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舒张压高是什么原因

2020-07-14

高血压的舒张压高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一方面是由于心率增快导致的。当心率增加的时候,动脉的舒张期就会缩短,血流量就会减少,从而使得舒张压增高。另外外周的阻力增大,也会影响到主动脉血液流速从而导致舒张压增高的现象。

高血压的舒张压高也是常见的高血压的类型之一。了解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助于及时的调理和治疗。一般来说心率增快以及外周的阻力增大是导致高血压舒张压高的主要原因。那么,高血压的舒张压高是什么原因?
  1、心率增快
  高血压的舒张压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舒张压就指的是心脏舒张的时候对血管的特别产生的一种压力。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舒张压要小于90。而高血压人群舒张压一般也会比较高,数据会超过90。心率增快是舒张压变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心率加快的时候,心脏舒张的时间就会缩短。这样就导致了短时间内通过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了。这时候主动脉中存留的血液就会增大,对血管壁的压力就会增强,从而导致舒张压增高的现象。一旦出现舒张压增高的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平时避免压力过大或者是久坐不动的现象。而且舒张压比较高的人群也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使得心率增加,加重舒张压水平。
  2、外周阻力增大
  除了心率增快导致的舒张压高的情况,还要注意外周的阻力,因为一旦外出的阻力增大的时候,主动脉的血液流动速度也会减缓,这时候使得主动脉中囤粮的血液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舒张压增高,压力变高的现象。单纯的舒张压增高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的早期,主要见于一些青年人群。这时候只要控制好体重,调理好自身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一般舒张压很快就会降下来。如果是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比较高的现象,就要引起重视,及时的进行调理,如果调理不好的,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高血压舒张压增高主要是由于心率过快或者是外周阻力导致的,平时一定要进行饮食和生活的调理,争取让舒张压降到正常的水平。



高血压的舒张压高是什么原因相关阅读


高血压应该吃些什么食物

高血压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它的形成与饮食关系密切。那么吃那些食谱简单易行,效果显著降压呢?

这个源自美国的降血压食谱(简称DASH)营养均衡,要求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水果蔬菜多,适量低脂奶制品,适量蛋白质和钾、镁和钙。它起先是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设计的,但因它符合饮食规律中的许多原理,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按照这张菜谱,每天能摄入2000千卡热量,组成成分如下:

◆5份新鲜水果。

◆5份谷类食品。

◆5份新鲜蔬菜。

◆两份瘦肉、家禽肉和鱼。

◆2~3份低脂奶制品。

◆每周5份坚果、豆类制品和植物种子。

◆少量的糖和饱和脂肪。

这份食谱简单明了,要读懂它不需理学博士学历。有研究表明,8周后,心脏收缩血压平均下降11毫米汞柱,心脏舒张血压下降5毫米汞柱。有些病人对降血压药物有抗性,医生就采取这种食物疗法。抗氧化物以及有利于人体循环的低脂食品、谷类食品,加上适量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没必要把食谱弄得很复杂。人体就像机器,食物就像燃料,我们只需保证使用最好的燃料就行了。

芹菜煲红枣

除了可治疗高血压外,还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症。每次可用芹菜200克~400克,红枣50克~100克,煲汤分次服用。如不是芹菜季节,用干的芹菜头150克~250克与红枣煲汤饭,也有疗效。

鲜芹苹果

能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和胃止吐,利尿。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精神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用鲜芹菜250克,苹果1~2个。将鲜芹菜放入沸水中烫2分钟,切碎与苹果一起榨汁,每次1杯,每日2次。

教你怎样正确降血压——关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

我们对高血压并不陌生,很多高血压患者也能正确的服药、控制血压。但是不同的年龄段,高血压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降压方法和和预防措施也叫不同。根据年龄来降压,能帮助我们在“抗压”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儿童、少年: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低体重( ? ? ? ?

治疗高血压应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

人体血压是一个连续变量,适度的血压水平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基本保证。血压水平持续增高(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压水平过度降低同样会因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性之间存在着J型曲线关系。充分认识这一现象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降压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Franklin等人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有心血管病史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与舒张压70-89mmHg的受试者相比,舒张压<70mmHg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数倍(Hvpertension.2015;65:299-305)。这一研究提示,血压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J型曲线关系。

Messerli等曾以INVEST研究中22576例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为基础进行事后分析,结果发现与其他患者相比,舒张压60~70mmHg患者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增高了近1倍,舒张压≤60mmHg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增高了2倍。根据此研究数据,作者认为血压为112/72mmHg时其心血管风险最低。

此前发表的Framingham研究和SHEP研究也证实了J形曲线的存在,提示当舒张压水平低于60mmHg左右时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逐渐增加。上述研究均提示,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的患者,舒张压过低可能会增加复发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因此,降压治疗应遵循积极适度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病的患者,应避免过于激进的降压策略,特别是应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

