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怎么办

2020-07-14

引起抑郁的原因非常多,会给身体、生活、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的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选择药物控制,另外要注意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规避不良情绪。生活中还要做好护理,睡个好觉,适当的做一些合适自己的运动,全方面的调理抑郁。

抑郁症在当前社会上并不少见,这类人群经常会表现出思维迟缓、睡眠差,总是担心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最可怕的还会使人自杀,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所以有针对性的治疗非常重要,一起来看下抑郁怎么办?
  1.不要自责
  抑郁症人群经常会萌生出消极的情绪,遇到事情走向不好,经常会将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当检测到疾病之后,就会自责是自己造成的。其实不管是何种事情,当发生之后,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加以改善,下次注意。
  如果不是自己造成的,也要考虑是否有其他途径来规避,切莫太过自责,将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归根结底是要做到三个“不”字,昨天不后悔,今天不生气,明天不担忧,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每天都保持一份好心情。
  2.规避不良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自身心理健康,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受刺激受干扰,如果某些地方令你伤感,那么最好不要去,对一些会让你生气的人敬而远之,此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
  3.睡个好觉
  良好对面是预防抑郁症最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失眠,很容易造成情绪问题,也会容易导致抑郁症,因此如果存在失眠的困扰,一定要设法进行解决,不要让它越来越严重,影响自身健康。
  4.多到户外运动
  在户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是对抗抑郁症最有效,也最天然的一种药物,尤其是那些从事室内工作的人群,要保障自己每天平均有两小时,是在室外进行活动的。周末最好安排自己,到户外活动一下,不过在室外运动的时候,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遇到突发状况。



抑郁怎么办相关阅读


抑郁性疾病的四个基本类型

1、伴有轻度焦虑的抑郁性疾病

在此组中的轻度抑郁疾病被称作“适应障碍”或“情境性反应”。如考试失败后出现抑郁,这些通常在2-3周内就会消失。这里所说的抑郁无论躯体还是心理上的症状和体征都是轻度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中许多病人可能同时伴随焦虑症状。焦虑病人病情未得到缓解时也可能变成轻度抑郁。

治疗这些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通过讨论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和使用抗抑郁剂。有时也必须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剂。对于轻或中度病例,在症状消失后至少还要继续服用抗抑郁剂三个月。

2、严重抑郁疾病——精神病性抑郁

常表现为极少说话,存在妄想或幻觉,自杀观念或企图,体重严重减轻。病人可能会感到一些不真实的事情,“疯子”的一面变得更加明显。尽管它是以抑郁这种情绪问题出现的,但已经演变成了“疯子”的类型或精神病性类型。精神病性抑郁有以下严重的形式:

(1) 重度抑郁疾病——单次发作

(2) 复发性重度抑郁疾病,如重性抑郁反复性的背景

(3) 躁狂-抑郁性疾病的抑郁相

躁狂抑郁性疾病是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患者在某些阶段(可能有几天)变得恰恰相反-异常的心境高涨,此时称为“躁狂”。这一突然的改变不是恢复了正常,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不正常。事实上它是通过无意识的“伪装”来消除抑郁的心理方法,而现实中他根本不是这样。从极度高兴到极度忧伤的波动性类型被称作“双相”的“躁狂-抑郁”障碍(两极,一上一下)。患者可能在同一阶段出现躁狂或抑郁。躁狂本身则很少单独重复发生。 作为精神病的精神病性抑郁和躁狂,最好在急性期要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四环类、单环类抗抑郁药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赛乐特。

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病性抑郁的主要症状被控制之后,需要对“丧失”或其他的情绪问题进行治疗。心理治疗通过讨论、支持和帮助等方法来克服对“丧失”的情绪反应,这是一个难点。

因为复发频繁,对躁狂-抑郁障碍的治疗通常要持续许多年,甚至有些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单次发作的治疗需要至少持续1年。

