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乙肝疫苗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乙肝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打乙肝疫苗是通过注射疫苗,致使体内产生足够的乙肝保护性抗体,当人体遭受到乙肝病毒侵袭时,这些抗体可以起到保护性的作用,避免病菌进入人体。不仅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可以打乙肝疫苗,即便是成年人也可以打乙肝疫苗,但是在打乙肝疫苗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事项。

乙肝疫苗是常见的一种疫苗类型,不仅新生儿在刚出生之后要及时打乙肝疫苗,即便是成年人或者是其他人群,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仅仅注射一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注射2~3次才可以。那么,打乙肝疫苗是怎么回事?
  一、打乙肝疫苗是怎么回事
  乙肝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疾病,该种疾病和其他肝部疾病有所不同的是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通过多种途途径可以传染给他人。血液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都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想要预防感染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或者是防疫部门打乙肝疫苗,促使体内产生足够的乙肝抗体,当体内受到乙肝病毒侵袭时,这些抗体可以起到保护性的作用,避免病菌进入人体。
  二、打乙肝疫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新生儿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新生儿打乙肝疫苗必须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尤其是出生后前12个小时注射疗效最好,如果在出生48个小时再打乙肝疫苗,预防的效果比较差。另外新生儿在打第1针乙肝疫苗之后,需要3~4周左右体内才能产生保护性的抗体,所以在6个月左右时要打第2针乙肝疫苗,12个月时打第3针乙肝疫苗。打完疫苗24小时之内,注射部位不要碰到水,以免诱发局部感染。
  2.成年人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成年人在打乙肝疫苗一个月之后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方面的检测,确定身体内是否有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如果身体内保护性抗体不足,要及时的补充第2针。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打乙肝疫苗的时效在2~3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疫苗的效果会越来越差,需要再次注射。



打乙肝疫苗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许多乙型肝炎患者对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无心理准备,以为乙型肝炎会很快治愈。所以常常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因此,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干扰素只能对部分病人有效,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使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得到改善;长期目的的达到HBeAg的血清学转换,最终达到HBsAg消失的目的。

但是,长期目标绝不可能短期实现,需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

乙肝五项指标都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颗粒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是直径42 nm (纳米)的球形,病毒的外膜厚7 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直径约28 nm,为病毒的核心,其中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DNA)和DNA聚合酶,病毒基因组中的核酸长度约3200个碱基对(3.2kb)。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和抗-HBe。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项指标(即: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表面抗体——抗-HBs属于“中和抗体”,能“中和”并清除乙肝病毒,是机体免疫功能战胜乙肝病毒的主要“武器”。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某一片段为抗原可制出乙肝疫苗,预防人类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e抗原有促进病毒成熟的作用,常表示体内有完整的病毒颗粒(Dane颗粒)存在,具有传染性。同时,e抗原又是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因此,血清中有e抗原存在也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乙肝病毒的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复制”,这一过程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乙肝病毒感染了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利用肝细胞的能量和物质,将病毒的各个部件分别复制,然后再进行装配。它的复制过程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过多的病毒外膜(HBsAg)。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爱做“衣服”的病毒。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13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肝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并有传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有时,病毒也会发生一些变异,只产生表面抗原和病毒的其他物质,不产生e抗原。所以,有些病人的血清中仅可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e抗原和病毒DNA为阴性。

在这五项指标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如果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小三阳”感染者。

这就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五项指标。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病毒,感染了全世界近20亿人口,并使得2.4亿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后为什么还会发生肝癌

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后为什么还会发生肝癌呢?是不是抗病毒药物没有改善乙肝病毒对肝脏造成的伤害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谁是乙肝疾病进展的元凶?

有一项研究,把病人按最初检测的HBV DNA(基线HBV DNA)水平分为≥105、104和<104拷贝/ml三组,观察这些病人13年后肝癌的发生率。结果发现HBV DNA水平越高的患者将来发展为肝癌的几率越高。

还有一项研究,把病人按最初检测的HBV DNA(基线HBV DNA)水平分为≥106、105~<106、104~<105、300~<104和<300拷贝/ml五组,观察这些病人13年后各组有多少有发展为肝硬化。结果同样发现乙肝的结局与病毒复制有关,HBV DNA越高,将来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也越高。看来,病毒复制是疾病进展的元凶。

