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状态患者如何诊断

2020-07-14

患有偏执状态的患者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形式。妄想系统,但结构不严谨,牢固性不及偏执狂。妄想接近现实,往往涉及家人、邻里和同事,一般不泛化。本症患者多无幻觉,很少衰退。被害妄想大多与诉讼妄想相关。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而无休止地上告,意志很坚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那么偏执患者如何诊断?

偏执状态的症状有相当大的变异,在理解上学者们之间也不尽一致,这主要由于对本病缺乏确切的临床研究和长期的随访观察。从“偏执”一词来讲,它包括了所有的妄想在内。在众多的妄想中,不论其内容和性质如何,集中一点,都是患者对其生活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且难以被说服。
  对那些以疑病妄想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些难度。在疾病初期,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感到某些难以肯定的不适,如头痛、耳鸣或睡眠障碍,若不深入了解,往往会误诊。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症状可固定在某一脏器或某一部位,则认为是恶性病变,得了不治之症。虽然经过仔细检查,包括磁共振等精密仪器,证明一切正常,患者仍不能释然,坚信是癌症。甚至不顾医生劝告,要手术探查。
  对偏执状态的诊断,要重视妄想的系统性和相对的固定性,本病以人格缺陷为基础,精神刺激为诱因,妄想较多,较系统,情绪反应适当。多无幻觉,人格保持相对完整,智力佳,无精神衰退。没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妄想至少持续3个月。



偏执状态患者如何诊断相关阅读


中年人如何对待力不从心的现象

进人中年期以后,人的心身衰老进程就己经开始,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四五十岁就变得发白皮皱,老态龙钟了;有的六七十岁也仍然步履轻健,行走如风,精力旺盛不减当年。但无论如何,类似秋天的中年时期,许多人面临着萧瑟老化的现实。无论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例如:有的由于体重增加,人体变得肥胖起来,于是好静怕动,活动减少;有的心理上也知道要加强体育锻炼,但日益加重的情形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爱活动。又如在精神方面:精力日见减退,记忆力和思维力都感到今不如昔。由于智力上的迟钝,年轻时一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中年期就要多用一两天才能完成,而且工作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最常见的是事先答应要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因为年轻时期可以开夜车加班加点,而此时却做不到了,即使能开夜车,其效率也大不如前。这些都与思维迟缓、创新能力降低有关,是心身趋向衰老的表现。在饮食方面进人中年期以后,由于牙龈萎缩而牙齿功能受到影响,肠胃分泌能力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从而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使中年人在饮食方面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享受应享的口福。类似上述的能力和欲望的矛盾,在饮食上也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

中年人在生理、心理、性功能、饮食、运动等方面出现的力不从心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加重。因此,面对衰老进程的客观现实,设法减缓这个进程,克服力不从心的状态,便成为中年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减缓衰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防止便秘。要多吃含纤维的食物,使胃肠道保持通畅。

2、饮食不可过饱,俗话说:保持八分饱,少往医院跑。动物实验证实,“无限度地吃喝将有损健康长寿”。

3、耐寒锻炼。有人调查发现,高寒地区的人寿命长,所以有条件的应进行耐寒锻炼,多游泳,洗冷水浴,多在寒冷中锻炼,尽可能使自己的体温降低。

4、适当节制性欲。中医认为,中年以后注意保精益肾,有利于身体健康。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结扎输精管之后,能使人健壮,并能延长寿命。

5、动静结合,颐养天年。有的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提出登山、跑步、做操、打拳可以长寿;也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指出多眠、静息、盘坐、打禅可以延年。我们认为,过劳过逸均不利于养生,只有动静结合,“随心所欲”,才是防止早衰的最佳方法。

6、有病及早发现。要经常检查身体,对危险信号保持警惕,有病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不可无故拖延,以防小病拖大。

7、注意睡眠充足。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要学会睡眠外的放松训练,以解除大脑疲劳。

总之,中年人一方面要努力地去对抗和减缓衰老,提高自我的心身潜能,减少衰老造成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凡事要留有余地,从容不迫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力不从心的出现。

老年人怎么才能克服怀旧心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也日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也开始减弱,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记忆、理解和能力有所降低,但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这种不良情绪在心理学上称做“怀旧心理”又称“回归心理”。

老人常常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昔日功绩的炫耀,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也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闲居家中无所事事的老人,更易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之中。调查显示,具有怀旧心理者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偏低、心胸狭窄和性格内向者多见。