3、非痛反应

爱人、亲属或亲密的朋友的死亡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丧失感和忧伤。对亲友死亡这种丧失的反应称作“悲痛”。悲痛反应(或称忧伤反应)是生活中的正常反应。悲痛有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出生震惊和不相信某人已真正去世的感觉,伴有哭泣和抑郁。其后是愤怒,因为有关人员没能竭力挽救亡者而生气,愤怒甚至会针对死者,因为他/她的去世造成自己的烦忧。几周或几个月后悲痛反应慢慢减弱,接受了失去的现实。正常的悲痛只需周围人的支持而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发现克服悲痛很困难,那就需要得到来自医生的额外帮助了。

4、其他抑郁疾病

抑郁性反应或抑郁性疾病也可发生在:母子分离、患有严重疾病如癌症时、因治疗某种躯体疾病或重大手术之后定期服用某种药物之后。治疗这些类型的抑郁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首先需要抗抑郁剂治疗。

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

1、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2、循序渐进。

3、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4、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5、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6、努力识别那些典型的抑郁观念(例如全或无思维、折损生活中的积极方面),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内部折磨者,因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帮助你摆脱抑郁。

7、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8、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

9、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病症中恢复。

10、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最后,请记住:

抑郁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抑郁并不是你本人。

焦虑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焦虑并不是你本人。

愤怒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愤怒并不是你本人。

这些心理状态与几百万年来的心理进化密切相关,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情绪所引发的自我判断就像天气状态一样不可靠。你越同情自己,你就越不会成为自己"阴晴不定的朋友"。如果你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朋友,即使仍然抑郁,你还是前进了一大步。你现在已经向康复的目标迈进了。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治

抑郁症的核心问题是抑郁,但临床症状却十分多变,这也是该病易被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人们因为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自身的性格特质,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在抑郁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临床医生所见到的各类抑郁表现,可理解为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与个体性格特点相结合后的产物,如何准确及时地诊断抑郁症,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许多专业知识,这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但了解抑郁症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助于识别身边的抑郁症。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至少持续两周的情绪低落。病人对此感到痛苦,且严重妨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然而不少抑郁症病人就医时只诉述躯体症状或其他症状而不谈及心情,他们常开始时去通科医院就诊,当反复检查未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时,才会转来精神科就诊。

对部分不善于或不习惯于直叙自己心情的人而言,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和性格内向者,如有日常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无望感,无助感,精力和动机减退或丧失,自尊和自信下降,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时,应该考虑抑郁症,因为这些症状均涉及精力、兴趣和自信的下降、减退或丧失,这些症状亦常被概括为失落感。抑郁症可说是严重而持久的失落感。

抑郁症亦有生物学症状,也就是通科医生说的躯体症状。最常见的情况是病人感到身体不适,但又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辗转于通科医院的各科间,反复就诊,却疗效甚微。抑郁症病人的躯体症状提示临床医生,特别是通科医生以及病人家属,应重视病人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这些症状包括:睡眠增多或睡眠质量下降;性欲减退或丧失;体重下降;内脏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或原来的躯体疾病症状加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

同时会伴发精神症状,如焦虑;犹豫不决,思维反刍,强迫观念;疑病症状;人格解体;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思考困难;疲乏感等。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伴发精神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口干、心悸、发抖、出汗、面部潮红等。

此外有的还有精神病性症状、附加症状或并发症状。主要有妄想、幻觉、嫉妒、猜疑之类症状,可造成诊断困难。

抑郁症是病,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抑郁症的自然病程为1年半至2年,期间会有症状的缓解或恶化,如不正确治疗,大多数病例会复发,而且因为多数病例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约有5%到10%会迁延成为慢性。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疗程,目的在于预防复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不外乎三个方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抽搐)治疗。较轻病例或许可以单用心理治疗;中重度的病例必需药物治疗;至于严重病例,特别是有消极意图或行为,就应该住院、施行电疗。

哪些儿童更易患抑郁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抑郁已经被大众所了解和熟悉,但是我们一般想到的抑郁,大多是我们成人,我们可能习惯性的觉得,孩子还小,天真烂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怎么可能出现抑郁呢?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均发现:孩子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在澳洲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整体而言,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在儿童期,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差异不大,但在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要高于男孩。因为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而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给予引导和鼓励烦恼期就会过去的。但是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期慢性,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为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对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哪些孩子容易患抑郁障碍呢?