后来,研究者又把这些病人按不同的HBV DNA水平再细分为ALT异常的和ALT正常的两组,观察他们13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结果发现,肝功能异常且HBV DNA高者,比肝功能正常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

乙肝病毒复制是乙肝疾病进展的元凶。只有用抗病毒药物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才有可能阻止慢性乙肝的疾病进展,而肝功能异常者更需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我国有一项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其中436人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15人服用安慰剂治疗。3年后,服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21%病情发生进展,因肝衰竭、肝癌、自发性腹膜炎或消化道出血死亡;而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只有9%病情发生进展。

如果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拉米夫定耐药,肝病进展的发生率更低,只有5%;即使发生拉米夫定耐药,其肝病进展的发生率(13%)也低于没有抗病毒治疗的安慰剂组患者。

尽管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断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但抗病毒治疗明显减少的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的乙肝疾病的预后。由于这几年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乙肝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生活大大改善,大多数乙肝病人可以吃着一片药,正常工作、学习、结婚、生育。因此,不要因为个别患者发生的肝癌,就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最近有一位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尽管HBV DNA已经下降得较低的水平,但仍未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他很犹豫是否要停用干扰素,来信问我:是不是停用干扰素就得长期服药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女病人。

这位女病人在我院参加干扰素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在治疗8个月时出现了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无法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她的e抗原水平已经很低,距离血清转换仅一步之遥。是停用干扰素还是继续治疗呢?我建议她停用干扰素。因为她继续治疗后很可能加重她的甲状腺疾病。她很犹豫,但也十分害怕甲状腺疾病加重。这时,我告诉她干扰素有时还会有“后续作用”。

于是,她停止了干扰素的治疗。我继续在门诊对她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停药后不仅HBV DNA没有反弹,而且还发生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继续随访2年,这位病人一直保持乙肝没有复发。

那么,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干扰素停药后,一些在治疗期间未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还可能继续发生血清学转换,甚至有3%~5%的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真正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这就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不过,这种“后续作用”一般都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或/和表面抗原定量低于1000 IU/ml患者的身上,对于治疗期间HBV DNA没有下降的患者或表面抗原较高的患者,在干扰素无效停药后,还得依靠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控制疾病的进展。

最近向我提问这位病人是否停药,主要取决他对干扰素的耐受情况。如果干扰素对他的副作用或伤害较大,难以耐受,可以停药观察。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可以继续治疗3-6个月。

胸腺肽类制剂治疗乙肝有效吗

胸腺肽制剂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胸腺肽制剂有三类:普通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及胸腺肽α1。普通胸腺肽制剂是最早上市的胸腺肽制剂,上市后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增强免疫的作用,为重症肝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从此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但这种胸腺肽来源于动物的胸腺,化学结构不明确,成分及含量不稳定,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检索国内文献即可发现,没有该药正规的临床试验文献,尤其是一些口服的胸腺肽制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有多少治疗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而注射制剂常常引起过敏反应,曾被国家药监局通报。因此,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不再使用。

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均为人工合成的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的化学结构为胸腺生成素中第32~36五肽,成分及含量稳定,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少见。但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胸腺五肽中有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有些没有免疫增强作用,甚至有抑制免疫作用。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是胸腺肽α1,而胸腺肽α7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经过试验证明,胸腺肽α1比胸腺五肽在增强人体免疫作用方面强10~1000倍。由于胸腺肽α1的分子量很小,不良反应更加少见,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胸腺肽α1在胸腺五肽中的比重不到1%,需要经过进一步提纯及人工合成,因而价格较贵。

但是,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在增进免疫系统反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药物可能促进了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的成熟并使其激活,积极地分泌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和淋巴因子,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病情得到控制。但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进口和国产胸腺肽α1制剂价格较贵,且抗病毒作用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进一步证实。

在2005年版《乙肝指南》发布时,由于当时上市上抗病毒药物有限,因此,仅推荐少数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又有经济条件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患者使用。而现今已经有多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上市,临床效果肯定,治疗方案和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美国生产的胸腺肽α1制剂——日达仙在美国的乙肝指南中都没有被推荐,说明其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并不肯定。因此,我国2015年版《乙肝指南》也未推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去花高昂费用使用那些疗效不确切的胸腺肽类制剂治疗。

打乙肝疫苗

相关资讯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在刚出生24小时内就要注射乙肝...

打乙肝疫苗不能吃什么

注射疫苗之前,不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对注射的情况造成影响,尽量选择一些容易...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