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吃那些

2020-07-14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什么?这个吃什么有两种:
  一个是吃饭,就是饮食;
  第二是指吃药,是指药物调整和治疗。
  第一,从饮食这方面,影响病人心率药物尽量就不要再吃,譬如说中医药中的人参或者西洋参,这些参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心率,这些吃以后就会对心律不齐有加重性作用,因此一定要远离这类所谓民间补药。
  第二,吃药这方面,心律不齐它分为快速性心律不齐或缓慢性心律不齐。快速性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调整减慢心率药物,比如拟交感神经类抑制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或减慢心率来改善症状。
  第三,心率缓慢引起心律不齐,可以通过服用中药叫心宝丸治疗,它有抬高心率作用。或者注射口服一些其他类药物来提高心率,来改善这种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吃那些相关阅读


心慌心跳心口痛未必是心脏病

心慌心跳心口痛,一般都认为必定是“心脏病”,其实不然。心理疾病同样可以引起心脏不适的感觉。在澳洲修心理学时,澳洲心理学家指出:每五位心口不适的患者当中,只有一位是心脏病患者,而其余四位都可能是心理疾病患者。

也就是说多数心口不适,心慌心跳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非特异反应。

在临床中,有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大都自觉心口不适,经检查未发现心脏有实质性异常。在无法找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医生只能依据病人自诉推理,做出模棱两可的诊断结论,如“可疑心肌劳损”等。

于是,按照这个假设的疾病,使用大量相关药物,一种不灵,再换一种,到头来症状并无改善,甚至反而更加严重。结果病人的罪受够了,钱也化光了,医生也很无奈。

心脏是对情绪最敏感的器官,任何心理情绪变化,心脏都会做出迅速反应。当遇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大脑神经兴奋,会令心脏加速,或节律紊乱,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心口痛、呼吸困难,这是人人都亲身体验过的。

由此可见,心慌心跳心口痛,并不一定全是心脏病。如果心口不舒服、经常心慌心跳或者胸闷气阻,又经过系统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反复服“心脏病药”又不能改善的病症。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想一想。

科学锻炼有助心脏康复

许多心衰患者把休息作为主要康复手段,以为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实际上,长期卧床或避免运动反而可能导致心衰的急性发作或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坚持运动的患者比以休息为主的患者,发生猝死等的风险要低20%左右。但是,仅有10%的心衰患者在出院以后进行锻炼,可见公众对于心脏康复的知晓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此,简要介绍一下心脏康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监测的运动训练、医学评估、心理、营养咨询及危险因素的控制等方面,其中有监测的运动训练(即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其目的是帮助心衰患者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轻度体力活动不会引起心衰症状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心脏康复。

进行系统锻炼前,首先应到医院检查,排除运动的禁忌证(如急性冠脉综合症,恶性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等),并且进行常规的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肺运动试验可通过检测不同强度运动状态下机体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客观地评价心脏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是制定运动计划最主要的依据。检查完毕后,由专业的康复科医师制定运动方案。

康复运动主要由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组成。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是康复锻炼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慢走、跑步、骑车、游泳等,应根据自身运动能力进行选择。运动强度应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制定,其中一个较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监测运动心率进行量化:起始的目标心率是50%储备心率(计算方法为:50%储备心率=静息心率+(最大运动心率-静息心率)×50%,最大运动心率和静息心率均以心肺运动试验测量值为准)。适应以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使目标心率达到60%-70%储备心率。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真正运动的时间及整理运动时间,针对体力衰弱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延长热身运动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真正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为保证安全性,最初1-2周推荐在医院进行,运动的同时监测心电图、血压,第3-12周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应以后可在家庭开展。

