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乙肝抗病毒的疗效

2020-07-14

评价乙肝抗病毒的疗效,还要根据相关的检测数据,比如血清HBV-DNA承载量、血清HBeAg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如何。如果这些检查的指标符合乙肝病情已经恢复,出现好转的迹象,则代表乙肝抗病毒的疗效比较确切,如果低于正常值,则代表疗效较差。

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样,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促使患者的肝脏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很多患者对于乙肝抗病毒这一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是太了解。那么,怎样评价乙肝抗病毒的疗效?
  一、血清HBV-DNA承载量
  首先评价乙肝抗病毒的疗效,要看血清HBV-DNA承载量。这一承载量主要显示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性如何。如果承载量越高,表明病毒的活跃性越强,数量也比较多。但是对于这一检测项目不同的医院机构,由于设备以及试剂选择的差异性检测的标准会有所不同。如果检测的数值过低,并非是指患者的体内没有乙肝病毒,只是血液中病毒的载量比较低而已。另外,这一载量的高低并不代表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相应的血清HBV-DNA承载量检查 结果显示低于参考的检测水平是抗病毒治疗主要目标之一。
  二、血清HBeAg水平
  HBeAg属于乙肝病毒独有的一种抗原,主要和病毒的承载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血清HBeAg水平越高,代表病毒承载量也比较高。所以这一水平是衡量乙肝传染性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当乙肝抗病毒效果明显时,这一水平会低于参考值。
  三、乙肝表面抗原水平
  乙肝表面抗原是否呈现阳性是确诊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如果通过相应的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则代表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乙肝表面抗原和血清HBeAg同样都有定量、定性的检测方法。定性只能显示检查的结果,属于阴性还是阳性用于诊断疾病,而评价抗病毒的疗效,则需要看定量检测。如果通过定量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水平较低则表示抗病毒疗效确切,如果表面抗原水平没有任何改变,需要及时的调理抗病毒治疗方案。乙肝表面抗原完全消失,同时乙肝患者体内存在着乙肝表面抗体,预示乙肝病毒已经完全被清除,是抗病毒治疗乙肝的最终目标。



怎样评价乙肝抗病毒的疗效相关阅读


hbv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它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乙肝在发病初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所以乙肝这种疾病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早期发现不及时,疾病持续发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便会很大,其中hbv阳性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

一、hbv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表明病毒复制存在,体内感染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无论乙肝是大三世还是小三世患者,现在都需要进行治疗。建议采用德国抗HBV高氧转化疗法,能迅速杀灭乙肝病毒,使HBV DNA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阴,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是治疗乙肝的首选,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作用。乙肝患者的ER功能正常,此时建议进行肝穿刺检查,结果提示肝脏有炎症时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不论肝脏有无炎症,应及早治疗。
  二、乙肝需要注意什么
  乐观的心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情,对待事情乐观、豁达,有勇气克服疾病和信心,对于肝病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态度。

良好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特别是对肝脏的营养供应和肝细胞的修复,虽然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免疫力,但不要太累。两者结合,对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积极意义。
  不应过分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但营养搭配应均衡,肉类与蔬菜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肉类,这类病人没有特殊的“禁忌症”,但医生叮嘱的一些事项需要好好遵守。

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否一次使用两针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而且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但是,我国政府对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免费提供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都是100 IU。

因此,最近我收到两位乙肝妈妈的来信,问我能不能在出生时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达到200 IU的用量?从理论上讲,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于注射了1针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但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还要考虑到药物的规格。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针剂一般是2 ml一支,而1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剂有的是1 ml一支,也有的是2 ml一支。如果使用了两支2 ml一支1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小小的注射部位一下子注射了4 ml的液体,肯定会形成较大的注射包块,很难吸收。

另外,两针药物同时注射也会增加注射污染的机会,如果是不同批号的两针药物同时注射也可能增加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因此不建议乙肝妈妈为了宝宝使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子女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国际单位(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 CHO乙肝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子女除了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外,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为什么呢?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大多数发生在母亲生育的过程中,胎儿因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因子宫收缩病毒渗漏过胎盘经脐带血进入胎儿的体内。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制做现成的乙肝抗体,可以“中和”并清除污染到婴儿体内的病毒。

因此要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因为一旦病毒感染了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扎根”并“复制”时,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起不了作用了。但是,乙肝疫苗也和乙肝病毒一样可以被乙肝抗体“中和”掉,两者一起注射可相互减弱免疫效果。

