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什么并发症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想要彻底治疗好是非常困难的,本身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但是它会有各种并发症出现,像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栓,白内障等等,这些并发症才是最可怕的。
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很多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正确就会让很多并发症出现,所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就很重要,像糖尿病就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以及好好控制的疾病之一,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有什么并发症?
1、糖尿病足
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这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的,在各种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最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截肢,甚至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糖尿病肾病
这种并发症的死亡率比较高,在早期的时候患者主要会有尿白蛋白含量高的症状,这种现象出现就证明肾小球功能在下降,如果没有控制好会导致肾衰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冠心病,它本身是糖代谢异常疾病,还有可能出现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异常而让身体内部环境失调,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就会让内环境紊乱,冠心病就会出现。
3、脑血栓
糖尿病患者出现脑血栓的几率也非常高,血液里面的糖分比较多,所以血液会变得过于粘稠,当血小板聚集严重的时候血液流通速度变慢,很容易让脑血栓形成。
4、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血液里面的葡萄糖浓度比较高,眼睛里面的葡萄糖代谢会转换成特殊物质,然后堆积在晶体当中就会让晶体纤维肿胀,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出现断裂,时间长了发生浑浊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失明的情况出现。
5、感染
如果患者一直处在高糖状态中,那么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就会比较快,而且高血糖状态会让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让感染的风险变得更大。
糖尿病有什么并发症相关阅读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糖尿病人也不能大量吃南瓜
糖尿病人要限制糖的摄入,许多书上说南瓜是好东西,许多糖尿病人就大量吃南瓜,蒸南瓜、煮南瓜、烧南瓜、炒南瓜,似乎把南瓜当成降糖药,这样正确吗?
南瓜,又名番瓜、北瓜、倭瓜,属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多产于夏秋季。虽其貌不扬,但从古至今却备受关注和赞誉,一则在于其独特的风味,二则在于其明确的和潜在的保健功效。这里,我们重点看看后者。
南瓜的保健功效——三本传统医书的记述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发现了南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史书《滇南本草》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病症”……。
南瓜的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的测定
利用现代营养学技术对南瓜进行分析后发现,南瓜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常量元素(如钙和磷)和微量元素(如铁和锌等),由此构成南瓜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体系。
南瓜对血糖的影响
作为一种含有糖分和能量的食物,南瓜对血糖总的影响是升高而非降低。但与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较弱,餐后血糖变化较为平稳、舒缓。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南瓜的含糖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有的南瓜口感很甜,但实际上,100克南瓜中仅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其余为水分。
另一方面,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是一种可溶性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后,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缓胃排空,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有可能延迟了餐后血糖高峰。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吃些南瓜(每日不超过200克)是完全可以的。然而,考虑到它毕竟是含糖的一类食物,同时其保健功效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因此,不加限制地大量进食南瓜,或因吃南瓜而自作主张停用正规的降糖药物都是不允许的。
糖尿病人,如何克服饥饿感
昨天一个已经是糖尿病的朋友告诉我,她经常感觉饿, 问怎么办?如何克服饥饿感?控制饮食后,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饥饿难忍。其实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经过治疗病情改善后,饥饿感就会减轻。饥饿感如果很强烈,建议试试以下的方法。
1.吃饭时细嚼慢咽,放慢吃饭的速度。
2.做菜时少加盐调味,使菜肴的味道清淡,有助于降低食欲。
3.多用粗杂粮代替精米、白面,可增加饱腹感。
4.适量多吃些番茄、黄瓜、绿叶蔬菜等低热量、高容积的食物。
5.加餐时选用蔬菜、脱脂牛奶、豆制品等低热量食物。
在外就餐的饮食原则
1.尽量少吃或不吃用油煎炸的食物,如果吃的话建议去除动物外皮和肥肉部分再食用。
2.多选择采用清淡方式烹调的菜肴,比如清蒸、汆烫等。
3.吃一些口味清淡的菜肴,避免吃动物内脏等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菜肴。
4.不要喝淀粉较多的稠汤,要喝清汤。
5.尽量少喝或不喝酒,如果喝酒,应在主食中减去与饮酒量相等的主食量。
6.不能不吃主食,同时还应吃些蔬菜、瘦肉和豆制品。
7.餐后尽量不吃甜点,如果想吃,要在正餐时减去相应的主食摄入量。
8.炒饭、炒面比起大米白饭与清汤面,脂肪含量更多,应注意别过量食用,浅尝辄止。
9.随身携带凉开水作为饮料,如果觉得口味不好,可以加一些代糖。
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时如果吃了不了解的食物,回家后应马上测量血糖。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 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 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 的功能。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 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认为 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 制这类食品。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 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果胶和粘胶能够保持水分,膨胀肠内容物,增加粘性,减速胃排空和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放慢小肠的消化吸收。这类食品为麦胚和豆类。以往的理论是纤维素不被吸收,因为大多数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是 以葡萄糖为单位,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与淀粉有很多不同之处,以致于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将 其分解。但最近发现膳食纤维可被肠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链脂肪酸可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久之,可溶性纤维就可 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同时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 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 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 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控制脂肪摄入量。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实不然,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 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 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 含量也不低,也要适当控制。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适当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鸡蛋含胆固醇也很丰富,应每日吃一个或隔 日吃一个为宜。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B制剂,改善神经症状。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族较多。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较多,应注意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增加铬的含量。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锌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 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 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盐: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医生们通常是把限制饮食,特别是限制进食含糖高的食品,作为重要的防治方法来指导患者。但是,对限制盐的摄入量则很少引起注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多的盐,具有增强淀粉酶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另外,吃的过咸,还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病人也不宜多吃盐,每日食盐要在6克以下。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初步探讨
目的:对1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进行分析,观察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期间收治的Fontaine分级Ⅰ-Ⅳ级糖尿病患者150例(176条患肢),采用以介入治疗为主治疗。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治疗血管再狭窄等。
结果:150例患者(176条患肢)共进行187次介入治疗,161条患肢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1.4%,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成功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所有患者ABI为0.34±0.27,成功治疗术后ABI为0.96±0.24。共有134例患者(153条患肢)经术后随访,平均随访5个月(1-16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ABI比值为0.88±0.34、0.71±0.26;超声检查示术后随访期间有21例(13.7%)治疗血管再狭窄或闭塞,其中11例(7.2%)再次行介入治疗。
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疗效确切,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闭塞性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治疗血管的通畅率。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继发于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糖尿病足往往最终导致截肢。PAD患者每年的截肢率约为1.8-11.4例/10000,其中糖尿病患者占48%,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等。介入治疗由于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可在高龄、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中应用,因此在临床正逐渐的取代传统外科手术用于糖尿病PAD患者的治疗。由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长段病变多见,需要反复多次扩张阻断血流,可能为先前研究疗效欠佳的部分原因。近年来随着专用于下肢动脉的小口径、长球囊等系列产品的出现,可较容易的通过长段闭塞病变,减少扩张次数,甚至可扩张足踝部以下动脉,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最为常用。
相关疾病
相关艾灸
相关拔罐
相关按摩
相关刮痧
相关方剂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关资讯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为糖尿病造成的并发症,故而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
一般来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血管性疾...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神经病变、代谢紊乱、微血管出现病变、...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引起的...
2型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类。 一、急性并...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溃烂的情况,可能是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候,导致下肢缺血,从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