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与预后

2020-07-14

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来自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至于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完善的预防措施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然而值得强调的是,探讨病因和揭露内在的发病规律,恰恰是科学的预防工作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预防和预后呢?

在精神疾病预防的工作方法上,一般认为精神疾病预防的实际工作按下述3种类别进行工作是可行的。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预后,防止复发,做好已患病者的康复安排,减少疾病导致的能力丧失。
  本病的起病多较缓慢,多因一些事件诱发,妄想虽多呈持续慢性形式,但也有于短期内消失的。预后较偏执狂好,如果病前人格缺陷不突出,起病有明显处境因素,经适当治疗和环境调整,可以得到缓解。综合治疗可使症状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防更年期类偏执状态。该病起病比较缓慢,病程也较冗长,常迁延数年以上,发病时或病程中常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以嫉妒、被害、自罪及疑病等妄想为主,常伴有相应的听幻觉。其妄想内容以较固定,或有系统性,很少泛化。妄想的对象多是自己的亲友或熟悉者,并与现实环境关系密切。并且常出现与妄想相一致的幻听。在各种幻听妄想的支配下,病人显得十分紧张、惶恐不安。这类病人由于身陷重重怀疑之中,再加上幻觉妄想的支配和影响,所以可发生绝食、自伤、自杀和伤人等行为。该病个别严重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衰退与痴呆。因此,要关注这类人群,如有可疑症状,及时求医。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与预后相关阅读


地震后除了安慰,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灾难发生以后,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

除了语言安慰,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在亲朋受到灾难创伤后,周围的人不妨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配合心理危机干预的治疗。

1、 无言的陪伴在危机事件后,每一个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大部分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

2、无条件的倾听让被干预者一吐为快,是心理干预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最为重要的步骤,让应急对象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负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才能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走。

3、无限的关怀当事人在危机事件后往往特别渴望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胜过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此时还要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这是正常的。

以上介绍的心理干预常用方法,除了运用于灾难事件,其他容易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也同样适用,比如亲人去世、车祸或病痛,甚至感情破裂之后,这是你对亲人好友的举手之劳。

走出消极情绪的心理自我疗法

研究证实,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当你情绪低落时,不妨劝慰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行为反应,它分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是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可以使人积极向上。消极的情绪(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等)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引起人行动迟钝、精神疲惫或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变窄及正常行为瓦解,从而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危害。那么,应如何走出消极情绪的泥沼呢?

1.自我暗示法:研究证实,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当你情绪低落时,不妨劝慰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自我暗示法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心动过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积极正确的自我暗示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和内分泌,可以促进大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而不良的自我暗示法,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转移法: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和行为转移到其它方面。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忆喜忘忧:把令你高兴的事一条条地列在一张纸上,并且边写边尽力地反复想像,让自己沉醉于当时的愉快情景之中。这样便会使你乐而忘忧,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听音乐: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在美妙的旋律中让心情得以放松,变得舒畅起来。

投己所好:当某件事一直萦绕在头脑里而影响情绪时,不妨先暂时把它放下,做一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以忘掉那些烦心事。

积极工作: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做事的人,越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序,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就不会有时间再去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了。而且,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后,心里也会踏实许多。

睡觉:有些人心烦时,往往以“一醉解千愁”的方式来应对,其结果非但不能解愁,而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实,醉酒只会伤身,别无它益。在心烦的时候,倒不如“一睡解千愁”,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令人精神振奋。

3.控制愤怒的情绪:为了消除或缓冲愤怒对人体的危害,应当控制愤怒情绪的发生:

躲避刺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都可以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假如能想方设法地躲开各种不良的刺激,便可以避免矛盾激化,消除愤怒的情绪。

转移刺激:人在发怒时,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奋灶在起作用,使怒火越烧越旺。如果这时能转移一下目标,即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则可减弱或抵消原兴奋灶的作用。

疏泄怒气:一旦感到愤怒,可将心中的不满或意见坦率地讲出来,以宣泄内心的愤怒。

自我解脱:当怒火焚烧时,可采取制怒术,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在发怒前,最好先扪心自问:发怒有无道理?发怒后有何后果?有无其它方式可以替代发怒?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变得冷静起来。

4.冷静分析法:遇到挫折后要进行冷静的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各方面找出自己受挫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要正确看待自己:遇到挫折,应先从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应该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只有这样,人的心理才不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也不会产生那种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自我鼓励:要有辨证的挫折观,要学会激励自己。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自古雄才多磨难”,重要的是如何战胜挫折,并勇敢地从逆境中走出来。

5.自我发泄: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发泄,切忌把不良的情绪隐藏于心底。当受到挫折或心中郁闷时,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会和他人的场所尽情地大喊大叫或大哭大笑,还可以找一些事物作为自己发泄的对象,如:把布人当成自己不满的对象来拳打脚踢等。其它的宣泄方式还包括谈心、写日记等。