如果同时注射,应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对侧);也可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接种乙肝疫苗,两者间隔2~6小时以上,甚至延迟到出生1个月后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的,但因为容易漏种而不被推荐。

乙肝患者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肝硬化

正常肝脏在显微镜下像一片树叶,一个个肝细胞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被一些像叶脉一样的膜分割成许许多多的肝小叶。那些分割肝小叶的“叶脉”中含有血管和小胆管。人类的肝脏中,大约有150万个肝小叶。

慢性乙肝患者由于肝脏长期发炎,肝细胞不断坏死,就刺激了肝脏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这些纤维组织就是肝脏里的“疤痕”。疤痕增生多了,也像肝脏中的“叶脉”一样把一些肝细胞分割成不规则的一块一块的,形成一个一个的“假小叶”,并使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是肝硬化。

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有30%的肝细胞工作,就可以维持人的正常生活。肝硬化早期,肝脏的基本功能尚可以由肝细胞中的残兵败将们完成,维持白蛋白的正常供应,产生凝血因子,保证肝脏的代谢功能,因此还没有发生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医学上把这种早期肝硬化称为“代偿期肝硬化”。如果肝硬化继续加重,肝细胞几乎被纤维组织代替,甚至“全军覆灭”,临床上就会出现腹水、出血、肝性脑病或肝衰竭,这就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了。

肝硬化早期除慢性肝炎的表现外,可以没有其他特殊症状,被称为“代偿期肝硬化”。但随着肝脏内纤维组织的增多,把一些肝细胞裹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肝脏“假小叶”。

这些假小叶使肝脏内正常的血管受压,血流受阻,像河道阻塞一样,肝脏门静脉血管内压力增大,“上游”的血管出现“分流”,或形成静脉曲张。食道和胃底的静脉曲张,一旦受到食物磨擦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痔静脉曲张可引起痔疮出血。

由于肝脏产生白蛋白减少,加之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使腹腔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里的液体渗出到腹腔,造成腹水。腹水形成后,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着腹水进入腹腔,发生腹腔感染。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血中的内毒素和血氨升高。这些有害毒素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肝性脑病(即肝昏迷)。

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可使脾脏瘀血而引起脾肿大。脾脏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灭活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脾脏会“吃”掉一些衰老和异常的血细胞,维持血细胞的正常代谢。肿大的脾脏会把正常的血细胞也“吃”掉了,造成病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贫血。这就是医生们所说的“脾功能亢进”。

一旦发生了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就提示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肝脏失去了代偿功能,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可能通过B超检查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在B超下可见肝脏形态失常,肝脏缩小,肝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严重者可见肝硬化结节。另外,肝硬化患者的B超还可以发现门静脉扩张(≥1.3cm)、脾肿大、腹水。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也可以诊断肝硬化,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不仅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花费较高。现在,有一种能检查出肝脏硬度的机器,通过检查肝脏的弹性判断患者是否发展为肝硬化了。

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吗

刚刚有一位准备生育的乙肝女孩给我来信,说网上有医生说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她非常害怕,不敢生育。上面写着:“假如是早期妊娠怀孕头3个月得了急性病毒性乙肝,有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以轻易引起染色体畸变。”别说这段话连语句都不通,就说这位医生的观点根本毫无依据。

医生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回答病人的问题?医生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懂装懂,不能信口开河,不能毫无依据乱说。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毫无依据乱说很有可能伤害病人、延误病情,也会失去病人的信任。

妊娠期HBV感染,无论是慢性感染还是急性感染,都不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异常,也不会增加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不会引起胎儿畸形,但由于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发生胎儿死亡。

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可以造成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但妊娠不同时期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不同。在新生儿没有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妊娠早期和中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出生后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10%;但妊娠晚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达70%~100%。

乙肝抗病毒

相关资讯

乙肝抗病毒治疗要多久

乙肝抗病毒治疗要多久:   HBeAg阳性慢性感染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

儿童乙肝患者要如何处理

儿童感染了乙肝病毒之后,首先要弄清楚疾病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如果处于免疫耐受期,可以暂...

儿童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乙肝抗病毒治疗时需要注意:1、要规律的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随意的停止。2、每天坚...

治疗乙肝抗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乙肝抗病毒的药物,其一就是干扰素,包括长效干扰素,还有普通干扰素;其二就是核苷酸...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

如果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大概一年左右可以考虑停药。应用核苷类及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