现行国内外降压治疗指南均针对不同基线特征的患者推荐了相应的降压目标值,但多数指南未对血压水平的低限做出明确建议。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或许确定血压低限并不重要。

但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收缩压显著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这些患者既要积极控制过高的收缩压,又要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这为临床实际操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为不同基线特征(如有或无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确定适宜的血压低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保证舒张压不低于某一界值的前提下努力控制收缩压,有助于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由于相关研究证据不足,目前尚难以确定明确的血压低限。

我国现行的高血压指南认为,如患者有闭塞性冠心病、糖尿病或年龄大于60岁,舒张压应维持在60mmHg以上。对于老年高血压且伴脉压大的患者,降压治疗可导致很低的舒张压(<60mmHg)。

因此必须警惕,并仔细评估各种不良反应,尤其那些与心肌缺血共存的不良症状和体征。对于舒张压<60mmHg的患者,若收缩压<150mmHg可不用降压药物;若收缩压150-179mmHg,可在密切观察下小剂量应用降压药;若收缩压≥180mmHg,可小剂量应用降压药。

在临床上不能千篇一律的遵循某一标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降压治疗中患者的反应适时作出调整。一些冠心病患者,当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症状,此时应该适度降低降压治疗强度。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亦应避免血压过度降低。

吃降压药后出现水肿得换药

几个月前,我们单位一位同事的老伴下肢出现了明显的水肿。开始,老人认为是疲劳所致。可水肿不断加重,在我的建议下他到我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经过专家诊治,水肿的原因查明了。原来,这位老先生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水肿是氨氯地平的副作用。医生停用了氨氯地平,改用了其他降压药后,老人的水肿逐渐消退。

无独有偶,今天,我接到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的一篇稿件让我审阅。这篇文章报道了一位高血压患者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治疗。几年后,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但未引起患者注意,继续服用硝苯地平治疗。患者的水肿逐渐加重,并出现腹胀、胸闷、气短症状。

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患者腹腔内出现大量腹水,胸腔也有积液。医生排除了肝硬化、肾脏疾病后,考虑为降血压药物硝苯地平的副作用,改用卡托普利、复方利血平降压,并分三次从病人的腹腔中抽出了大约6000毫升腹水,同时给予利尿治疗。患者才逐渐好转。以后继续服用卡托普利和复方利血平,随访两年未再发生腹水。

一些降血压药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导致水肿。其中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引起水肿的报道药多,有文献报道其水肿的发生率大约为5%~28%。其他降血压药也可能导致水肿。水肿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另外,老年人、女性、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水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双下肢,但严重者水肿可波及全身,甚至导致心包积液、腹水、胸水。

这样严重的水肿大多是下肢水肿未引起注意而逐渐加重导致,虽然少见,但危害严重。因此,我写这篇博客,提醒服用降血压药的病人注意,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水肿,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把自己所服用的药物告诉医生,请医生帮助诊断。如果确诊水肿为降血压药所致,应该换一种药物治疗。每个人对不同的降血压药耐受性不同,也不是所有的降血压药都会引起水肿,改变治疗后水肿会逐渐消退。

高血压糖尿病并发肾损害的预防与治疗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常见,而且极易并发肾损害,如何早期预防及治疗成为目前高血压治疗的难题。

从预防的角度及来,主要的措施有:

1.很好地控制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血压控制在130/70mmHg以内。

2.强力推荐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强调运动、饮食控制相结合,使血糖控制达到良好的水平。

3.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液常规,肾功能(BUN,Cr,UA),监测肾脏功能的情况。

4.西医认为ACEI及ARB类降压药物有肾脏保护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治疗早期肾损害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要考虑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药有效降压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增加血压达标率,减缓肾损害的进展。

2.西药应根据不同的肾功损害时期合理选择,如在严重肾损伤时不宜用ACEI,肾动脉狭窄也不宜用ACEI等。早期的微量蛋白尿阶段,应用ACEI及ARB有益。

3.根据我们近期的临床观察,对于在微量蛋白尿及轻度肌酐、尿素氮升高阶段,仅增加中药治疗就可以使肌酐、尿素氮下降。

4.避免使用加重肾损伤的药物,在应用抗菌药物、感冒药时应谨慎。

5.调整糖尿病治疗药物,减少有肾损伤降糖药物的用量或换用其它药物,口服药控制不佳者可考虑换用胰岛素治疗。

早期诊断的方法包括:

1.定期检查尿液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2.定期检查肌酐,尿素氮,尿素,尿酸等肾功能指标。

3.必要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测定。

4.必要时进行肾脏B超检查。

5.定期找高血压专科医师复诊也是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要预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造成的肾损害,必须做到定期检查,长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早期肾损害的预防及控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