6.自我美化:自我美化是指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强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自我美化往往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你为了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而既定的自我价值目标又落空时,如果与比自己强的(向上的)人做比较就可能会极大地挫伤自己的自尊心。而如果你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就可以避免自己的自信心降低和妒忌心增强。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自己的自尊心时,你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如:当比赛失败时,你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竞争。”

缺陷补偿:人们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便可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的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如:一个恋爱不成功者可以这样认为:“工作对我来说比恋爱更重要。”缺陷补偿可以增强人们在困境中的信心和“优势”,有助于人们顺利地度过困境。

自我照顾归因:归因是指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这种方法是通过强调人们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推卸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如:可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试题难度和考场上的运气等。


重视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小时候,记得大人总爱对打岔大人说话的我们说:小孩子有耳无嘴,不要乱讲话。中国的孩子几千年来便在这种“沉默是金”的传统下,被塑造成型——惟大人命令是从,不敢稍逾雷池一步。事实上,孩提阶段正是一个人一生好奇心最强与凡事好问的时候,一句“囡仔郎!有耳无嘴”,便可能断送他一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好奇心与动机受个人早期生活经验与教育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家逐渐了解,引发学习动机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在缺乏动机的情况下,有意义的学习也可发生,但是动机有助于学习的进展,却是不争的事实。几位心理学家实验的结果,认为学习动机强的儿童,在学习结果的表现上,比缺乏动机的小孩子来得优越。学习动机的强度因人而异,其对个人学业成就的影响,许多研究均证明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指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被有效地激发。在有成就导向的情境里,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容易被引发。父母的任务乃在帮助孩子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认知、情意或技能方面,父母必须先唤起孩子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活动。父母愈了解孩子的经验、能力、发展和兴趣,便愈能将其所学的知识和所需要的动机贯串起来。父母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动机管理者”的角色。

如何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呢?下面是父母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1、幽默感:对孩子不要摆出像法官般一脸的道貌岸然,也无须扮演命令、威力、说教或斥责的角色,因为这些角色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而畏缩。给孩子温暖和安全感,然后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问题。

2、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每个孩子天生有其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强迫的学习往往使结果事倍功半。当今许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性向和兴趣,结果恐校惧学、学非所用的孩子比比皆是。希望这一点为人父母者能多加注意。

3、关爱而非溺爱:现代的孩子,父母都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生病了,急得坐火箭上医院。这种行为是溺爱并非关爱。面对现代儿童,父母首先要了解你要给孩子的是他所需要的,而不是他所要求的全部。

4、善用沟通技巧: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会在你愿意注意地看他(look)、面带微笑(laugh)、专心倾听(listen)以及同理心(empathy)的语言(language)沟通过程中被引发。父母们不妨试试这四个妙方!

顺其自然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并被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实用的心理疗法。

治疗原理: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⑴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

⑵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

⑶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⑴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⑵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

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各种神经症(疑病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各种心身疾病、胃肠神经症、失眠症、伴有神经症症状的躯体疾患。

孕妇的心理特征

妊娠最初的3个月

孕妇的心理波动往往是随着妊娠反应出现的。起初,她可能只是凭想象感觉着腹内的小生命,想象着他的模样,甚至想象着把他拥抱在怀里的感受。无疑,此时的心境是无比甜蜜的。不久,她开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使她疲惫不堪。于是她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担心怀孕的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总之,这最初的3个月中孕妇的内心体验是矛盾的,既高兴又忧虑,心理上存在众所周知的“早孕抑郁”。

妊娠中期的3个月

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起了变化,妊娠初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了,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对未来的母亲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胎儿实实在在地活着,并且以他的能力向他的母亲自我介绍,这对孕妇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怀孕失败的恐惧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所以说,妊娠中期这3个月是孕妇心理上的黄金时期。

妊娠最后的3个月

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孕妇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身体内出现的种种更大的不适,使她们开始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而担心,这时,她的精力往往都投注到胎儿身上。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她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孩子早点出生,以解除负担。这种焦急不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妇对分娩的惧怕心理。

偏执 心理

相关资讯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我们要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偏执状态患者的复发是有先...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往往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羞愧、有自卑、有...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统称,主要指的就是妄想。偏执性精神病的人往往会有一些不真实...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

偏执状态患者如何诊断

患有偏执状态的患者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偏执状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对偏执状态的鉴别诊断,常常要除外器质性精神障碍(如内分泌疾病、脑退行性病变和药源性引...

什么是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之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实施的人际互动...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

如何检查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显着的社会...

偏执状态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哪些食材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要积极治疗,患者需要坚持吃药、树立信心、注重康复期训练、需要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