有氧运动进行3-4周后,患者也可以增加抗阻运动的锻炼,包括重物拉举、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可作为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抗阻运动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较小的运动量开始,运动初期也应对最大运动量、心电图、血压进行监测。适应以后逐渐增量,推荐的目标是每组进行10-12次运动,每天重复1-2个循环,每周进行2-3天。进行抗阻运动时呼吸的调整是关键,应注意在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长期坚持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是,患者也应注意运动的科学性,遵医嘱进行,切忌凭着自身感觉盲目增加运动量,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同时,心脏康复运动和药物治疗不能相互替代,运动的同时也应坚持服药。

三招远离假日心脏综合征

繁忙的生活节奏使得聚少离多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节假日往往成为亲朋聚会的唯一时机。

春节一过,小长假陆续到来。过几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假期到来前,我们先给大家送上温馨小提示,“三招远离假日心脏综合征”。

“假日心脏综合征”是指健康人在节假日期间出现以心律失常在内的心脏急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综合征。这种综合征与长期的心脏病史无关,而是与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三大诱因引发心脏综合征

“假日心脏综合征”并不是新名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出现,假日期间的心脏并发症可达平日的6-8倍。其中,饮食结构被打破,诸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以及打牌等娱乐活动是深层诱因。

在重大节日或活动如春节、世界级体育赛事期间,或者股市强烈波动时期等与患者本身有直接关系的时间节点,也容易出现病人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梗、心绞痛等情况。

另外,常年存在的散发病例也是“假日心脏综合征”的诱因之一。散发病例未必是赶上过节发病,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心情低落、精神压力增加等情况,这个时期的频繁应酬,就像一个导火索,很容易点燃心脏综合征。

节假日前莫更忙

与老年人不同的是,对于年轻群体来讲,为了能将小假期延长一点,延长放松休闲时间,很多年轻人往往会选择调休,从而导致连夜加班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加班加点赶任务的过程中,更易引发综合征。

有一位年轻患者就是上述情况,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及时救治。很多时候,因为熬夜加班,短短几分钟内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再也没能抢救回来。这种现象近几年呈逐年攀升趋势,尤其要引起广泛注意。所以节假日前夕,年轻人一定要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日常建立科学生活观

生活中常常能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走在大街上,很多开汽车的往往是年轻人;中年人多选择自行车出行、装备精良考究、趋于半职业化;而老年人则更多以步行为主,饭前饭后时段,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实际上,不同的出行习惯,反应的恰恰是不同机体在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上的潜意识。

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尤其是中年患者群体,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拿到体检报告,但不想吃药,而是希望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的方式来改善身体状况。

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这种态度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未必科学,而且对恢复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日常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好事,不能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才想到这些。

老年人不要“太要强”

对于疾病的治疗方式因人而异。日常接触的患者中,很多患者缺乏科学态度,寄希望于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避免药物或手术治疗。但患者忽略了个体差异问题,如果患者在本身已经处于血糖、血压升高状态的情况下,仍然拒绝药物治疗,则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人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往往因为一种疾病跑到多家医院去就诊,面对不同医生给予的就诊结果的部分出入,患者内心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焦虑。

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迫在眉睫的不是做心脏搭桥或支架手术,背后的科学素养、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模式,才是重中之重。

与年轻患者不同的是,很多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往往更重视医嘱。

老一代人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子女成年后,无论多繁忙,都应抽出足够时间给予“反哺”。对于老年人来讲,预防假日心脏综合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药物一定要留出余量,以供不时之需。只有在充分作足准备的情况下,患者才能在遇到不舒服的情况时,及时控制病情,缓解心理恐慌。

其次,提前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不要等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药物已经用尽才到医院就诊。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不要“太要强”。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在家看护孩子的老年人因过度劳累病倒。有的老人则积极投身于户外运动中,并且热衷于挑战极限项目。实际上,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相应年龄段有相应年龄段要做的、适宜做的事,切忌心态太“要强”。