怀旧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经常被“怀旧心理”因扰的老人,容易产生忧虑、悲观、烦躁、易怒及厌世等消极情绪,从而加速身体机能衰老,导致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及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老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克服老年人怀旧心理对健康产生的危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应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正确对待历史,要放下包袱,以乐观的情绪,坚持社交往来,切忌把自己关在小屋内。整日沉浸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努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读读书报、学学书画、写写文章、下下象棋、打打太极、养养花鸟等。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新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

另外,家庭、社会都应主动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及时清除回归心理所造成的不良情绪,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氛围中来。

父母和老师重视关心读写障碍儿童

读写障碍的成因还不清楚,不过一般认为和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上的一些问题有关。可能是生物功能失调引起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紊乱。

目前国内还没有获得承认的标准检测工具,所以无法准确调查比例,只能根据现有国外的数据以及国内一些局部的调查来估算。

在最近英国公布的数据里,专家认为在该国家成人中,读写障碍的比例应该在5%以上;患病率在5%-15%不等,学龄儿童发生率在5%-10%左右。读写障碍在医学上被统一称为“特殊学习技能障碍”,其中包括了阅读、听说、书写、计算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存在特殊学习技能障碍的孩子,其所存在的问题面并不同,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智力正常,甚至有些孩子还很聪明,但在某个单项能力上,严重‘短腿’了。

如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包含了很多子项,分别针对不同的能力,例如算术能力、记忆能力、词汇能力等等。一个读写障碍的儿童,往往智商总得分在正常范围内,但读写方面的能力却会比智商得分低,而且是低很多。通俗点来说,也许从整个智商得分来说,是个智力优秀的孩子,可在读写相关的单项测试中,得分却只有一个低智能儿童的水平。区分是不是智商问题关键是到专科医院来做此项测验。

曾经有人试图将读写障碍患者眼中的文字还原再现,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眼中清晰平整的文字,在他们眼中,却是扭曲、打结、变形的模样。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和理解当然变得困难无比。这种扭曲和变形并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大脑中枢处理相关信息的区域出现了问题,使得这些信息不能很好整合,最后只能呈现出一种歪曲的模样。

事实上,现在国内普通儿科专业人员对于这类学习技能障碍的了解也不多,而在一般人群,比如家长、老师中,更是很少有人听过类似的说法。这些学习障碍的孩子就和早年的多动症注意缺陷患儿一样,被老师和家长当成不用功、不学习、不认真,给予批评、责罚,

父母对孩子的和孩子的预后关系密切。有些家长对于读写障碍有一定了解,他们会主动让孩子来专科医院或者机构接受系统训练。专业人员对于孩子也会更理解,以支持为主,这样的孩子即便读写障碍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孩子依然可以健康、自信地成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

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有这样的障碍,还有一些则是不了解,他们依旧归因于“孩子不认真”,或者觉得这样“很丢人”,而这样反而可能耽误了孩子,也让孩子在长期的责罚中失去自信,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介绍

团体心理治疗是以团体、小组的形式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

团体心理治疗的主要特色在于一位治疗师可以同时为多位来访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团体治疗并不像个别治疗那样有一套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任何一种个别心理治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原则建立起相应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动力-互助式、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心理教育、格式塔、支持性-表达性、心理剧等技术都已经用于团体治疗。治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境来设计不同的团体形式和内容。但无论那一种团体治疗都强调: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及各种适应问题是在人际交往中,或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识别并理解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改变那些适应不良的模式。

现代团体治疗主要有三种:心理治疗、人际关系训练和成长小组。心理治疗的重点是补救性、康复性的,组员可以是精神患者,也可以是有心理问题的神经症病人;后两种团体是成长和发展性的,参加者是普通人,目的是为了改善关系,发挥潜能,自我实现。团体治疗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学校、企业、军队、监狱等领域,适于不同的人参加。

团体治疗主要有以下11个疗效因子:希望重塑、普同性、信息传递、利他、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凝聚力、宣泄和存在因子等。

3。治疗目标:

一般目标:减轻症状、培养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加强团体的归属感凝聚力等。

特定目标:每个治疗集体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急性住院病人的团体目标可以是:

1) 协助病人参与治疗过程;

2)证实交谈的有益性;

3)暴露问题所在;

4)降低孤独感;

5)对他人有帮助;