首先,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为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16岁)最为常见,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早1-2年,出现频率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和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也增高。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而小学生抑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生中尤其明显;在性别上来说,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虽然在青少年早期,男生的抑郁水平整体似乎高于女生,但是女生出现抑郁的增长速度快于男生。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与女生在青春期身体上的变化和带来的压力等可能有关,也与孩子青春期时,家长常处于“中年危机”这一自身困难时期可能自顾不暇有关。所以,如果是男孩,我们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应该关注其情绪的变化是否是抑郁的可能,而如果是女孩,我们尤其要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而在青春期时,家长们也要努力的自己顺利度过中年危机,及时在处理自身情绪和良好教养孩子方面做好统一与协调。

其次,在家庭方面,从遗传角度来看,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所以如果家族的两系三代成员有抑郁的病史,那么这个家族的后代更容易患抑郁障碍,且女孩受遗传的影响要高于男孩。父母单方或双方罹患抑郁的话,孩子更可能从遗传上获得抑郁的易感素质和易感气质,他们也更多的处于父母抑郁的教养环境中,抑郁的父母常具有较差的适应性应对技能,他们更可能采取拒绝或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而这些教养方式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如母亲对幼儿敏感性高时,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的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似乎关系不大,母亲如果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于孩子身上,那么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那么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是,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有可能减少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危险性,且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正如很多人所说,父母关系不和睦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排序中,影响最小的,是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是不见又不散。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孩子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的时候,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社会退缩、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所以某种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孩子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抑郁的典型主观体验就是无望、无助、无价值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无”症状,当孩子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排斥和孤立,对自己发展和维持社交关系的能力缺乏信心,就会倾向于采取回避社交的行为,远离同伴,导致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或者不愿意寻求同伴的支持和帮助,难以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容易陷入抑郁的思维中。他们也容易怀疑自己不能控制环境中潜在的威胁,对环境事件充满担心,常处于强烈的应激和焦虑、唤起状态,使自己深陷抑郁的情绪而出不来。

在孩子的人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他们会过度消极悲观的认为这种坏事情会因为自己的不好而反复出现,且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也有很多孩子,将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那么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排名达不到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时,他们也更容易抑郁,这更加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应试教育的良性引导,在父母本能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上,除了希望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以外,更要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抑郁的一个核心症状是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现在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差点,但是他依然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最后,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问题,且在这方面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有极显著的差异。躯体疾病本身就对儿童青少年构成应激,尤其是造成或轻或重、或暂时或长久的身体缺陷的情况下。在躯体疾病的背景下,治疗疾病的过程严重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使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没有归属感、对他人评价敏感等,且逐渐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孩子越关注自我,就越容易忽视生活的其它方面,兴趣和热情骤减,越关注缺陷和不好的事情,就越难看到世界的美好,越难感受到乐观积极的未来,越来越感觉:我是不好的,我没用,我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抑郁 抑郁治疗

相关疾病

抑郁

相关艾灸

精神紧张-心情抑郁

相关资讯

抑郁症吃什么药

抑郁症吃什么药:   药物治疗分为西药和中药,目前以西药当中,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是比较...

轻度抑郁治疗方法

轻度抑郁治疗方法:   总体来讲,可以认为轻度抑郁是可以治好的。   轻度抑郁,首先...

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抑郁症的病因不明确。研究表明,抑郁症跟遗传因素、患者的经历...

产后抑郁怎么治

产后很多人是容易出现抑郁症的,它的治疗方法是食物调理、精神安慰、自我暗示、环境营造、...

轻度抑郁症的表现

轻度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临床表现没有本质的区别。轻度、中度...

产后抑郁怎么自我调节

对于产后出现了抑郁倾向的人,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来进行调节,通过音乐可以放松自己的状态。...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病因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病因:   抑郁性焦虑症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焦虑症跟遗传...

怎么治产后抑郁症

出现产后抑郁症后,首先需要自我调节,将抑郁精力转移到照顾孩子身上,同时产妇家人和夫妻...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危害

抑郁性焦虑症有哪些危害:   焦虑症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情低落的表现,一般把它称作为伴...

产后抑郁的原因

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就会开始孕育下一代了,也就是生孩子,但其实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