有种头晕是心脏病

65岁的老李最近总头晕,有时走着走着就会眼前发黑,甚至晕倒。他以为是中风,去医院检查了脑血管,基本没问题。直到一次严重的晕倒后,老李被送医做了24小时心电图,才发现他有心动过缓,一分钟心跳只有30多次,有时心脏甚至会停跳10秒以上,从而导致了他的晕倒。正常人心跳是60~100次/分,小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又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分,一般称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者和运动员,无需治疗。但普通人群清醒状态下,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分,多为病理性,往往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等类似中风的症状,需要及时治疗。目前对于心动过缓,还没有能够长期提高心率的口服药物。

积极纠正病因并排除药物影响后,若患者心跳仍然过缓,就有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给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心率。它的植入是一种微创手术,经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送入心脏,再将其与可产生电刺激的脉冲发生器相连,全部装置一般都植入于左侧胸部皮下。整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只需约1~2小时,切口小、恢复快,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并发症相对少见,患者不必有恐惧心理。生活中,心动过缓的人应饮食清淡,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高盐、高糖食物;多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心脑相通,脑子要好使得靠心

心是身体的君主之官,主神明,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困惑,使我们正常思考的不是大脑吗,不应该是大脑主神明吗?这个问题我们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个新闻。

国际在线曾报道过,美国一名37岁的女士米歇尔·马克虽然天生只有半个大脑工作,但是她能正常说话,还从高中顺利毕业,现在工作也很顺利。

英国著名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也刊登过这样的案例,法国的一名44岁的公务员其脑室里充满了脑脊液,原本正常的脑组织由于受挤压薄得像一张纸。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位“几乎没有大脑”的人智力正常,不仅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还在政府部门工作,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在这两则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即使大脑不完整或者是没有大脑,人也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看待看待心和大脑的关系呢?

我在年轻的时候脾气也曾经比较火爆,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中医的捍卫者,每当听到觉得不合耳的言论就容易急躁,和人辩论。一年春节,在一次家族的聚会中,不知说什么说起了头脑聪不聪明的问题,一个还在上大学学西医的表弟就说,中医真是太落后了,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错的,什么心主神明,现在地球人都知道,思维是脑子管的,关心什么事。

当时一听我就不乐意了说,心为君主之官,有了它的主宰,人才有思维、认知。大脑在记忆、推理方面功能强大,但他能让你善良吗,能让人高尚吗?很多人拥有知识智慧却缺乏情操,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上过学,不懂什么知识却是无比高尚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过人的才能和技巧,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都是脑子管的了的吗?我们有时听不懂音乐但是还是会被深深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心可以去领悟,遵循内心生活会简单快了的多。这个世界上种种迹象都表明,大脑就是一个高级的计算机,有存贮、计算功能,但是最终指挥它的,还是写在机器里的程序,也就是我们的心。

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吃什么 心律不齐吃那些

相关资讯

心律不齐危害

心律不齐危害:   首先心律不齐对正常人症状有直接关系。比如与呼吸周期有关系,首先就...

心律不齐有什么原因

心律不齐有什么原因:   心律不齐生理性原因主要是指与呼吸周期有关,这种情况下一般最...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什么?这个吃什么有两种:   一个是吃饭,就是饮食;...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好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好:   心律不齐一旦出现以后,我们就涉及到治疗。但是不管怎么治疗,...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   心律不齐就是指心脏跳动不规律,或快或慢,甚至还有停跳情况,其...

心律不齐严不严重

心律不齐严不严重:   心律不齐严重吗?心律不齐常见生理性心律不齐,比如说与呼吸周期...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好

心律不齐吃什么药好:   心律不齐一旦出现以后,我们就涉及到治疗。但是不管怎么治疗,...

心律不齐吃什么

心律不齐吃什么:   心律不齐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用药,...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那些:   心律不齐吃什么?这个吃什么有两种:   一个是吃饭,就是饮食;...

心律不齐如何治疗

心律不齐如何治疗:   首先看一下心律不齐是不是生理性心律不齐。如果是青少年时期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