6)缓解住院带来的焦虑。同时,住院团体治疗还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患者参与治疗过程,使他们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治疗。

4。治疗过程:团体心理治疗经历起始、过渡、成熟、终结的发展过程。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机制。

(1)起始阶段:定向和探索的时期,基本任务是接纳与认同。

(2)过渡阶段:协助组员处理他们面对的情绪反应及冲突,促进信任和关系建立。

(3)工作阶段:探讨问题和采取有效行为,以促成组员行为的改变。

(4)终结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处理离别情绪。

5。组长的职责:注意调动团体组员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并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融洽的气氛。在短程治疗团体中要与团体成员共同制定清晰的、现实的治疗目标,要在团体结构中确定明确的重心,保持治疗师积极主动的角色,并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6。具体操作技术:

(1)确定团体的性质,如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小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组员是同质还是异质;

2)确定团体的规模;

(3)确定团体活动的时间、频率及场所;

(4)招募团体心理治疗的组员;

(5)协助组员投入团体;

(6)促进团体互动。

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治疗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佳的人有特殊用途。但应注意其局限性: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组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组员隐私可能会被无意泄露。

同性恋形成的综合性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正式出版。在这一诊断标准制定中,我参与其中的主要工作,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很多人认为同性恋就是与同性别的个体发生性接触。事实上这个定义并不完整。同性恋者是指“他最初的性、心理、情感以及社会方面的兴趣在同性的人身上,即使这些兴趣或许并不能被完全地表达出来”。大量的理论试图解释性倾向尤其是同性恋是如何产生的。多年来,人们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未得到确切的科学解释。尽管如此,我们一起回顾对同性恋研究的路线,对我们认识这一群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认为同性恋倾向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者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同性恋者比其他人的吸引力差是人们普遍的想法。

精神分析学理论暗示儿时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均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是同性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一个“同性恋的”阶段,他认为如果男孩子与他们的父亲关系恶劣而与母亲非常亲近,他们会固定在这个同性恋阶段;而如果一个女人羡慕阴茎,那么相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尽管这些模式在一些实例中存在,许多同性恋者不适合这个模式确实是一个事实——就是说,他们的母亲的作用不是那么突出,他们的父亲也不是在感情上远离他们。而且同时,大量的异性恋者生长也确实生长在这种广泛存在的家庭模式中。

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者考虑到激素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然而尚没有好的对照实验研究能够发现,在血液中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成年男性的激素水平有什么不同。并且即使发现有固有的差异,也很难判断它们是性倾向的原因还是结果。由于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很多同性恋者经历的压力和焦虑本身就可能会影响到激素水平。许多研究者相信,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与性倾向的成因无关,因为性倾向是在成年之前就已经确立了。

另外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它们可以改变胎儿大脑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发育。一些研究者相信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可以影响性倾向的形成。动物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在出生前应用激素可以使女胎男性化以及男胎女性化。这使得动物成熟后,出现另一性别的社会行为和求偶行为。

有研究报道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大脑结构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性倾向起因的生物学基础。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前角是大脑中能影响性行为的部分。

第三个研究线索是提出遗传因素导致同性恋的可能性。研究者研究了三个全是男性的小组:同卵双生、异卵双生和领养的兄弟。发现当兄弟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人也为同性恋的比例在同卵双生子为52%,异卵双生子为22%,领养的兄弟为11%。一个与此类似的在女性中的研究发现了相同的模式。这些结果证明同性恋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同卵双生子组与另外两组之间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有力地证明了基因组成可以导致性倾向的产生。

同性恋的生物学原因的证据导致了一些重要的论点的出现。假如同性恋被发现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认为同性恋是非天生的这一假设将受到冲击,因为人们生物学上内在的某些东西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也因此可能会更加易于接受同性恋。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那些人较那些认为同性恋是选择和习得的人来说,对同性恋者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乐于接受的态度。还有,同性恋是否是生物学所导致,使得人们的观点差不多被均衡地分成了两派。在一个调查中,44%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43%的人认为它是人们所不能改变的。

假如同性恋被证实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会产生什么额外的结果呢?其中之一是,那些责怪自己的父母或被其他人责备做了他们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的父母,摆脱了他们的罪恶感。假如性别的不符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被接受,那么社会对性别角色行为的期待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在另一方面,假如同性恋被展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并且同性恋者被标示上有生物学的“缺陷”,那么通过人工流产的方式消灭同性恋或使用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去预防同性恋,或在子宫中改变同性恋,都可能会被实施。

