意外发现。我们都知道,医院的诊室外面是有凳子的,候诊的病人可以坐着休息。有一次,这两位心脏病医生请了一位家具商帮自己医院修理破损的家具。后来,这位家具商随口问了他们一句:“你们的病人是不是都特别心急?”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他们俩就问家具商是怎么回事。

家具商说:“我发现你们的椅子和沙发的扶手,很多都坏掉了,一定是你们的病人心急,用手抓坏的。一般来说,普通人家的椅子,很少有扶手坏的。”家具商的话引起了这两位心脏病医生的深思,他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提出了A型与B型性格理论。他们还发现,A型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曾经有一位患者是这样跟我描述自己的状态的:“董大夫,您得帮帮我,您还真说对了,我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散步,什么叫悠闲,每天都是心急火燎、忙忙碌碌的,可是好像我也没做出什么成绩出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而且,我是很要强,很要面子,处处都想着要高人一等,总觉得不如别人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这也就罢了,我愿意把它理解为上进心强。可是我又过于看重得失,总是在计算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总在计算投入产出比。就像来您这儿看病,要不是感觉问题严重,我肯定不会浪费时间跟您说这些的。”

对于这种性格的患者,老实说,假如不能从情志上进行调整,单靠服药,肯定不能给心脏很好的养护。因为这类人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肌代谢需要的耗氧量会增加,特别容易出现冠心病。假如已经有了心脏病,就更糟糕了。

如何在春季化解心脏毒素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我们的身体里集聚了一个冬天因为“冬藏”和各种进补而积攒的废物、垃圾。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把这些累计已久的废物排出去,对身体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春天这个适合排毒发陈的季节里,我们既要养肝,也要养心,给心排排毒。

我们医院有位护士小梁,一到春天,她就困得眼皮直打架,而且额头上隔三差五都要冒出几个包。有一天看她又哈欠连天,我跟她说:“小梁啊,你这总犯困,得注意点心脏。”

她不以为然地说:“谢谢您,董大夫。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我这犯困也没什么嘛。”我好心跟她解释:“犯困本身是没什么,正常现象,但犯困跟犯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是生理疲劳,有一些是病理疲劳。”

“犯困、乏力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它们可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这是因为一旦心脏不好,就会让血液循环不畅,那么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废物就会在组织器官里面累积,这些废物主要是乳酸,它能够刺激神经末梢,让我们犯困。这种犯困,就是心脏病的信号了。我看你额头总长包,说明心火旺,得注意点儿保护心脏。”

小梁一听害怕了,连忙做了个检查,结果是我们都希望的,她的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看她松了一口气,我又接着提醒她:“现在正好是春天,你要想不这么困,头上不长包,得给心脏排排毒。”

我跟她说:“你可以试试用莲子心泡茶,这是化解心脏热毒最好的办法了。莲心很苦,但正是这种苦,可以帮我们散发心火。而且莲心虽然是寒性,却不会伤及阳气。不怕麻烦的话,你还可以加点生甘草或者竹叶,排毒效果会更好。”

除了喝莲心茶之外,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吃点苦瓜、喝点绿豆汤帮忙排毒。而且,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进行日常保健。在大家手掌心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有一个少府穴。大家找它的时候,可以握拳,然后在你的小指、无名指指尖中间,这个位置就是少府穴了。平时有空的时候,大家可以稍微用点力气按按这个穴位,两只手交替进行,能够帮我们清心除烦,有助于心脏排毒。

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的危害 心律不齐危害

相关资讯

心律不齐危害

心律不齐危害:   首先心律不齐对正常人症状有直接关系。比如与呼吸周期有关系,首先就...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什么?这个吃什么有两种:   一个是吃饭,就是饮食;...

心律不齐危害

心律不齐危害:   首先心律不齐对正常人症状有直接关系。比如与呼吸周期有关系,首先就...

心律不齐有什么原因

心律不齐有什么原因:   心律不齐生理性原因主要是指与呼吸周期有关,这种情况下一般最...

心律不齐严不严重

心律不齐严不严重:   心律不齐严重吗?心律不齐常见生理性心律不齐,比如说与呼吸周期...

心律不齐的危害

心律不齐的危害:   心律不齐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具有一定危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

心律不齐如何治疗

心律不齐如何治疗:   首先看一下心律不齐是不是生理性心律不齐。如果是青少年时期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