从罪恶到病态再到正常化

在20世纪中叶,对同性恋的社会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认为同性恋者是罪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想法所代替。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激烈的治疗方法来努力治愈同性恋这种“疾病”。在19世纪诸如切除生殖器这样的外科手术得到开展。后来到1951年,脑白质切除术(分离大脑前叶的神经纤维的脑外科手术)作为对同性恋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起来。心理治疗、药物、激素、催眠、电击疗法和厌恶疗法(在同性恋刺激的同时给予使人呕吐的药物或电击)也都曾被应用过。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推翻了同性恋是“病态”的观念。第一个主要的研究是对比非病态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适应性并没有发现两组人群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些发现。“那些最终对同性恋妥协的,不后悔同性恋性倾向的,和可以有效发挥性和社会作用的同性恋者,并不比异性恋男女有更多的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与自我接受

不能依据激素的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把同性恋者从异性恋者中清楚的划分出来。这可以推出另一个观点: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和异性恋者的生活方式一样多姿多彩。所有社会阶层、职业、种族、宗教、以及政党的信仰在同性恋者中普遍存在。同性恋者唯一共通的特征是他们对同性别的人有情感和性满足的需求,还有他们都经历过来自于敌对他们的社会环境中的压力。

尽管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们对他们依然存在着典型模式化的看法。大部分的典型模式与同性恋者个人的穿着打扮有关。确实有一些同性恋的人按照一些固有的形式穿着打扮和为人处事。能够辨认出是同性恋男性的特征通常包括:夸张的“女性”姿势以及紧身且华丽的衣着;相对应的,能够典型地认出是同性恋女性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发和高度“男性”化的衣着和手势。

意识到自己同性恋性倾向的重要步骤就是接受它。自我接受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它牵涉到必须克服内心对同性恋的抵触以及社会上对同性恋的憎恶的观点,由于这些困难,男性同性恋青少年尝试自杀的可能性较男性异性恋青少年高七倍。十几岁的女性同性恋者试图自杀的可能性只比正常的女孩高一点儿。孤独、缺乏自尊、以及身体和语言的羞辱通常是试图自杀的原因。对于同性恋的男女青少年来说,至少找一个支持他们、没有偏见的成年人谈谈心,是很有帮助的;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通过当前对同性恋的研究——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协会不再将同性恋归为精神疾病——大多数的治疗和咨询工作者已经改变了治疗的焦点。在国内,同样有许多精神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作为参与该工作成员之一,我们来到同性恋社区,而不是在精神科门诊中收集样本,充分说明我们对同性恋的课题是认真和开放的。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对同性恋的重新认识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认为同性恋作为一种性爱活动不一定是异常的。如果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发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豫不决,有的希望改变为异性恋。这样的情况,提供精神科医学和心理学的服务是必要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定一致。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也纳入了同性恋,其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实存在非和谐性同性恋需要医学帮助的人。在制定新标准时,我们至少跟踪51位同性恋者一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有6例伴有心理问题的。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美国曾经是同性恋者,但后来经过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的,他们回顾过去的同性恋状态,自己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积极抗议的是从精神病诊断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在目前,想通过医学、心理治疗或者其它手段来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还是相当困难的,这是针对素质性同性恋而言的,一是帮助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明白同性恋者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比异性恋者差,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同性恋并不等同于“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另外在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上许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因为人们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都会有好奇和不理解,这也是正常的。寻求归属的需求是人类发自内心的特征。对于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们不再认为必须通过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来“治愈”他们,而是开始努力帮助他们去爱、去生活、去工作。但是对于青春期有性取向困扰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家庭和孩子临床实践经验。

总之,同性恋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原因未明。同性恋不是当事人故意所为,也不是习得的,因此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指向本身不负责任,与不道德或罪错无关。

偏执 心理

相关资讯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我们要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偏执状态患者的复发是有先...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往往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羞愧、有自卑、有...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统称,主要指的就是妄想。偏执性精神病的人往往会有一些不真实...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与预后

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来自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

偏执状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对偏执状态的鉴别诊断,常常要除外器质性精神障碍(如内分泌疾病、脑退行性病变和药源性引...

什么是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之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实施的人际互动...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

如何检查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显着的社会...

偏执状态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哪些食材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要积极治疗,患者需要坚持吃药、树立信心、注重康复期训练、需要正确认识...